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鱼丽之阵

灰头土脸的郑庄公回到郑国后,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并没有继续生气。庄公心里清楚,自己与周桓王彻底撕破脸,是迟早的事情,在此之前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首先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军队,这样在以后与周天子和诸侯的战争中,才能更有胜算。

而郑庄公改造军队的动机却来自自己曾经的敌人——州吁。虽说现在的州吁,已经化作白骨了,但他给庄公造成的心理阴影却是巨大的。因为州吁是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吊打过郑庄公的大魔头。

当年篡位成功的州吁曾经两次率领联军攻打郑国,虽然没有获得决定性成果,但是打得郑庄公龟缩不出。州吁第二次进攻郑国时,把郑庄公打得最惨,庄公的步兵全部报销,要不是战车溜得快,可能就要全军覆没了。缺乏步兵掩护的战车,只能龟缩在城内。

郑庄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州吁在城门外悠闲地割光自家麦子。对于从来只会割别人麦子的郑庄公,老脸怎能挂得住呢,这可是奇耻大辱啊!要不是州吁在自家卫国人气不足,众叛亲离,郑庄公也不会活得这么滋润。

郑庄公被州吁上了一堂生动的军事实践课后痛定思痛,心想:虽然一个能打的州吁倒下了,但之后再来个州吁咋办?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那就是提高军队战术水平。

春秋时军队都是以战车为核心武器来实施战术的。在讲战术之前,必须隆重介绍一下战车,只有了解战车,你才能了解春秋时是如何打仗的。

现在会用GDP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春秋时,是根据这个国家拥有多少乘战车,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水平。一乘战车连车带马算在内,长和宽分别达到3米。战马与车上的重要部位都有铠甲保护。战车既能像大象踩蚂蚁一样碾压步兵,也能发射弓箭进行远程射击。战车就是春秋时的陆战之王。

一个诸侯国想当老大,没有个几千乘战车实在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各诸侯为了自己的大国梦,起早贪黑地工作,省吃俭用地存钱,就是为了多攒些战车。如果一个诸侯战车数量达到“千乘”,那么,恭喜你进入了大国俱乐部,你可以不被人欺负,甚至可以欺负别人。如果一个诸侯战车数量达到“万乘”,恭喜你,你将拥有“霸主”这一头衔,从此就可以称霸中原,号令诸侯,莫敢不从。

在西周与春秋时期,中原战场上到处撒欢跑的全是四匹马的“驷马战车”。驷马战车具有动力强、跑得快等优点,“驷马难追”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当时的驷马战车就像现在的布加迪、迈凯伦超级跑车一样,驷马战车既能飙车,又能尊显身份,是贵族们极其喜欢的大宝贝。而战车绝对不是普通老百姓玩得起的。

战车主要由方舆(车厢)、一根车轴、两个轮子组成。春秋时战车的制造者们,本着以杀人为本的宗旨,对车身进行大幅改进。增加车轮的条幅,既提高了通过性,也提高了载重性能。其中最大的改动是缩短车身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转弯更加轻便。

驷马战车图

车身重要部件都由青铜制成。车身还有用于安插旗帜和武器的圆筒。为了冲击孱弱的步兵,很多战车在轮子上搞起了创意,在车轮中心安装矛、刀。车轮一旦高速转动,就像一个旋转的大镰刀,步兵如同人肉庄稼一样被收割。

讲完战车构造,我们来说说战车上的战斗成员。

驷马战车上只载三个人,多了不好载,也没必要。三人战斗小组都是重甲士兵,从头到脚披着甲,非常酷炫,就像忍者神龟一样。三人分别叫“车御”“车左”“车右”。

根据《五经正义》记载,三个人配备的武器叫车之五兵,分别是矛、戈、剑、盾、弓。我们可以将这五个兵器分成三类:矛、戈属于长杆兵器;剑、盾用于近身防御;弓用于远程火力输出。

春秋时贵族也要像现在学生一样,学好相关课程,他们的课程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射箭)、御(驾车)就像高考语数外一样是必考的,这两门是打仗用的。“射御足力则贤”,只有通过这两门考试才算合格的贵族。考试成绩好的贵族可以当“车御”和“车左”。成绩不好且四肢发达的贵族,你也不要伤心,战车为你保留了“车右”的位置。

“车御”就是在战车中间位置的驾驶员,驾车既是一门驾驶艺术,也是一门驯兽艺术。车御要在没有方向盘、换挡杆、油门、刹车的情况下,全靠手上的六根缰绳,达到人马合一,控制四匹马同时完成前进、加速、减速、转弯、停车等高难度马戏动作。万一其中一匹马不听话,驾驶员就无法掌控整个局面。

“车左”是战车的车长,站在车的左侧,负责指挥全车,同时自己兼任弓箭手,对敌人进行远程火力打击。能在战车上指挥和射箭,一定是品学兼优的好贵族。

“车右”是勇士兼苦力。车右在战车右边,这个角色一定是要力气大、能吃饭的。车右打仗时,只要能拿动长杆武器,准确刺死对手就可以了,不需要其他动脑子的事。

不要小看战车给车右配的长杆武器,那可有好几个,而且都是长达3米多的矛、戈。战场上,车右拿着那么长的武器还要刺死人,这绝不是一般的小块头能做得到的。如果战车遇到什么泥地、障碍物陷在里面跑不了的时候,力气大的车右要下去推车,客串一把苦力。

车战时,敌我双方战车距离较远时,车左会射箭,进行远程火力打击。假如战车直着开,车左射箭会误伤车前正在奔跑的马匹,这样会很危险。所以战车会走S形,这是为了能让车左具有良好的射界,可以进行精确远程射击。但当两车靠近时就要遵守交规了。

当你看到敌方战车开过来,马上要近战时,战车必须遵守战场上的交通规则,一定要靠左行驶、相互避让、错车格斗。如果靠右行驶的话,你会被敌人,甚至自己人殴打痛骂,说你不懂规矩。因为两辆相对行驶的战车不避让,会直接撞在一起,造成两败俱伤,并且战车上的车右无法使用长杆武器刺杀对方。

春秋时战车中有适合长途奔袭的“轻车”,这相当于轻型坦克;有适合攻坚破阵,绞杀步兵的“冲车”,这相当于重型坦克;有用于侦察敌情的“巢车”,这相当于装甲侦察车;有用于装载粮草的“大车”,这相当于军用大卡车;有用于作战指挥,车上装有金鼓的“戎车”,这相当于装甲指挥车。

介绍完了战车,我们来讲讲以战车为核心的战术。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西周开国之战——牧野之战。当时军队打仗是将战车与步兵两线配置,战线一字摊开。战车前面冲,步兵跟在战车后面助攻。但是如果战车与步兵跑得太快,容易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战车跑得快,跑着跑着就不见了;步兵跑得慢,跑着跑着就散了。这样极容易被敌人包抄打乱队形,聚歼散兵。

那时部队训练水平低,周武王的军队,其实都是亲朋好友来作战,说好听点是打仗,说难听点就是打群架。谁先创造出新的战术,谁就能赢得战争。

周武王发明了战术1.0版本。

原则就是,大家排好队,踢起正步,一起走。自己部队方阵接敌前,每走七步,就要停下来整理队形。与敌人接触作战时,部队方阵每进行四到七个击杀动作后,就要停下来整理队形。不能像打群架一样,敌我双方混在一起,打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周武王用战术1.0版本对军队进行升级,升级后的军队在牧野之战中,大胜商朝。其实武王军队的训练水平,还不如现在大学生军训时踢正步齐步走的水平,至少大学踢正步不用走七步就整理队形。

虽然战术呆板,但是队形只要不乱,部队方阵就像一台压路机,可以碾向任何没有良好组织纪律的敌人。这种战术如同万金油一样,一直从西周用到春秋早期。虽然前进速度慢,需要经常整理队形,机动性差,但是只要队形不乱,参战的人越多,阵形的排面就越大,就可以稳操胜券。

郑庄公一直想不到更好的可以替代1.0版本的战术来。直到有一天,大臣子元请郑庄公来聚餐。

子元知道郑庄公爱吃鱼,特意让厨师做了好几种以鱼为主的菜。郑庄公吃得很开心,席间子元为庄公吟唱了一首贵族流行歌曲《鱼丽》。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儿钻进竹篓里,是黄颊鱼。君子有美酒,酒多味道好)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儿钻进竹篓里,是鲂鱼和黑鱼。君子有美酒,酒多味道好)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鱼儿钻进竹篓里,是鲇鱼。君子有美酒,酒多味道好)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食物很丰盛,非常棒)

物其旨矣,维其偕矣!

(食物很美味,品种很齐全)

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食物什么都有,上菜很及时)

听着子元的歌声,郑庄公突然脑洞大开,灵光闪现。

郑庄公发明了战术2.0版本。

过去战车与步兵两线配置,战车与步兵脱离,缺乏灵活性。每个战车还有巨大缝隙,得不到掩护。要想让战车发挥核心作用,就需要战车得到很好的保护。就像鱼篓里面的鱼,时时刻刻被鱼篓保护着。

如果把步兵分散在战车的左、右、后三个面,每个面安排一个“伍”(伍的意思是五个人,是最小的步兵单位),那么战车既能向前冲,步兵也能掩护好战车,还能填补战车之间的缝隙,提升了战术的灵活度。战车三面的步兵可以像鱼篓一样保护着战车。这样以战车为核心,步兵在战车三面掩护的战术,就是著名的“鱼丽之阵”。

脑洞大开的郑庄公迅速与子元交流想法,得到子元高度赞赏。吃完鱼后,两人火速用战术2.0版本对军队进行升级改造,升级后的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MnPF/6YaUfT4rRes/zJJMJf/KJFBATMIh76AAYB95eDilXwaS0qYRg/ZvsodhCU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