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知州苏东坡

苏轼曾写过一首名为《海市诗》的诗。在创作缘由中,他说,我听说登州海市已经很久了,当地父老说,海市一般出现在春夏季节,如今已近年末,海市是不会出现的。我到任五天就被迫离任,以见不到海市为遗恨,所以向海神广德祠祈祷,第二天居然见到了海市,于是欣然创作了这首诗,时间是元丰八年(1085)。

那么,苏轼到底是何种原因来到登州,又为何到任五天就匆匆离开呢?这得从他这个人说起。

苏轼,四川眉山人,字子瞻,世称苏东坡、苏仙,生于景祐三年(1037),是宋代最有才华、最有风骨、仕途最为坎坷的人。

说他最有才华,证据之一,是20岁就高中进士,他那篇可以排在首位的策论,因主考官欧阳修误认为是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被评了个第二。证据之二,他24岁参加制科考试 ,被录入最高等——第三等,成为宋代唯一进入该等次的人。证据之三,他做事情,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极致。他的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 ;他的词,领衔宋代三大文豪(苏轼、陆游、辛弃疾);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书法,入列“宋四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他的《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他的画,在描绘墨竹、怪石、枯木上别有风致。就连做菜,都能做出名堂,风靡九州的“东坡肉”相传就出自他手。

说他最有风骨,集中体现在对变法的态度上。熙宁二年(1069)拉开帷幕的“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是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运动,尽管变法在客观上充实了政府财政,提升了国防实力,但由于内容过于激进,加上执行中的不良运作,因此自始至终都遭到部分人的强烈抵触,从而形成了变法派与保守派两大阵营。说不说新法的好话,成了划派的唯一标准。从根子上说,苏轼乃求新之人。变法初期,他也写了一些变革文章和奏疏,有的观点比王安石还要激进。可当他发现变法不切实际,对百姓不利时,便开始为新法的不足进言,结果受到执政者一再打压。多年后,终于熬到保守派上台,他重受重视了,按说应该感恩戴德地站在保守派一边。但他认定,说真话是一个文人的良心。因此,在保守派不加选择地全面废除新法时,他再一次站了出来,公开反对废除免役法。由此,他又得罪了保守派,再次遭到贬斥,甚至受到一再戏弄。

说他仕途坎坷,是指他一生三起三落。第一起,通过科举考试,顺利踏上了仕途;第一落,因“妄议”变法被贬出京城,八年换了四个地方;第二起,宋神宗驾崩后,高太后临朝听政,保守派首领司马光接管内阁,高调起用屡遭打压的苏轼。他先是由团练副使升任正六品朝奉郎,知登州。任命仅仅发出5天,他就被召回朝廷,高太后还公开赏赐了他。此后半年内又三次升迁,成为正三品的皇家近臣。第二落,是身居高位的他反对全盘废除新法,结果惹恼了保守派,被外放杭州知州(从三品)。第三起,两年后,被保守派召回朝廷。第三落,回到朝廷不久,他又因对变法的评价与保守派发生争执,得了个“顽冥不化”的恶评,然后被外放。被外放的第三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新党卷土重来。但在新党看来,在本质上他仍然属于保守派,只能把他管得更严,整得更狠,踢得更远,结果被贬到南海边的惠州,进而贬往天涯海角的儋(dān)州,直至病逝。

调任登州,是苏轼第二起的第一站,职位是知登州军州事,也就是登州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元丰八年(1085)十月十五日,苏轼到任。二十日,接到进京赴任的诏书。十一月七日左右,正式离开登州。他在蓬莱的时间充其量只有二十几天。

此时的登州,尽管仍有商船与使船停靠,但已不复宋朝初年千帆交错、百舸竞渡的繁华。早在庆历二年(1042),为防范契丹从海上进攻,宋朝就在登州修建了“刀鱼寨” ,标志着这个千年古港由自然港变成了人工港,由热气腾腾的商贸港口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海防要塞。

苏轼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不仅浏览了登州的奇观,留下了十多篇诗文佳作;而且以一颗赤子之心,马不停蹄地视察海防、巡查官仓、走访民户,回京后立即向朝廷上了两个奏折,一是《登州召还议水军状》,请求强化登州海防建设,二是《乞罢登莱榷盐状》。依照他的建议,朝廷废除了当地的食盐官营专卖制度,改为由沿海盐民(灶户)直接卖给地方百姓,官府只收盐税,既保护了盐民的生产积极性,又降低了交易成本,减轻了百姓负担。

五日登州府,千年苏东坡。尽管他的才华尚未得到施展,但登州父老已经认识并记住了这个天天笑呵呵、没有官架子、名气大如天的人,后来集资在蓬莱阁上建了苏公祠。尽管他是任期最短的长官,但登州没有忘记他,把他刻入了《登州志》。尽管他永远作别了登州,但并未忘记这个给他带来视觉冲击和人生欢欣的地方,八年后写下了关于登州美石的名作《北海十二石记》。

他离开那天,寒风扑打着海岸,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他没有惊动登州百姓,而是简易的马车,简单的行李,不舍的表情。只有苍老的登州城和几个同事目送着他,直到这个接近50岁的小老头儿,徐徐走进如血的夕阳。

当时,苏轼前往长安的道路有两条,第一条是南下密州、沂州、海州(今连云港),然后西经徐州、宋州、汴州(今开封)、郑州、河南府(今洛阳)前往长安;第二条是西去莱州、青州、淄州、齐州,继而南下,经泰山灵岩寺、曲阜、兖州,转身向西,经曹州、汴州前往长安。第二条道还有一条岔路,就是从齐州转向西南,经平阴、郓州抵达曹州,然后西去。

苏轼选择的是南下密州的路。因为他做过两年密州知州,留有太多的足迹和牵挂,在那里曾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千古名句。更重要的是,9年前他调离密州时,天降大雪,当地百姓遮道哭泣,他也掩面垂泪不止。20多天前,闻听他路经密州北上赴任,密州百姓又成群结队在路旁迎送,令他百感交集。

心告诉他,他必须再看一眼密州,看一眼淳朴可爱的密州乡亲。 krh0VgItZFiTZV0xQaE2WZ4nNOuubfTMC0iFOxsQlN4Ord1TrI8SnYQUMvt/rq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