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定义“丝绸之路”

做“间谍”居然能做成一个世界级地理学家,还能赢得被“侦探”国的欢迎和敬佩,这就是李希霍芬的过人之处。

凭借非凡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学术素养,李希霍芬一生出版著作近200部,多次荣任德国地理学会会长,最终成为近代地质地理学的先驱。其中,他在中国的考察成果尤为丰硕,回国后写成了五卷本传世巨著《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1877年出版第一卷。以下简称《中国》),第一个指出了罗布泊的位置,最早提出了中国黄土的“风成论”,最先提出了“五台系”和“震旦系”等地层术语。他对中国造山运动所引起的构造变形有开创性的研究,还提出中国北方有一个古老的“震旦块”。他把江西景德镇东北部高岭山一带的陶瓷原料命名为“高岭土”(Kaolin),这一叫法最终成为世界瓷土的通用名称。

还有一项特别的贡献,也许连李希霍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对一条古老国际商路的定义。

唐代丝绸之路从蓬莱到洛阳示意图

在《中国》第一卷“关于河南及陕西的报告”中,李希霍芬首次把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开辟的,从河南府开始,经西域与中亚的阿姆河(Amu Darya) —锡尔河(Syr Darya) 地区以及印度连接起来的古老商路,有几分随意地称为Seidenstrassen(德文意为“丝绸之路”)。

然而,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的使用相当有限,只是保守地将它运用在汉代从洛阳到撒马尔罕(Samarqand)的古老商路上,并不打算把这个概念扩展到其他历史时期,以及欧亚间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无限广泛的范畴中。但正是这一随意之举,使他在“丝绸之路先驱者”的众神殿堂中占据了一个显著的神龛。

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多么令人沉醉,又多么让人向往的表述呀!一提起这个名字,能立刻让人想起罗马贵妇人身上柔软、透气、半透明的丝绸,想起远古时期手牵骆驼在大漠、绿洲之间徐徐穿梭的万千商旅,想起像绸带一样在高山、峡谷之间飘动的神奇曲线,想起这条神奇曲线上如一串珍珠般的绿洲古城。这是一幅幅何等曼妙、何等瑰丽、何等神奇的画面呀!其中流淌着东去西往的国使商旅,喧响着令人捧腹的南调北腔,传唱着永不谢幕的今古传奇,闪烁着荡气回肠的人文光辉。

对这一定义最为认可的,当属德国学者赫尔曼(A.Herrmann)。他在《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写道:我们应该把这个名称——丝绸之路的含义进一步延长,通向遥远的西方叙利亚……叙利亚主要是通过陆路从遥远的中国获得生丝的。

此后,“丝绸之路”这个名词受到世界各地学者的青睐。英语的Silk Road,法语的La Route de la soie,日语的の路,汉语的丝绸之路,都是从他定名的Seidenstrassen翻译而来。

1948年,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的“炉边家庭问答:常识测验”栏目曾经刊载这样的问题:“丝绸之路从哪到哪?”标准答案是:“从中国边境到欧洲的诸多道路。”

然而,李希霍芬叙述中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河南府”,也就是洛阳,却被人们忽略和淡忘了。等到被记起的时候,已是李希霍芬去世87年后了。 XFkGxTIQjrWko4ZWmGczOZpi0kvXlO25NFBEQck/+5wGRiQC6G3EutwjTfEC1Vq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