常有家长抱怨:“我是想努力去理解孩子,可我态度好了,孩子反而变本加厉,更难管了。”这种情况还需要去共情吗?当然需要!正是因为这样,才更要让共情成为一种习惯。夫妻教育观念的冲突不会因为共情就不存在,孩子任性捣蛋造成的后果也不会因为家长共情就能消失……共情的确无法立马改变现实,但它能改善人的情绪,缓和亲子关系,能为家长多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开辟一条充满正能量的教育途径。例如:小莉将30分的数学成绩改成了80分。父母发现后勃然大怒,将撒谎的行为定性为品德不好,对孩子又打又骂。如果进行共情,家长就会重新定义孩子的行为。“孩子为什么撒谎呢?她会不会是因为害怕父母的责骂,下意识选择了自我保护,但孩子内心是害怕后悔的。或许我应该先找她谈谈。”转换想法后,家长采取了另一种教育手段。不同的理解会导致不同的情绪体验,产生不同的应对策略。很显然,共情后的教育方法更具理性,也更贴近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