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啥要争霸

西方的海洋文明,可以通过丰富的海洋贸易来扩大投资渠道,获取想要的东西。而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文明,投资渠道狭窄,只有地皮这个最大的商品可以投资。

农业文明里的老百姓对土地有着着魔般的热爱,就像现在老百姓爱商品房一样。在中国古人眼中,土地就是财富;同样,在君主眼中土地就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春秋时期,各大国抢地皮就是君主唯一的投资,就跟现在老百姓炒房是一个道理。为了保护抢来的大片地皮,就必须称霸,否则别人就来抢你的地盘。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土地,古人都喜爱。如果这块土地,不能耕种,他们是绝对不要的。

东周时期,诸侯之间大量的兼并战争,其实就是抢占可耕地。诸侯都想玩称霸天下的“即时战略”游戏,而可耕地的区域,就是诸侯争霸的游戏地图。

一般“即时战略”游戏的地图会像一个棋盘一样,四四方方,而这张诸侯争霸的地图范围也像个正方形。我们来看看这张游戏地图是怎样组成的。

游戏地图的北方边缘,是由400毫米等降水线画成的。农作物生长时所需的年降水量最低是400毫米,如果一个地区达不到这个降水量,这个地区就不适合耕种。400毫米等降水线往北,是不能进行耕种的沙漠草原,那里除了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兵,连个毛都没有。农民伯伯表示不能种田,搞不好还丧命,还是不去的好。往南则是大片可以耕种的农耕区。

东周结束后,秦朝统一天下时,在地图上400毫米等降水线处,建造了一座伟大的建筑奇迹——长城!

地图的南方边缘,是由江南丘陵、浙闽丘陵组成的一条线。它将广西、广东、浙东、福建在地理上与内陆地区隔开。而隔开的南方那些区域,交通不便,丛山峻岭。农民伯伯表示,路太远,不好走,山太多,不好种田,还是不去太南边。那里直到秦汉帝国时期,才被征服。

地图的西方边缘,是由两段线组成。西边线上段是陇西地区,现在甘肃省东南部。陇西地区往西走,穿过荒凉的河西走廊,会来到西域,那里除了沙漠戈壁还有零星的绿洲,特产只有葡萄干,农民伯伯表示不感兴趣。西边线的下端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连接的横断山脉,这条巨大的横断山脉隔断了雪域高原与四川农耕区。雪域高原号称地球“第三极”,那里很冷,不适宜农作物大面积种植。农民表示怕冷不敢去。

地图的东方边缘,是我国东面的大海。可以打鱼,可以晒盐。

地图中间就是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那里的土地由于受到黄河的冲击,一马平川,土壤肥沃,质地松软。黄土吸水性极好,并能把有机物带到土壤表层,产生自肥效应。

在铁器没有大面积普及的春秋时期,农民耕种土地主要是用石、木、铜器。铜器比较贵重,不是所有老百姓都用得起的。黄土这种既省钱又省力的土地,深受老百姓喜爱。所以中原地区可以繁育出大规模人口,创造更多财富。

现在的城市,越是热门地段,聚集的大公司就越多,常住人口也越多。你想搞个新的规划建设,要买地、要拆迁的钱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企业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就想在热门地段拿下地,门都没有。

而中原地区就是天下的热门地段,那里历经夏、商、周三朝的开发,教育资源丰富,农业兴旺,交通发达,经济繁荣;聚集着众多诸侯,而且有好几个是经营了上百年的公爵级老店。虽然他们之间征战不休,但由于实力差距不大,如果没有超强的实力,想吃掉对方是根本做不到的。即使郑庄公在中原不停地打这个打那个,也始终没有把宋、卫、曹、陈、蔡、许、鲁等国彻底吃掉。

地图的四个边上,是春秋时期农耕文明的边缘,不是彪悍蛮夷,就是荒郊野岭。但是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好开发呀!这就像现在很多城市建设新城区,都会选择位置偏、居民少的地段。因为那里买地、拆迁成本低。可以进行超前的规划与大规模的建造。地图四个边上的国家,主要对手就是周边的小国和落后的蛮夷,竞争激烈程度远不如中原。只要自己稳扎稳打,努力经营,成为一方霸主只是时间问题。

历经时间的磨炼,四大国从地图边上脱颖而出。这四大国,就是春秋历史舞台上的“四大天王”,分别是东齐、南楚、西秦、北晋。春秋四大天王争霸的故事就是围绕中原展开的。

买房子一定要看地段,地段好的话以后发展好,房价飙升快。同样,这四大天王所处的地段,也影响着他们争霸中原的结果。司马迁在《史记》里精准地描述过春秋时四大天王所处的地段:“晋阻三河(黄河、洛水、伊水),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

如果把这几个国家,当作人来相互对话,司马迁说的话就好理解了。

秦国:“北边的晋国大哥,吃了吗?”

晋国:“吃了,干甚呢?”

秦国:“没事,想问你借个道。我一直住在西边的雍州(今甘肃、陕西一带),中原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三河地区的崤函道在你手上,让我走下,行不?”

晋国:“不行,那里很重要。三河地区往南走,我可以进攻楚国,往东走就是周王室洛邑和中原。这么重要的战略通道,你不能走,不好意思。”

秦国:“你不给走,我就揍你。”

晋国:“有本事你揍我啊,看谁打得过谁!”

秦国:“要么我俩结个儿女亲家,好不好?”

晋国:“好啊!但是我只同意了一半,后面还得看你表现!”

楚国:“秦国,不要听他的。他就是个大骗子!我在江汉地区混得好,有南阳盆地,向北可以直入中原,我还占据大别山,翻过大别山可以到淮河地区愉快地玩耍。我可比晋国牛多了!秦国你跟我混,想好了吗?”

秦国:“楚国,好伙计,一辈子!”

晋国:“楚国,你个南蛮。中原没你啥事,你瞎搅和什么呀!有本事,咱俩打一架,你就近约个地方。”

楚国:“你跟老子搞什么事?跟老子斗狠呐!不服周(楚国人和现在湖北人不服气时的口头禅)!咱俩就近到郑国地面上打。”

郑国:“不中!”

晋国:“郑国,没你说话的份儿。”

楚国:“郑国,你给我老实点,当心我揍完晋国再揍你。”

鲁国:“晋国大哥,先别打。东边的齐国跨过泰山,想从我身上过,到中原来玩耍。齐国不交过路过桥费,你俩来帮我揍他。”

晋国:“楚国,咱们下次再打,我先揍齐国。先走一步。”

楚国:“不行,有种你别跑。”

齐国:“我和晋国无冤无仇,为何要打我。”

晋国:“因为你齐国要到中原来。”

通过这段对话,可以知道晋国老家在山西,它的地段最好,进入中原交通最便利。曲沃桓叔的后代当上晋国国君,灭了老冤家西虢国,彻底拥有三河地区。三河地区是由黄河、洛水、伊水组成的,那里有一条路由函谷与崤山连接而成,即崤函道,是从陕西省进入中原河南省的必经之路。崤函道又细又长像瓶颈一样,只要堵住这条道,秦国就像被堵在瓶子里,始终进入不了中原。同时从三河地区往南走就是楚国的南阳盆地,往东走就是洛邑和郑国,位置非常好。

楚国地段也不赖,牢固地掌握汉水、淮河流域。楚国可以从南阳盆地和大别山两个方向出击中原。南阳盆地像个旋转门,可以四处出击。翻越大别山,可以到淮河区域的中原国家打劫。

齐国在东海边上,老祖先吕尚,就是封神榜里的姜子牙。齐国很郁闷,自己住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可西边的家门口竟然矗立着一个高耸入云的泰山。齐国可没有开发旅游景区的兴趣,因为齐国每回进入中原就要翻越泰山,好不容易翻过去了,却被一个收费站拦下了。

这个收费站就是位于泰山背面,与自己相爱相杀到永久的老朋友——鲁国。而鲁国的祖先是大名鼎鼎的周公旦,是当年和吕尚一起平定三监之乱的好搭档。齐鲁子孙却没有继承祖先们的友谊,两国总是对着干。每当齐国想强拆了这个收费站时,晋、楚会来帮助鲁国。齐国只能默默地画圈诅咒鲁国灭亡,结果越诅咒鲁国就越能活,一直活到战国末期。

秦国虽说是大国,但是地段最惨,搞得跟住在偏远山区似的。自从周王室从宗周搬走后,秦人就是这块地的老大,彻底称霸西戎。秦人疯狂打蛮夷,大肆抢地皮,搞得像辛苦创业的小老板一样。可能由于秦国开国国君是西陲大夫出身,没有晋国侯爵级大国的眼光,再加上创业太辛苦,没有精力把崤函道拿下。整个春秋时期,秦国被晋国死死地拦在崤函道的西头,连偷窥中原的机会也没有,只能从战略上联合楚国对抗晋国。

春秋争霸中,晋楚由于地理优势充当主角,齐秦由于地理缺陷充当配角,其他小国就是群众演员。

顺带提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春秋末战国初,铁器革命来了。铁器价格与昂贵的青铜器比起来,亲民了不少。

进入战国时期,铁器立马成为所有人的爆款用品,人人都要来一份铁器,在农具上大量普及。过去农民种田,用的是石、木工具,铜制农具玩不起,而且铜制农具使用不当会断裂。廉价、坚硬、耐用的铁质农具到了农民手中,大量的荒地立马被开垦出来了,粮食也多了,结果人口呈爆炸性增长。原本地多人少,后来变成了地少人多。

在南方大量地区没有开垦出来的宋代以前,中国人口的天花板就是5000万人口,超过5000万,天花板就盖不住了,土地就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国家就要大乱。

春秋早期,人口也就1000万左右,到了战国时期各国总人口迅速逼近4500多万人,蜗居在中原为核心的周边区域。各国人口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每个国君面临着空前的人口压力,人均住房面积紧张,粮食紧张。必须将国内矛盾转移到国外,让老百姓去打仗,打输了能降低国内人口压力,打赢了可以获得生存空间。因而战国时期经常是灭国级战役,时不时来个屠城,动不动大规模杀俘!

春秋时期的战争只是君主之间的争霸游戏,只是为了多抢些东西,东西抢够了,顺带当个老大而已。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君主之间的绝地求生游戏,最后只有一个玩家存活,每个国家都为生存而战。

下面,我们要重点讲讲四大天王的故事。第一个出场的就是楚国,在之前的故事里它一直没有被详细提及,而楚国可是后面故事的主角之一。 +15X9048Ai8TBmnb/vTmwuofFE5TZrSKDJetk2NSac2M1KOzgMVh+AnDHCJpmJB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