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让爱在沟通的道路上畅行!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托尔斯泰

现在的家长总是很容易就陷入焦虑当中。孩子成绩不好,担心他无法上好学校;孩子调皮好动,发愁他不听话、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胆小,觉得这种性子将来没出息;孩子乖,又担心他吃亏,适应不了社会……在这些层出不穷的焦虑煎熬下,家长不自觉地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干涉越来越多,亲子关系也随之紧张起来。每当家长和孩子发生矛盾冲突,耳边总充斥着大量的“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太不像话了!”之类的斥责声。而少有家长愿意蹲下身子,注视孩子的眼睛,心平气和地问一句:“你愿意和我好好沟通一下吗?”彼此间心的距离就在家长愤怒于孩子的不懂事,孩子委屈于家长的不理解中越拉越远。重建沟通桥梁是弥补这种亲子缺憾的重要途径之一。沟通的重要性相信无需赘述大家都能明白。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的却是“为什么不管我怎么和孩子沟通都没用呢?”

尊重,有效沟通的奠基石

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需要在一个特定的舞台上才能更好地展现出它的魅力。这个舞台的名字就叫作“尊重”。学会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将他当成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进行对话,是建立良好亲子沟通关系的前提条件。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在“自我”理论中提出,儿童积极“自我概念”的建立与健康人格的建构,与重要的人(早期主要指父母或代替父母的抚育者)是否给予了其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爱和尊重有着重要的关系。什么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尊重呢?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可能存在的混乱、焦虑、恐惧等负面状态;不以成人的价值观和社会标准来评价孩子的行为;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挑剔、指责和论断孩子;愿意放下家长的权威,不再处心积虑地去控制孩子;信任孩子的潜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愿意尊重、重视孩子的经验、情感和意见,并鼓励他遇到事情时,依据自己真实的想法作出决定;承认每个孩子都是有价值的,会成为一个愿意承担责任,拥有理想和目标的人。这种无需压抑,无需伪装自己去讨好他人的积极人际关系环境,会让孩子敞开心扉,乐于与家长沟通。而现实更多是怎样的呢?中国家长最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就是“小孩能懂什么!”“我这是为你好!”“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就是这么回报我的?”如果家长的心里已经预设了孩子“什么都不懂”,那么,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注定走向失败。

也有家长会质疑,难道孩子错了也要尊重他,任由他走歪路吗?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和大家分享。因为爸爸工作关系,6岁的点点和妈妈开始在德国生活学习。有一天,点点妈妈发现点点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小朋友的一架遥控小飞机。妈妈非常生气,责骂点点占小朋友便宜。因为纸飞机顶多一毛钱,而遥控小飞机起码要好几百。妈妈拉着哭哭啼啼的点点上门道歉。可是那位德国妈妈的回答让点点妈妈大吃一惊。德国妈妈说:“遥控飞机是属于孩子的玩具,该由孩子做主。既然换了,那它就属于点点了。至于我的孩子,等会我会带他去玩具店,让他知道这架飞机究竟值多少钱,可以买多少只纸飞机。这样他下次就不会作出这样的愚蠢决定了。他得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这起事件中,可以看出德国妈妈将尊重孩子选择放在了教育的第一位。第二步才是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所以,尊重孩子绝不是指放纵孩子,什么都按照孩子的要求来。而是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管教约束孩子,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在错误与失败当中成熟起来。尊重让孩子自尊、自信、自立。

守信,有效沟通的铺路石

中国有句古话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觉得这句话同样可用在和孩子良性沟通模式的建立上。和孩子沟通,家长需要“积”什么?积的是家长的信用,家长言语的力量。

“曾子杀彘”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讲述的是曾子的夫人要去集市上赶集,儿子哭闹着也要跟去。为了让儿子呆在家里,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刚从集市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赶紧劝阻说:“我只不过是哄孩子,跟他开个玩笑罢了。”曾子说:“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需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教导。现在你欺骗他,就是在教孩子骗人呀!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曾子把猪杀掉吃了。曾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守信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生活中,时常会听见孩子愤怒又失望地大叫:“你明明答应过我的!”如果家长经常听到孩子类似的抱怨,那么就需要警醒了。这说明你在孩子心目中的信用正在逐渐下降。很多人认为面对面就一个问题进行交谈才是沟通。其实不然。沟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句话的应答,一个行动的执行,一个眼神的交流……这些都是沟通。简单点说,沟通其实就两部分:传递的和接受的。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语言传递的信息时常和行动传递的信息不一致,那么这种不一致会导致孩子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最终将演变成家庭教育的拦路虎。孩子越大越不愿听家长的话,其实有很大原因来自这里。对孩子许下的承诺不重视不去实现(如和孩子说好去玩却又随意反悔),对制定的规矩无法坚持(如规定孩子每天只能看半小时电视,却因孩子哭闹而轻易妥协),孩子违规时无法坚定地执行处罚(家庭公约成为废纸),为了达到某个目的随意对孩子许诺等等。长久以往,孩子不再信赖家长说的话,也不再害怕家长说的话。这种情况下的任何沟通都是短效无力的!因为家长的威信已经逐渐丧失,语言失去了力量。

而家长言行一致代表着什么?代表家长说什么都是认真的,而且说到做到!这是家长对孩子传递出的最有力的沟通语言!家长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父母是可以信任的,可以被你放心地依赖;语言和行动都是有意义和力量的,言出必行很重要;我爱你,我会认真对待与你相关的任何一件事!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他会更尊重父母爱父母,并乐于与父母沟通交流。

沟通万能式:有效沟通=有效聆听+有效感受+有效表达

沟通能力是天生的吗?需不需要学习?家长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对孩子意味着什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家庭中,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保护、抚养、教导,通过与父母的良好沟通,建立起他对父母、他人乃至这个世界的最初的信任关系。从更深一层讲,良好的亲子沟通不单单是父母和孩子关系处得好不好这么简单。孩子最初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就是从家庭当中习得的。这种沟通能力直接影响孩子的交际能力与人际关系。融洽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形成孩子的健康人格与健康心理意义非凡。只有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才能够顺畅地和孩子交流,教育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亲子沟通的技巧是一定需要学习的。

就沟通方式来讲,沟通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面对面谈话、书信交流就属于语言沟通,也是家长和孩子最常用的两种沟通模式。非语言沟通主要指肢体语言的沟通,包括我们的眼神、动作、表情、手势、语音、语调、语速等。语言沟通侧重传达的是信息,肢体语言沟通侧重传达的是情感。两者结合,可以让沟通效果最大化。就效果来讲,沟通则分为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有效聆听、有效感受、有效表达是构成有效沟通的三个要素,是家长需要学习训练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将另起篇幅为大家详细讲解。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句话作为总结——“我们怎么做孩子都看在眼里,我们‘自己’胜过千言万语。”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觉得孩子难以沟通,让人无从下手,那么我们就回头审视一下自己吧。就如托尔斯泰告诉我们的“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家长,你做好榜样了吗?

“聪明家长”在行动

☆ 测一测,评一评,这些有关尊重的细节你有关注吗? jNH+3Jjc0V0LHOJAn/KP2WXEGOTx/U8sQGQCtViTfoeZaDpw7SFmFoJttho8MI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