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部12公里处,那里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一条伊河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经过从北魏到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数量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从孝文帝迁都到孝明帝在位的35年间,是龙门石窟开凿的第一个高潮。这一时期的洞窟集中在龙门西山上,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一。最著名的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药方洞等十几个大中型洞窟。古阳洞开凿于太和十七年(493),是最早的洞窟,也是北魏贵族发愿造像最为集中、耗资最大的地方,雕有主像——释迦牟尼 坐像,观音菩萨 和大势至菩萨 侍立像,大小佛龛数百个。中国书法珍品——龙门二十品,仅古阳洞就有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窑中)。十九块造像题记,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至今仍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天下魏碑爱好者一生必到的地方。

北魏晚期还开凿了莲花洞、火烧洞、皇甫公洞、魏字洞等。药方洞因其洞窟内刻有大量古代药方而得名,其中包括一些疑难杂症,如治疗消渴,也就是糖尿病。

直到唐帝国建立,龙门石窟才迎来开窟造像的第二次高潮。这一时期的石窟按时代先后大体自南而北,集中在龙门西山。到了武则天时期,一部分转移到了东山。

万佛洞完工于唐永隆元年(680),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15000尊小佛而得名,是唐高宗、武则天及王子们的功德窟。

武则天自认是弥勒 转世,为此在龙门广造弥勒佛。千佛洞、大万五佛洞、极南洞、摩崖三佛都是以弥勒佛为主尊的洞窟。

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南部的山腰上,是一个南北宽近40米的露天大龛。九尊大型雕像,全是依山凿石而成。奉先寺的主尊是卢舍那大佛 ,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是整个龙门石窟体形最大、形态最美的大佛。为了开凿这尊大佛,武则天于咸亨三年(672)捐出“脂粉钱二万贯”。奉先寺竣工之日,武则天率领文武朝臣驾临龙门,出席了主佛卢舍那的开光仪式。因此,当后寻地传说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的模拟像。

神龙元年(705),武则天被迫退位,龙门的弥勒造像不再继续,摩崖三佛龛甚至成了半拉子工程。伴随着弥勒神灵的消失,龙门石窟开凿从光明的顶峰跌落黑暗的谷底。

1500多年过去了,龙门石窟像一个活的化石,更像一个不死的巨人,忠实记录了中国历史的跌宕与演变,记录了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兴盛,记录了孝文帝的初心和武则天的崛起,更记录了历代能工巧匠的精湛与神奇,说它是世界石刻艺术博物馆,当之无愧。

为此,我们应该向开凿第一个洞窟的北魏致敬,向为佛教兴盛和民族融合做出卓越贡献的孝文帝致敬。 QojW0aIvvcIDmJ/d5+0fH6Whe2rB1SP3c2TzPo4LlKPJ/2z0jajdFCoQXvAYUy0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