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是优秀的心理品质,也是优秀的行为习惯,拥有它将受益一生!注意力集中时,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平衡感等多种感觉处在最活跃、最积极的状态,智力活动水平也达到高峰状态,奇迹往往在高度专注的人当中产生!卓有造诣的画家、医术精湛的医生、收放自如的指挥家等,无不具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品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我们说聪明的孩子坐得住,他们的聪明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或活动中,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集中。
注意力集中是一种高度专注的心理品质
马克思说:“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我们看过很多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伟人的传记、轶事,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表现是令人惊叹的:牛顿做实验时,把手表误当鸡蛋煮;居里夫人课间演算习题时,身旁被恶作剧的同学堆满了凳子,竟丝毫没有察觉;王羲之写字入了迷,竟把墨汁当蒜泥,用馒头蘸着吃。他们在探索自己的事业时,常常忘记了时间、空间和环境,甚至忘记了自己周边最熟悉的人和事。正是这种迷恋般的专注,伴随着火一般的激情,野草一般的执著,使他们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里有“精、深、专”的探索,从而取得惊人的成就,也为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
注意力集中是一种高度忘我的心理境界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对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注意力都集中在天堂鸟上了,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以后,孩子的病居然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以同样的专注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她就是塞尔玛·拉格洛夫。
当我们读着这则故事时,总是被这个小女孩的忘我精神所感动,内心也受到深深的震动。忘我是一种高度专注的心理境界,这种境界能够使人在自己钟爱的事业上一如既往地向前,忘记烦恼与不幸,以最大的激情和定力,找到自己心中的“天堂鸟”。专注成就梦想,专注创造奇迹!
注意力集中是一种排除干扰的顽强意志力
宋代林逋在《省心录》中写道“用心专者,不闻雷霆之震惊”。意思是,用心专一的人,雷声也惊动不了。古今中外,很多成功的人,他们在一生中能够成就一个事业,其中都有一个重要的素质: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在伟大人物中,很多人的注意力集中令人惊叹。毛泽东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看书,为了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和意志力,他专门选择到城门洞去看书。城门洞是交通要道,车水马龙,各式人等天南地北,来来往往,奇人新事特别多。毛泽东端着书本,目不转睛地盯着书里的文字,不时地由一页翻到另一页,无论身边发生什么事情,他都好似铁打钢铸一般,毫不动心。毛泽东被小伙伴们称为“万事通”,这除了他酷爱读书看报以外,和他从小就锻炼的专注力和意志力分不开。后来他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在中国的历史华章中留下浓厚的一笔。可见,高度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意志力的表现。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孩子,往往能够排除外界各种干扰,是意志力比较强的人。我们发现,那些学习优秀的孩子往往是上课时能够排除课堂内外各种干扰、专心听讲的学生。在他们身上,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无论在学习活动中还是在做其他事情时,他们都能专心致志,保持高度注意,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善始善终,直到攻破难关。
注意力集中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定力
注意力集中是指在一段时间里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情。注意力的持续性,有长短之分。如果在很长的时期里,能够专注、专研、专攻于某一事物、技艺或事业,不畏艰难困苦、排除干扰,始终坚持不懈地朝着理想、目标努力,就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定力,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代宗师齐白石先生,在绘画上很有天赋与造诣,在篆刻上也独树一帜。这与他的专注、定力紧密相关,其中,“础石为泥”的故事传为美谈。齐白石年轻时就很喜欢篆刻,但是对自己的篆刻水平不满意。于是,他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并谦虚求教,老人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来吧,把础石磨成泥浆。等这担石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齐白石真的去挑了一担础石回来,并不停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他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一天天,一年年,他专心致志地、耐心地刻呀刻呀,坚硬的础石越来越少,而泥浆越来越厚。最后,这担础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不断提高,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
注意力集中也体现为良好的自控能力
注意力集中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持续指向或专注于某一事物的时间比较长,比如小星连续一个多小时专心搭积木;二是在注意某个方向或事物时,自控能力比较强,这也是最令人敬佩的地方。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控能力差,总是管不住自己。一般来说,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导致自制能力比较差,这是正常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引导得当,他们的自控能力会不断提高。但是,如果孩子明显缺乏自控能力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那么就要及时纠正,不能顺其自然了。
什么是自控能力呢?自控能力是指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控制主体自身的一种特殊的能动性,是非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心理品质的重要方面,是人的自觉能动力量。它不是消极的自我约束,而是内在的心理功能,使人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积极地支配自身,排除干扰,以合理的行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为效果。自控能力总是体现在自控行为中,自控行为是有意识的意志行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这一行为是指向个体自身的,而不是环境的。简言之,自己管好自己。最常见的是管好自己的手脚、眼睛、嘴巴、身体等。
第二,这一行为是为了改变以后可能出现的行为反应。也就是说要求为长远考虑,而不是只考虑眼前利益。比如,是先去看电视或去玩呢还是先做作业?自控能力强的孩子会先完成作业然后再去看电视或玩。
第三,这一行为是为了相对长久的行为后果,而控制目前的行为。很典型的自控行为是学习。
第四,在自我控制的行为中,相对于近期的后果,个体一定更偏重远期的后果。
第五,自我控制行为是现在与未来之间联系的桥梁与中介。
由此可见,自我控制总是产生于终止当前对我们最有吸引力和诱惑力的、最直接的活动,它总是为了一个更长远的目标或更大的满足而终止眼前的小满足。只有抑制这些当下的活动才有可能使我们进行比较、记忆与决策。通俗地说,做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都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能够抵御诱惑的心理品质和精神。所以,自控能力不仅包括对行为的自控,也包括对情绪的自控。自控能力强的孩子,能够懂得当前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身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种情况:一是任性而为,随心行事,根本不去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只顾看电视而把作业放在一边;二是虽然主观上想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下过多次决心,但在行动上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给人屡教不改或反复无常的印象。比如上课喜欢和旁边的同学说废话,或拿笔在书桌上乱写乱画……老师批评时表示要改正,可是转眼又依然故我。而家长也反映,孩子往往情绪变化无常,经常为一些很小的事情生气或与父母发生冲突,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都会带来其他相应的负面影响。人的情感、欲望和兴趣是人的行为动机和毅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带有自发性,如果不经过自控机制的加工处理,率性而为,就会出现非理性的行为,如同“刹车失灵”,必将偏离正确的轨道。在非智力因素动力系统中,自控能力是调节器和保险阀,起着枢纽的作用。自控能力提高了,就能调动其他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方面,消解消极方面,使人按理性要求行动,克服放任、散漫现象,从而保证人的活动经常处于良性运行的轨道上,积极、持久、稳定、有序地实现预期目标。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由于明显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容易违反纪律,容易与同学、老师、家长发生冲突,容易闯祸等。所以,在注意力训练过程中,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和难点。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制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和心理作业等,都对提高注意力和自控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注意力集中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策略
军事上有一个术语,叫做“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也讲过,“敌分而我专”,这是一种精妙的军事智慧和战略谋划,就是把敌人的兵力分散了,而我的兵力能够专一,从而赢得局部战争的胜利。在战争过程中,胜负常常取决能不能集中兵力对敌人进行以优胜劣、以多胜寡的打击。比如,敌方1000人,我方也1000人。如果敌方1000人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我方集中1000人中的100人,先消灭敌方的10个人,又消灭敌方的10个人,积小胜为大胜,就可赢得局部战争的胜利,而许多局部胜利最后就会变为整个战争的胜利。
做学问、做事情或解决问题也一样,必须相对地集中力量。宋代科学家沈括说:“人之于学,不专则不能,虽百工其业至微,犹不可相兼而善,况君子之道也。”意思是说,学而不专一就不能进步,即使像手工技艺这样极小的事也很难熟练地兼做几项,更何况是做学问呢。人的一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在学习中,如果把精力、注意力、思维、记忆力聚焦在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上,就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取得好成绩。在职业规划中,如果能够选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专注于自己最喜欢和最擅长的领域,并在具体工作中尽心尽力,以百分之百的热爱、激情、定力与执著,付诸行动,就一定能够创造佳绩,创造奇迹,实现人生价值。相反,如果缺乏专注力,不加选择,什么都做,或像蜻蜓点水,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结果只能是业不精专,蹉跎岁月,甚至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