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孝文帝

他叫拓跋宏,史称孝文帝,出自鲜卑拓跋部落,是北魏第七位皇帝。

他不满足于做一个半野蛮民族的国王,决意要做一个文明国家的主宰。但是,将北魏从草原部落转变为农耕帝国绝非轻而易举,需要强有力的手腕和精明的头脑。更重要的是,要有足以压倒保守势力的坚强后盾。而这一切,小皇帝正好俱备。

从延兴元年(471)开始,在祖母冯太后支持下,孝文帝顶住豪强大族的压力,实施了将中原文明移植进原始草原民族的伟大手术。国家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贪污,贪赃绢一匹即处以死刑;明令禁止对女性犯人的“裸形处决”,维护了女性起码的尊严;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国家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下令鲜卑贵族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提倡与汉族通婚。孝文帝带头改姓元,娶汉族女子为妃,并让公主嫁给汉人。孝文帝还把都城从地处高原的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了四季分明的洛阳。

那是冯太后去世3年之后的太和十七年(493)秋天,孝文帝率领20万大军亲征南朝。在多数王公大臣极力反对迁都的情况下,孝文帝费尽了苦心。名义上是南征,事实上他是要借南征摆脱落后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把颠沛流离的拓跋鲜卑融入中华文明之中。秋风萧瑟,冷雨潇潇,大军踏着泥泞一路南进。越向南走,北魏贵族们越不适应,近百年养尊处优的生活,已经耗尽了一个马背民族的剽悍和豪气,他们已经无法忍受艰苦的日子,直到无可奈何地在洛阳停下来,车轮和马蹄声止歇于新的都城里。

就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在1500年前,隐没在从平城到洛阳的历史古道上,消失在深秋的凄风苦雨中。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北魏步入了一个空前的盛世,史称“孝文帝中兴”。30多年内,洛阳繁华富庶,人口激增,号称“十万九千户”,约有60万人,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

正是在北魏手上,佛教这一来源于印度、繁荣于大月氏的伟大信仰,在中原大地结出了丰硕成果。孝文帝太和元年(477),仅首都平城就有僧尼2000余人,各地僧尼达77258人。北魏末年,各地僧尼达到200多万。到东魏迁都邺城时,洛阳的寺庙已达1367所。

北魏不仅沉醉于兴建寺庙,而且开凿石窟也到了近乎痴狂的地步,中国四大石窟的每一个都与它有关。其中敦煌石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后秦白雀元年(384),但大规模开凿都在北魏时期(386—534);大同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453);而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493年,孝文帝刚刚迁都洛阳,连皇宫还没有整理好。 2eBLCPADb/AYWukKIQWoVd1GPfARTKi1g7pK3Bl4OaGagRN34XztKxAqFftv9M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