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会从农业为主的状态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状态。具体地说,随着经济发展劳动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这种转变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最初由古典经济学家配第发现,后来由克拉克归纳整理完成。表2-7显示了中国1952—2014年的产业结构,与新中国成立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产出看,第一产业从占GDP的一半下降到不足10%,第二产业的占比从20.9%上升到42.7%,第三产业的占比从28.6%上升到48.1%,可见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工业化倾向,甚至可以说处在工业化的鼎盛时期。就业结构同样出现了这种倾向,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超过80%下降到不足30%,第二产业的占比从约7%上升到约30%,第三产业的占比从约9%上升到超过40%,虽然不如产出结构变化那么大,但这正好说明不同产业的特点。第一产业产出的比例与就业比例差距较大,是因为农业生产率低下,创造不足10%的产出需要大约30%的劳动力;相反,第二产业只用30%的劳动力能够创造出43%的产出;第三产业也是如此,用40%的劳动力创造了48%的产出。

表2-7 中国的产业结构 单位:%

注:括号外为GDP结构,括号内为就业结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表2-8显示了部分年份三个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第三产业的贡献在逐年上升。从上栏当中能够看到第一产业的贡献率除了1990年突出地高以外一直很低,2014年已经不足5%;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从约40%上升到60%左右,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主要贡献者,之后出现了下降。这也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因为第二产业的发展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倒U形”局面;第三产业增长迅速,从不足20%上升到接近50%,显示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注意到总的增长率在下降。下栏是历年GDP增长率中三个产业的份额,三者相加等于GDP增长率。与上栏相似,第二产业是曾经主要的拉动者,第三产业本来较低,但越来越显示出优势。

表2-8 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和对生产总值的拉动 单位:%

续前表

注:①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②产业拉动指GDP增长速度与各产业贡献率之乘积。③按不变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

上述情况证明了我们主张的服务业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至少超过农业的作用。如第3章(农业的发展和作用)所述,农业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对GDP贡献率较高,工业对GDP贡献率较低,这时的经济发展需要资金、劳动力、外汇、市场。这个时期由于工业的发展程度不高,依附于工业的服务业也相对薄弱,发挥的作用不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农业的地位下降,服务业的作用增大。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的份额进一步下降,工业虽然依然重要,但在经济中的比例难以增加,服务业的作用进一步增大。 fgBTti5zMiSiNursT4VXiimviW1pTFgVFdICPvZAbiRXpCZnSIwP+fOzKn5GtRr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