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家世

我们家是旗人,但我的祖先不是满族旗人而是蒙古族旗人,本姓叶赫那拉。历史上,以那拉为姓氏的有四个部落:辉发那拉、乌拉那拉、哈达那拉,还有叶赫那拉,统称为扈伦四部。扈伦四部中有三个那拉部落都是海西女真人,只有叶赫那拉这一部落跟他们不是同族。叶赫那拉这一部落本属土默特部,是蒙古人而不是女真人。后来土默特占领了那拉的地方,于是就也以那拉为姓了。这四个以那拉为姓的部落各自取他们居住地附近的一条河的名字加在前面,以示区别。土默特改姓那拉的这一部落住在叶赫河畔(今吉林省长春市附近梨树县),所以就叫作叶赫那拉。

根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部落最早的始祖叫星根达尔罕,原来居住在今天的黑龙江省松花江北岸巴彦县东北四十五里的蒙古族人世居的山地。16世纪初,叶赫部首领祝孔革率众南迁到叶赫河畔。到16世纪中叶,祝孔革的孙子清佳弩、扬吉弩兄弟时,这个部落势力强大起来。他们在叶赫河畔修了两座城,清佳弩驻西城,扬吉弩驻东城。到叶赫那拉氏最后一代部落酋长金台石及布扬古的时候,建州女真努尔哈赤渐渐强大起来。

2002年摄于叶赫古城遗址

建州女真与叶赫那拉这两个部落本来是友好的,而且通婚,金台石的妹妹孟古格格就嫁给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在扩充势力的过程中,先后灭掉了那拉其他三个部落。1619年9月发兵攻打叶赫城,尽管叶赫部英勇抵抗,但终没能抵挡住努尔哈赤的进攻。金台石守在东城不肯投降,与努尔哈赤讲条件,说叫你的儿子上来,我要认一认是不是我的外甥。因为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是金台石的妹妹孟古格格所生,金台石是皇太极的舅舅。皇太极要上去见金台石,努尔哈赤怕被金台石据为人质,说什么也不让他去。

这是因为在他们的交恶中,发生过一件事:努尔哈赤的皇后孟古格格,美丽贤惠,希望能把丈夫、娘家都保全。当她病重时,提出要见见她的母亲,可是男人并不在乎女人的这一份感情,金台石也是担心被努尔哈赤当作人质,就是不让母亲去。后来孟古格格死了,努尔哈赤很愤怒,便以此为由率兵攻打金台石。

现在金台石让皇太极上去,努尔哈赤当然也不会让他去的。金台石誓死不投降,引火自焚,但当时没有烧死,跌下城来,被努尔哈赤的部下捉住缢死了。金台石在临死的时候说:我们这个族即使只剩下一个女子,也一定要让建州女真亡国。后来人们说,西太后果然应验了这个说法。当时叶赫那拉氏本来不许进宫当皇后的,西太后是在选宫女的时候进宫的,所以她的地位原本很低下。后来因为她生了儿子,又用种种的手段才得到权位。

就是在这次叶赫部与努尔哈赤的交战中,金台石战死,守西城的布扬古见大势已去,开门乞降,但是因为布扬古见努尔哈赤不拜,也被努尔哈赤命部下绞杀,叶赫部从此被灭掉。

努尔哈赤将叶赫部兵民全部带到建州女真,入籍编旗,成为满族成员。叶赫那拉氏编入满籍的后裔,人才辈出,康熙朝大学士明珠、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明珠的儿子)等,都是金台石的后人。讲这些是为了说明我实际上是蒙古裔的满族人,但我并没有狭隘的种族观念。何况清人入关后,很快就接受了汉文化,像纳兰性德,就是叶赫那拉氏,因为纳兰、那拉在蒙文中是同一个字的音译,只是译成汉字后写法不同而已。在说到纳兰性德的时候,经常说纳兰,但说到慈禧太后的时候,则说成是那拉。清初入关时,我们家这一支与纳兰性德那一支一同被编在了正黄旗。纳兰性德被汉文化所吸引,非常喜欢汉文化,他交往的很多朋友都是汉族的文学家、词人。他不但词写得好,还整理了汉族的古典经书,著有《通志堂经解》。

我的祖先是几世入关的,我已经不清楚了。我在写《论纳兰性德词》那一篇文稿时,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我与纳兰同里籍”之句。国民革命后,清朝被灭掉了,很多满人都改为汉姓,我家就取叶赫那拉的首字,改姓了叶。我没有看见过我家的族谱,我想满族人没有详细的族谱。现在我所知道的都是听我伯父、父亲和堂兄告诉我的。

我的曾祖父名字叫联魁,号慎斋,道光六年(1826)出生。曾于道光年间任佐领之职,光绪二十三年(1897)去世。我的祖父名字叫中兴,号一峰,咸丰十一年(1861)出生。光绪十八年(1892)考中壬辰科翻译进士(满汉翻译),曾在农工商部任职。祖父的功名职位见于宣统四年春《职官录》之记载。我家先世随满族同时入关,随着满族统治者逐渐汉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曾祖父讳“联魁”,祖父讳“中兴”,皆可以为证。我幼年时还曾见到过他们父子两代朝服前胸的“补子”与朝冠上的顶戴花翎。

1911年清王朝被中华民国所取代。国民革命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于是满人纷纷把自己原来的姓氏改成了汉姓。我祖父择取了“叶赫”部族的首字,改成简单的“叶”姓。祖父失去了原来工部的官职,改以中医为业。祖父原来就一直喜爱岐黄之术,从医后成了有名的中医。他借用了南宋淳熙年间永嘉著名学者叶适的名号,自题名为“水心堂叶”。叶适原为温州永嘉人,曾居住于永嘉水心村,人称之为“叶水心先生”。我家当年察院胡同的祖居,一进大门,迎面的影壁墙上正中央就镌刻了“水心堂叶”四个大字。祖父于民国十八年(1929)去世。我是1924年出生,那年我已经五岁了,所以祖父去世我是记得的。

祖父是一位严肃的人,对子女要求很严格。祖父共有三子二女:伯父、父亲、叔父和两个姑姑。我出生的时候,叔父和两位姑母都早已去世,所以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根据伯父和父亲的说法,他们三个兄弟之中,叔父是最有才华的。我小时候,家里一个很高的橱柜中放置了许多书籍,我一个人没事就爬上椅子去翻看。有一次我找到一个笔记本,里面写着许多诗句。伯父告诉我,那就是三叔的诗。我只记得三叔的两句诗“白水臣心似,青天大道如”,其他的我现在已经不大记得。伯父说三叔的诗是写得不错的,字也写得很好。三叔喜欢在外面交朋友,听说在他很大的时候,祖父还常常骂他,让他罚跪,可见祖父的严厉。祖母我没有见过,在我出生的第二天,她就去世了。我看见过祖母的照片,梳着旗人的“两把头”,非常瘦弱,但容貌很端庄、很秀气。祖母一向身体不好,有气喘病。

我的伯父讳廷乂,字狷卿,生于光绪十一年(1885),伯父年轻的时候曾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后来因为我祖父生病就回国了。去日本留学是当时的一种风气,那一代的年轻人不满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社会进步比较快,很多人都去日本学习,为了回来后报效祖国。辛亥革命以后,腐败的清朝政府被推翻了,民国建立不久又是连年的军阀混战,许多有理想的青年都感到失望。我伯父曾经在浙江地区的机关中工作过,不久就辞职回家,研读医书,做了中医,1958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伯父旧学底子很深厚,尤其喜欢诗词、联语。他对我视如己出,尤其是对我的教育、培养十分重视,在我的成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我的父亲讳廷元,字舜庸,生于光绪十七年(1891)。1917年毕业于北大英文系,随后进入了航空署任编译。航空署原来是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在北京南苑设立的一个小型飞行机试验厂。1919年国民政府的国务院在此设立了航空事务处,1921年又改回原来的航空署之名,并将办公处迁回城内(地址在今北京新街口附近,今名“航空胡同”,旧名“航空署街”)。父亲在国民政府航空署工作期间,翻译介绍了一些西方有关航空的重要书刊,对我国早期航空事业的发展,做过一些贡献。

1928年,美国莱特兄弟公司(Wright Brothers Co.)与Curtiss合作,于1929年成立了一个新公司,叫作寇蒂斯莱特公司,提出将给予中国资助,发展中国民用航空事业。1929年4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中国航空公司条例”,派遣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孙科为中国航空公司理事长,与美国商议合作之事,签订了“航空运输及航空邮务”合同,1929年5月1日“中国航空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父亲正式转入中国航空公司赴上海任秘书之职,后改任人事科长。抗战爆发后,父亲随中航公司迁往大后方,历经在艰苦的抗战中与美国飞虎队的合作,到1945年胜利,公司迁回上海。

1948年父亲随中航公司第一批迁到台湾,主要是做先期准备,以迎接第二批中航公司的人员到台湾。结果“两航”起义爆发,国民政府计划落空。直到航空公司解散,他是在中国航空公司工作服务最久的一个人。父亲曾经一度也想回大陆,人已经到了基隆却不准上船,就留在台湾了。1969年我受聘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就把已经退休的父亲从台湾接到温哥华同住。1971年1月父亲突发脑溢血,入院救治未能改善,住院一个月后在医院逝世,享年八十岁。 BFnTPu5r0UpkPZcU23l4RPR5QADZBJk98Q8ZUCDmfLKJGvdfIDQTSUGJPB5NMnQ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