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经济发展的背景

本书之所以安排这一节,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特殊性。可能有人并不认同中国具有特殊性的观点,但我们有如下依据:第一,中国曾经是一个强国而不是一个弱国,至少在西欧发生产业革命以前中国都是世界强国。 这说明中国曾经由一个强国衰败为弱国,而并非一个长期处于落后的国家,这一点十分重要。很多国家与中国不同,它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只是到了近代遭遇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入侵才使得它们有了发展的机会。中国显然不是,而且在全世界也几乎找不到与中国相同或相似的国家,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之外都已面目全非,甚至新文明已经与当时的文明没有多少关系。

第二,很多国家在殖民时代被西方列强控制而成为殖民地,虽然在殖民地条件下也获得了一些发展,但由于没有主权或决策权,谈不上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印度就是这种国家的典型。由于长期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印度失去了独立发展经济的可能性,只能等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通过独立运动获得自由,也逐渐具备了开启现代经济增长的条件。其他如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很多国家也都是如此,只不过拉丁美洲国家独立的时间更早一些罢了。中国却不同,一直保持着独立状态,虽然险些成为殖民地,或者有部分地区成了殖民地,但是中国不仅保持着主权,而且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独立自主的发展。

第三,与第一点相关,中国在前近代到底处于什么情况。关于这个问题存在着争论,包括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在清朝“康雍乾”时期中国高度发达,只是在19世纪才逐渐衰落的;第二种观点是从明朝开始中国就逐渐走向衰落,清朝的所谓“康雍乾盛世”仅仅是一个小阳春;第三种观点甚至认为中国从宋朝以后就开始走向衰落,至少在中国文化上出现了扭曲;第四种观点是中国的发展虽然缓慢,但在鸦片战争之前从未衰落,完全是西方列强的入侵打乱了中国的发展进程。

无论怎样,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介绍较早时期的状况,它属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或初始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不过,我们不能单纯介绍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参照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进行讨论。我们先介绍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主要环节,重点是1500年以后,原因是西方史学界大多以1500年为基准考察世界近现代史,与中国历来的分期不同。西方之所以将1500年作为一个分水岭,主要是考虑了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影响。它将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尽管这种联系对于那些被联系的地区和民族是一种灾难,殖民主义开始盛行,世界被列强瓜分。 对于中国来说,1500年中国正处在明朝中期。不过,在不知不觉中世界发生了重要变化,中国一不小心就落后了。更有意思的是,中国的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其实是大航海运动的先驱,但之后中国主动退出了。

这里,通过数据观察1500—1950年中国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表1-1显示了中国人口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在世界的地位以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先看中国人口占世界的比例,人口从1500年的23.5%上升到1820年的36.6%,之后开始下降,1950年是21.7%,呈现“倒U形”。也就是说,在1820年以前中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快于世界人口的增加速度,此后则相反。其他国家和地区则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倾向。西欧人口占世界的比例在1820年以前长期维持在13%上下的水平上,而后上升到1870—1913年的接近15%。此后开始下降,1950年低于历史上的常态,仅为12.1%。 俄国(包括一段时间为苏联)、美国、拉丁美洲等地人口占世界的比例都有了明显的上涨,特别是在1820年以后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只有日本在1700年达到高点之后并没有出现上升,保持了比较平稳的状态。印度与中国比较相似,只是其人口的峰值出现在1700年而不是1820年,此后一直在下降。非洲整体上变化不大,但其人口在1820—1913年出现下降,1950年以后逐渐恢复。

表1-1 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注:人均GDP的单位为1990年国际元,是用多边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理论值,参见麦迪森(2003)。

资料来源:麦迪森(2008),265-271页。

再看GDP。中国GDP占世界的比例基本上与人口的变动相一致,只是数字上有所差异,特别是在1820年以后。1500—1820年中国的GDP占比几乎与人口占比一致,说明这个时期世界其他国家也没有开启现代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并不比中国快,至少中国没有明显落后。 在1820年以后则出现了较大变化,中国GDP所占比例下降的速度远远超过人口下降的速度,从32.9%下降到1870年的17.1%,1913年的8.8%,进而下降到1950年的4.5%。 与人口的比例结合起来看,1820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整体。 虽然有些武断,从这些数据或者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落后是从1820年前后开始的,而且与人口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下滑得更快。换言之,其他国家开始了现代经济增长而中国停滞不前,于是被超越就是正常的事了。至于1820年以前是不是中国发展得更好而其他国家更落后这里无法判断,因为那时整个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都没有进入现代经济增长的阶段。但可以看出,1500—1600年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没有那么快,只有西欧的人均GDP超过中国。也就是说,从现代经济增长的意义看,除了西欧以外在1820年以前,特别是在1700年以前的世界应该处在经济停滞不前的状态。各国的发展水平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并不是天差地别,因为都处在农业社会或传统社会,科学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治没有实现变革,社会没有多大进步。中国也同样处在停滞状态。具体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变化是耐人寻味的。西欧的发展从很早就开始加速,直到1913年都保持了较高的份额,此后有所下降 ,显示了西欧作为产业革命发祥地的地位上升和后来的相对下降过程。俄国、美国、拉丁美洲经济也都不同程度地显示了相同的上升倾向。 印度和非洲则与中国的变化倾向相近,都是一路下降的,印度是从1700年以后开始下降的,非洲则更早一些。

下面看人均GDP的变化,1500年只有西欧(771元)超过中国(600元),可以认为这时中国与西欧构成了世界的两极,虽然各不相干,但中国并不比其他国家落后。此后则不同,西欧由于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以及后来的产业革命,一路高歌猛进,而中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1820年以后开始下降,到1950年甚至不如印度。根据上面对人口和GDP的观察,如果以1820年为界,这时已经有很多国家超过了中国,只有印度和非洲低于中国。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1820年以前就高于中国,主要是西欧国家;另一种是原来并不比中国高,但后来的增长率快于中国,如俄国(包括一段时间为苏联)、美国、拉丁美洲和日本的情况。在民国时期,1913—1950年只有中国和印度是下降的,即使观察1870—1913年,中国也仅有微小增长,不如同样微小增长的印度和非洲。

上面的数据并非十分准确,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因为当时很多国家的GDP数据很难获得,特别是不发达国家,只有西欧、北美和日本的数据相对准确。 通过对历史资料和发展脉络的观察能大致了解这个时期各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可以认为中国经济是停滞不前的,至少不能说清末或在民国之前中国经济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如在后文将要讨论的,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总体上是停滞不前的。 Nslfdu9A8Qpp3bJIOAmP8PdvJWeKdQQUNdtm8g27vX2SVFn9kUsGiDkZaGUHdlW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