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你的大脑像一棵卷心菜,材质像豆腐,长得毫无吸引力可言,但它神奇。

我们不知道你脑袋里到底能贮存多少信息,看起来似乎是无限的。而且信息一旦被贮存进去,就永远不会丢失。

别跟我说你忘了,大脑不会忘记任何东西。如果对你进行催眠或在你的记忆中枢植入一个电极(别怕,不疼的,因为大脑皮层没有痛觉感受器)给予电刺激,你能回忆起1岁半以前的事,而这在通常状态下是很难回忆起来的。这说明信息仍然贮存在你的大脑里,遗忘的含义只是找不到提取的线索和路径,而不是那个信息丢失了。就像我们把钱存进银行的保险箱,钱没有丢,但你忘了钥匙或密码,钱就取不出来。

很多人认为存的钱找不到,就再存、再存、不停地存,直到银行里所有的保险箱里存的都是你的钱。这时你想起其中一个密码的可能性会大些,而忘记钥匙的可能性会小些,但还是有可能取不出钱来。

你费了很多力气去记忆却记不住的原因是你还不了解大脑记忆的原理。其实你如果多配几把钥匙或者用8个8来组成密码就行了。这意味着你要多用几种编码和检索的方式,就像图书馆那样,根据书名查不到还可以根据作者去查;还要尽可能和你最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找一条你顺理成章就会走过去的路,记忆就是自然而然、无需费力的事了。

你会忘记自己的初恋吗?

你会忘记那次开心的假面舞会吗?

你会忘记那次伤心的分手吗?

你会忘记那次成功后的激动吗?

在我们的记忆里有许多是只需一次就终生难忘的事,不需要重复,不需要提醒,也不需要费精力。

为什么?因为你倾注了情感。

我们知道人大脑皮层的海马回和边缘系统与人的记忆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个部位又控制着人的情感。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你记住了蛇,是因为你恐惧;但蛇不会记住你,因为它没有情感。从哺乳动物开始才有情感,从哺乳动物开始才有记忆。

所以你会明白,为什么你坐在那里背了20遍单词还是记不住,因为你像冷血动物一样没有情感参与。

有效的学习需要激情,而激情又恰恰是我们教育体系中最缺少的东西。

要善待大脑,你就要让它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工作,因为只有这个时候,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才能存贮进长时记忆。你的大脑有自动检索、自动贮存、自动组织、自动建构的功能,只是这一切都是在后台进行的,你意识不到。给它一点时间,让它自动运转;给它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它运作高效。

我们还不知道大脑真正的工作过程,但我们知道知识就贮存在1000亿个像章鱼一样的神经细胞以及每个细胞与另外细胞间的20000多个连接点中。就结构而言,智慧就是联系,一个知识点就是一种独特的连接方式。大脑的知识库是网状的,不是链状的。所谓的智慧并不是取决于节点的数目,而是节点间联系的数目和强度。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不在于接受信息数量的多寡,而在于在同样的信息量的条件下,笨人的信息间的连接方式是按代数级数增加的,而聪明人信息间的连接方式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在知识量相对贫乏的社会发展阶段中,聪明人和笨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但随着社会知识量的不断丰富,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

如果只有2个信息,笨人和聪明人都只能有1种连接,你甚至看不出谁更聪明;如果有3个信息,笨人可以有2种连接,而聪明人有3种连接,聪明人就显得有点聪明了;如果有4个信息,笨人有3种连接,聪明人就有了6种连接,聪明人的优势才渐渐显露;当信息量增加到5、6、7、8、9、10……时,笨人和聪明人建立起的连接数的比例将是4∶10、5∶15、6∶21、7∶27、8∶36、9∶45,当同样获得100个信息时,笨人链式连接它们时可能只建立了99种连接,而聪明人则可以建立起4950种连接;当获得10000个信息时,笨人建立了9999种连接,而聪明人的连接数则达到49995000种,是笨人的近5000倍。信息量越大,这种差别就越明显。目前我们的教育还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由于我们只关心信息量而不关心信息间的连接,就会造成有100个信息的人可以有5000种连接方式,而有1000个信息的人可能只有1000种连接方式,反而比不上信息量少的人。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在神经系统中就表现为高信息量低连接方式。

真正有效的记忆是在多种信息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越是建立在异质的信息间、越牢固,人头脑的力量就越强大。建立这种联系的最佳方式就是让一个信息的触角尽可能地多,尽可能地长,尽可能地和已有的信息构成有意义的链接。

西方科学家潘菲尔德致力于大脑分区的研究。他发现人的大脑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如语言中枢、运动中枢、感受中枢、记忆中枢、情绪中枢等。当潘菲尔德用电极刺激人的大脑皮层记忆中枢部分时,被刺激者会回忆起以前经历过的一些事。这些事有的是他在正常状态下根本无法回忆出来的,有的是他正常状态下可以回忆出来的。即使是可以回忆出来的事,被刺激者的感受及描述方式也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在于人在正常状态下对过去事情的回忆,往往加上现在的感受,剔除回忆过程中记忆不清或失真的方面,回忆更带有以个人现在的视点评价过去的意味,这种评价里难免有美化、丑化、时代化、歪曲化等主观因素。

当一个人处于大脑皮层被电极刺激状态下,他所回忆的事则是当下的体验。就像5岁时在妈妈要求下把自己喜爱的糖果让给别的小孩,8岁时被爸爸痛打屁股。处于大脑皮层被电极刺激状态下,回忆者会以5岁或8岁孩子的口吻感受和表达当时的情况,而不会把现在的35岁成人的评价加进去。

这种正常状态下与记忆中枢被刺激状态下回忆的差异引起人们一种思考:大脑中到底深藏了多少被我们现在曲解的往事?

那些人们看起来永远回忆不出来的往事,在人的大脑中到底还藏有多少?一个人是否会记得自己经历的每一件事,更确切地说,是否是大脑记得每一件事,只是在清醒的常态下无法唤起回忆呢?

确实有科学家这样假设,并付诸行动进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记忆编码研究。人之所以能够记住某些信息,是因为记忆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编码,这种编码过程如同银行存款时密码的设置,到提款的时候,准确输入密码者方可悉数拿到存款。因此就存在因忘记编码而无法回忆起记忆过的信息的情况,而如果记忆时根本没有进行编码,那将给回忆带来更大的困难。

从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来看,通常记忆包括识记、再认、回忆和保持四个过程。识记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的过程;再认是将识记过的信息与现有信息核准并确定是否为同一信息的过程;回忆是根据编码提取信息的过程;保持则要巩固已经编码和存储的信息。

早在100多年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曾使用无意义音节为记忆材料,以自己为被测试者,不厌其烦地做研究,最后得出一个经典结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识记材料(仅指无意义材料)在记住后经过1小时,可保持原识记材料的44%;2天后保持原识记材料的28%;6天后保持25%;31天后可保持原材料的21%。

可见,遗忘是有规律的,与此相应,克制遗忘的记忆也有规律可循。

因为记忆对个人生活及工作的重要作用,各种各样的记忆术应运而生。无论是多么花样翻新的记忆术,都无非是把信息意义化、形象化和简单化,成为个人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东西,与个人熟知的事物相联系,以便于编码和提取。

根据人的记忆单元为7±2(在5个组块至9个组块之间)的规律,冗长的信息就可简化为几个记忆组块,再对组块进行有意义的编码,与或趣味或荒诞或重要或熟悉的事件、场景、故事相链接,结果就可使人的记忆量大增。其应用前景除记忆圆周率π后的成千上万位数字外,更有可能去应付单词速记和各种考查记忆能力的考试。

所以,从一个人的记忆潜力来看,几乎是无限的。当你年近30岁抱怨自己记忆力下降时,你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记忆方式已经从年少时的机械记忆转为理解记忆了。下降的只是机械记忆能力,理解记忆能力反而提高了,这意味着,别再用老办法了,如果换一种方式记东西,你就会记得更好而不会记得更糟。

有的人听音乐、听广播、看电视、闲聊天时记忆东西更深刻,你让他专门一心一意学习反而效果差,这就是因为他的无意记忆好过有意记忆。

而有的人记忆时手脚并用,走来走去,口里振振有词,恨不得把身体上能用的器官都派上用场,记忆效果才好;还有的人则非得把要记的东西写在纸上才能记得住;有的人则对声音敏感,非要听到声音才记得清。心理学家把人按擅长的不同记忆类型分为:动觉型、视觉型、听觉型及综合型。

如此,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就能多快好省地记住你想记的信息。美国记忆术专家威廉哈姆·韩森说:“这世上没有所谓记性差的人,大家都有很好的记忆力,只是没有发挥出来而已。那些自认为记忆力差的人,只要学习了记忆术的诀窍,就能拥有高超的记忆力。”

有人掌握记忆术的秘诀吗?有!

我就认识两位上海的美女心理咨询师,一位叫心雅,一位叫元子,她们很有爱心而又很勤勉地帮助了很多孩子心灵健康地成长。3年前,她们合著了一本《聪明的孩子坐得住》,指导孩子们如何在游戏中进行注意力训练,我应邀向读者推荐了这本书,也欣慰地见证了这本书从热销到再版的过程。如今,她们又完成了一本《聪明的孩子记得住》,而且开始策划三部曲的下一部了。我被她们在心理咨询领域的执着感动,从本人对心理学关于记忆研究的了解来看,我相信她们就是那种掌握了记忆术秘诀的人,也相信她们可以告诉我们更多的方法去记住我们想记住的东西,而这些方法将是非常简单而有趣的。

是为序。

贺岭峰
2011年元月于上海
(贺岭峰,心理学家,心理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此文为2011年贺教授为《聪明的孩子记得住》首版所写的序文) RZn6P7HU58KpBsfycnrx8o4VvROFmVpxy/7mzilBBSQtGYqIosHYdmhMPI5F6Uy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