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长袖善舞多属楚

楚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传说时代的祝融与三苗,祝融的后裔熊绎在周成王分封诸侯时被封在楚地 ,他经过带领族人披荆斩棘、艰苦卓绝的打拼,终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创了楚国的基业。这段始自中原而至荆楚的文化迁徙,将中原华夏文化带到了南方的苗蛮之地,因此楚文化兼具着中原传统的理性秩序与南方蛮夷的原始活力。

彼时《诗经》里如白描般的健硕女子,在此时的《楚辞》中似乎难觅踪影,她们不再触手可及,不再于田野间“采葑采薇”地劳动着,而是如“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湫兮如风,凄兮如雨” 的巫山神女般闲居一隅,在山泽森林或殿阁之中痴情怅惘地等待情人的到来,或熏沐着芬芳的香料,手执灿烂的鲜花和雉羽,载歌载舞,以娱诸神。她们的服饰一如那率真、热烈、浓郁的情感,“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纵放着奇美、奔放、浪漫的光芒。

楚服对前朝周代的服饰形制有着变通与发展,深衣是较好的一例说明。深衣是一种古老的服装样式,在战国至汉时颇为流行,这在诸多文物中可以找到图像及实物依据,有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之分 。孙机先生认为“从渊源上说,楚人着深衣系效法北方各国。但及至西汉,由于开国君臣多为楚人,故楚风流布全国;北方原有的着深衣之习尚为楚风所扇而益盛” 。汉郑玄注《礼记·深衣》:“深衣,连衣裳而纯之以采者。”深衣以“衣裳相连,被体深邃”而得名,并应“规、矩、绳、权、衡”,是“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的服装。抛却其“万能”的功能不说,深衣的特征为上衣下裳相连、续衽钩边,按郑玄的注解“续犹属也,衽在裳旁者也。属连之,不殊裳前后也,钩读如鸟喙必钩之钩,钩边若今曲裾也”,这续衽钩边之形制,在诸多楚墓木俑女装上得到证实( 图2-1 )。此外,在出土的帛画中女服也是此类深衣( 图2-2 ),只见这位女子在龙凤下方,合掌祈祷,纤腰一握,似翩然欲飞,其所着服装即为深衣,下摆褒博,一大片拖曳其后。沈从文先生在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说:“楚服的特征是男女衣着多趋于瘦长,领缘较宽,绕襟旋转而下,衣多特别华美,红绿缤纷,衣上有着满地云纹,散点云纹,小簇花纹,边缘多较宽做规矩图案,一望而知,衣着材料必出于印、绘、绣等不同加工,边缘则使用较厚重织锦。”曲裾深衣的形制并非凭空而来,而与当时内衣的形制有关。当时下装并非合裆之裤,而是两条裤管并不缝合的胫衣,为避免内衣外露的不雅,外穿的曲裾深衣在下襟并不留开衩扣,而是在腰间用衣衽缠裹,形成身后如燕尾之形。直裾深衣在马山楚墓中有实物可见,根据彭浩先生的整理,楚式衣袍共有三种款式,在细节处虽有差别,但共同点皆为右衽、直裾、上下分裁、腋下有“裆”,与周代服饰有诸多相同之处,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承继关系( 图2-3 )。虽然出土实物的尺寸及下裳分幅并不合乎《深衣》中“制有十二幅,以应十二月”的定制,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与后代所说“深衣制”即衣裳连属制存在关联。笔者倾向于赞同周锡保先生对此的观点:汉代郑玄,对那时妇人服饰应能见到,但他只就汉时的曲裾形式以譬之古代深衣的续衽,未说汉时妇人服饰即为古代的深衣,可知深衣与汉时妇人服在形制上也是不完全一样,汉时妇人礼服用衣裳相连属则与古代深衣相同,所以汉制称妇人礼服为深衣制,这是统言服式之上下相连者的称谓。

图2-1 木俑(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图2-2 帛画中的女子服饰(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图2-3 楚式直裙深衣(《湖北江陵马山砖厂一号墓出土大批战国时期丝织品》)

尽管如此,楚服并不完全混同于北方各国,相反,在服装款式、衣料、色彩、图案上都有着地处南国的特色。《战国策·秦策》中有这样的记载:“不韦使楚服而见(华阳夫人)。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姚宏注:“楚服,盛服。”鲍彪注:“以王后楚人,故服楚制以悦之。”可见,此刻用以博得王后注目的是不同于北国的楚乡服饰。又据《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可知短衣是除深衣之外楚地的经典款式。湖北曾侯乙墓编钟虡上的铜人女子所穿上襦款式极为清晰,交领、右衽、彩饰宽领缘,值得一提的是襦的下摆并不平直,而是右高左低,于对称规矩中破立新奇。孙机先生认为虽然曾侯乙墓不是楚墓,但是出土物带有浓重的楚风,当以与楚墓并论,列入广义的楚文化范畴。“短衣”的流行,当与楚国地处林山湖泊之中有关,是自然环境使然。《淮南子·原道训》:“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短绻不绔,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因之也。”九嶷之南多为南方土著所居之地,楚地多水泽,他们这样穿着目的在“以便涉游”。短衣的实证,可见马山楚墓出土的“ 衣”( 图2-4 ),如按其形制放大两倍,穿着时其长度在腰膝之间,袖长及肘。短衣在文献中的记载,有《左传·昭公十二年》言:“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左传·宣公十二年》称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其中“蓝缕”即“褴褛”。《说文》的《衣部》有:“褴,裯谓之褴褛。褴,无缘衣也。”“裯”及“蓝缕”,均是楚地短衣。

图2-4 衣。殉葬用衣,衣长45.5厘米,袖通长52厘米,袖宽10.7厘米,腰宽26厘米(《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印染织绣》)

浪漫必称楚,这种浪漫体现在服饰的飘逸之风,犹以舞女的长袖细腰为妙,《战国策》、《墨子》都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屈原《大招》中称赞美女“小腰秀颈”。细腰的目的不仅使身材更加颀长高挑,而且腰肢的纤细灵活更加衬托出女子的轻柔之美( 图2-5 )。长沙黄土岭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一件彩绘人物漆奁上所绘的11个舞女中,有两个正在长袖细腰地翩翩起舞,旁边三个女子悠然静坐,另有一个女子挽袖挥鞭地指挥,还有五个女子正含笑注目欣赏( 图2-6 )。如此女子舞袖而起的一刹那,当是飘逸至极。这种浪漫还更多地体现在楚服的图案中。楚人相信自己是火神的后代嫡传,以浴火重生的凤凰为崇拜物 。凤是人间最美的生灵,身披五彩,能歌善舞,品性高尚,至真至善,鼓力而风,能使国家安宁。诸多战国楚墓出土的丝绸制品,纹样多为凤鸟,令我们想到屈原《离骚》中的场面“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又犹如《大招》中的呼唤:“魂乎归来,凤凰翔只。”以湖北马山楚墓出土的刺绣品为例,发掘的丝织品纹样有蟠龙飞凤纹、对龙对凤纹、龙凤相蟠纹、龙凤相搏纹、凤舞飞龙纹、飞凤纹、凤鸟花卉纹、凤鸟践蛇纹、凤斗龙虎纹……这些纹样以各种各样的凤鸟、龙、蛇、虎、花为主题,严格遵循对称的原则,同时又以流畅的线条来做夸张的构图,色彩缤纷又稳重统一。楚人崇凤、华夏崇龙、巴人崇虎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以“凤”为主角的服饰纹样也许正是楚人强盛时期的心态反应,“凤搏龙虎”也正是远古不同民族的凤文化与龙虎文化之争斗的延续( 图2-7 )。

图2-5 战国玉舞人(上海博物馆藏)

图2-6 彩绘人物漆奁上的女子服饰(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图2-7 丝绣品纹样——凤搏龙虎(湖北荆州博物馆藏) S1/SqsbiCRK75yesSxcXL8pfLabLVD0cpB46pcedsNxpdwkQBm2lGRggtRtwdde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