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姓氏名字

在这章故事里,我们提到了姓氏,下面我们就来讲讲春秋时的姓氏名字。

现在,如果有人问你叫什么,你只需简单地说出自己的姓和名就可以了。但是春秋时,如果有人问对方叫什么,对方会复杂地说出自己的姓、氏、名、字。比如我们经常在课本里见到的孔子,他是姓子、氏孔、名丘、字仲尼。

“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时代,没有婚姻制度。那时候女人很有地位,有好多个男朋友很正常。一个女人生了很多小孩后,小孩只要知道自己的妈是谁就可以,亲爹是谁无所谓,妈来养你。

但是同一个妈生的小朋友们长大以后,难免发生了爱情,如果是和亲兄妹生出来的孩子就会有缺陷。后来就发明了“姓”。住在姜水边上的姑娘生的娃,都姓“姜”;住在姬水边上的姑娘生的娃,都姓“姬”。

同一个妈生的娃都取一个“姓”,同“姓”之间禁止结婚。如果男人要买个出身贫贱的小妾,不知道她的姓,就靠占卜来看她是不是同姓。“同姓不通婚”这一规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成为历朝历代的法律条款。中国到1930年才废止。咱们邻居韩国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彻底废除。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父系社会诞生了,男人能顶半边天。男人能种田、能打猎,顿时没有地位的男人逆袭了。有一天,一个很富有的部落男首领,想到一个问题。万一自己哪天死了,有很多值钱的东西,死后要给谁呢?这个男人想,只能传给自己的子孙,于是就去找自己的子孙,他突然发现和自己好过的姑娘有好多,根本分不清楚这些姑娘生的娃哪些是自己的。

他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办法——结婚。他找了一个比较中意的姑娘,对她说:“姑娘,只要你从了我,我保证你衣食无忧。但是你不能跟其他男人勾搭,只能和我生孩子,好不好?”姑娘想一想,就同意了。

这个富有的部落男首领和这个姑娘生的孩子,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为了区别那些穷男人生的娃,这个男首领给自己的孩子取了个“氏”。而那个男首领看不起的草根男人,就没有氏。所以姓别婚姻,氏别贵贱。

先秦时,诸侯以国为氏,比如陈国的贵族以陈为氏;大夫以官名为氏,比如晋国担任中行将职务的贵族,就以中行为氏;还有以自己的邑(受封的地盘)为氏,比如晋国受封到范的贵族,就以范为氏。

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周天子。周天子有姓无氏。周天子是上天的嫡长子,天下名义上的宗主,理论上全天下都是他的,所以体现家族财产的“氏”,他也无所谓有没有。

姓氏到了汉高祖刘邦时期有了很大变化。刘邦泥腿子出身,就烦这些贵族的弯弯绕绕,直接把姓氏混到一起,姓氏混合一直用到现在。

古人的“名”是在小孩出生三个月后取的。当时古人医疗技术落后,新生儿死亡率高,只有当小孩出生三个月后,才敢说这个孩子能活下来。由于“名”是父母长辈喊孩子用的,所以取名比较随意,尤其先秦时期,怎么接地气怎么取名,估计是遵循了“贱名好养活”原则。

姓、氏是父辈传下来的,这个改不了。“名”是爹妈小时候取的,由于比较随意,这个只能默默忍受。因此“字”对古人来说就非常重要,这是同辈或者外人叫自己时用的,有表示尊敬的意思。比如《三国演义》里,好朋友之间都叫对方的“字”。诸葛亮,字孔明,刘备见诸葛亮时,都会喊诸葛亮为“孔明”。同时古人一旦有了“字”,就意味着你已经成年了。

古时,男子20岁成年,届时会举行隆重的“加冠礼”来庆祝。在仪式上,要把刚成年男子的头发盘成发髻,并戴上帽子,同时还要取“字”,所取的“字”都是具有美好的寓意。同样,女子在古代也是有“字”的,女子15岁成年,届时会举行“加筓(jī)礼”。在仪式上,刚成年女子的长发会被盘起,并用筓来固定,同时还会取“字”,这表示女子成年可以嫁人了。

中国人取“字”的习惯一直沿用至今,只是现在取“字”的人越来越少。 71PnxW517xy2PgITZpALHojAxgzlyr0CPJTr0t3Ghq5RSJws+GGP4voBU0hpyoR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