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人与人之间是有缘分的,人与书之间也是有缘分的。也许,在不经意中,您与这本书相遇,与我们的心灵相遇。相遇了,就有进一步探索与交流的渴望。在这里,想谈谈我们的一些思路,一些感悟,一些努力的尝试。

一直以来,我们就对记忆力超群的人敬佩不已!而对记忆相关的知识、事物、人物、活动,兴趣渐浓。于是,结合自己的工作,聚焦青少年的记忆力及训练,关注与琢磨,思考与实践,就有了我们的书《聪明的孩子记得住》。

聪明的孩子,谁不喜欢呢?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艺术体,关键是如何去发现、去欣赏;每个孩子都具有聪明的因子和潜质,关键是如何去激发、去研究;每个孩子都拥有记忆的宝库和编码,关键是如何去探究、去开启其中的密码。多年的教育心理咨询实践与探索,让我们对聪明孩子潜力的开发,有了更真切的体验和感悟。

一、《聪明的孩子记得住》与《聪明的孩子坐得住》有何联系?

《聪明的孩子记得住》与《聪明的孩子坐得住》是姊妹作。

《聪明的孩子坐得住》,2008年11月首次出版。我们从注意力的角度,研究和探索如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其核心技术是“心理暗示+行为训练+趣味游戏”。在书中,我们想告诉读者:注意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是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基础。聪明的孩子之所以聪明,除了一定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和锻炼——聪明的孩子坐得住,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有着高度而持久的专注力与自控力。

《聪明的孩子记得住》,构思于2009年,初稿完成于2010年12月。同样,为了孩子更聪明,我们聚焦于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记忆能力,核心技术除了“心理暗示+行为训练+趣味游戏”以外,尤其重视记忆的兴趣和记忆的规律,在具体方法及训练技巧上更丰富、更灵活。在书中,我们想告诉读者:记忆的潜能是巨大的,记忆是有规律的,当记忆方法匹配、熟练掌握记忆的规律时,就能品尝到记忆的乐趣和情趣,就能极大限度地提高记忆的效率,让学习变得轻松快乐!

二、《聪明的孩子记得住》主体内容、写作特点是什么?

在《聪明的孩子记得住》一书中,主体内容包括:30种记忆方法及相关的专题访谈4篇。每种方法各有优势,既相对独立,也可以综合运用。彼此间不受制于内在的逻辑关系,增强了写作上、阅读上的自由度和灵活度。

1.每种方法单独成篇,结构上主要分三部分。

记忆方法及训练:正文部分,文章的主体。重点凸显实际训练情境、师生互动过程、关键细节、个案精选等。

记忆趣谈:与记忆相关的一些有趣资料,是对主体部分的拓展与衬托。既增加了记忆小知识,丰富了内容,也增添了趣味性。

记忆之星小竞赛:运用相关方法,加强记忆训练。相当于心理作业习题,也是正文的延伸。既充实了内容,也巩固了本章节学习的效果。

2.专题访谈是对相关记忆方法在实际中灵活运用的验证。

3.关于训练过程中的情境细节:

一是举例尽可能多角度。课本实例,可以是语数外等学科,贴近学习;家庭实例,贴近生活;心理团训实例,即时、贴近当下的实例,体现我们的训练特色;把一些有趣的记忆故事融入其中;我们配套教材中已有的资料,灵活运用,增强写作时的感觉。

二是采用丰富的个案,再现实训情境。每篇记忆方法大概出现2~3个个案。个案的基本材料:名字(一般采用化名),性别,年级,性格,主要问题。画龙点睛,增强针对性,训练可操作性。

三是在记忆力训练中,根据实际需要多采用比赛方式:孩子和自己比赛,也就是自我超越,自我挑战;师生之间的比赛,在一对一的训练模式中;孩子之间的比赛,尤其是在小团训的时候;孩子与家长比赛,比如在家庭训练时。记忆之星小竞赛,亦然。

三、运用《聪明的孩子记得住》训练记忆力,应注意什么?

在书中,值得注意的地方,一般都以“温馨提示”的方式出现。请读者仔细体会。

知识的海洋无边,记忆的方法、训练记忆力的途径、技巧和智慧无限!如果把已知的部分比作一个圆,那么,圆周触及的外界就是未知的部分。已知的圆越大,触及未知的圆外世界也越大。我们已知的知识有限,著作的篇幅所限,加上写作所需,因此在本书中我们重点介绍了30种方法及若干篇访谈。我们相信:聪明的读者,您一定不会局限于这些方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记忆类型、记忆潜力也有差别与个性,扬长避短、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同样相信,聪明的读者,您会以智慧之眼,去发现、去选择!

但愿我们的努力,能够为记忆良好者锦上添花,为记忆困难者雪中送炭!

心雅
2011年1月于上海

时间匆匆,自2011年8月首次出版后至今,又将近8年;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完善,新版也将和大家见面啦!心中也由衷欣慰!

心雅
2019年2月于上海 EZJ8p5h1rznZFDbCowwe3L+O246s9SFQhaMNGz9OxRcul1kr7Ddm2cTuuvacuq5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