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这一时期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一)管理权限

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管理权限继承了之前的“一揽子计划”,即由中央及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改变,各项事业也在整体推进,组织机构不断增多、干部数量日益增加、干部专业化程度显著提高,战争时期使用的干部管理办法已经难以适应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干部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级组织部门由于不了解专业情况,与干部所在单位取得密切联系也不切实际,因而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工作实际,更无法深入考察其政治表现、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情况,导致包括干部选拔工作在内的干部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为更好地了解、考察干部的德才表现,提高干部选拔工作的有效性,党中央于1953年发出《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推行全新的分部分级的干部管理体制。

分部管理,核心就是将干部按专业职能重新进行分类,然后由各部具体履行干部管理职能,从而增强干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中央将所有干部分为包括军队干部、政法工作干部等在内的九大类。分级管理,重点在于按照职权层级重新划分管理权限,在中央和地方建立分工协作的干部管理体系,当时设定的管理权限是下管两级。中共中央在1955年颁发的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中,将担任国家各部门重要职务的干部根据职级列出了职务名称表,这些干部统一由中央管理,其余干部则由各部门、各级党委分别管理。

(二)选拔标准

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沿用全面抗战时期的“才德兼备”的选拔干部标准,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和工作任务,提出了干部专业化的问题。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夺取政权转向巩固政权、从战争转向建设、从农村转向城市,需要大量政治立场坚定、对党忠诚的干部;同时,各行各业的恢复与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需要大量精通各类专业的人才。因此,干部专业化也成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1953年,党中央明确指出要在选拔干部的过程中,坚持政治品质(德)和业务能力(才)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反对诸如重才轻德、任人唯亲等选人用人不正之风。

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选拔干部的标准得到进一步明确。过去在战争中经过锤炼的干部很多都走上了领导岗位,但这些干部在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存在欠缺。而一些担任领导岗位的知识分子虽然懂技术、能管理,但在政治觉悟方面还有所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在1957年召开的党内会议上提出了领导干部又红又专的标准,即政治和业务的统一。“红”强调政治立场和政治觉悟,“专”则侧重工作能力与技术。

(三)选拔方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选拔方式基本沿用了全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模式,仍然以常规选拔为主,延续了通过指派、委派、选举等手段产生拟任人选和候选人选的方式。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选任制、任期制等有关制度。

(四)选拔手段

这一阶段干部选拔的手段是干部鉴定制度,即考察。由于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干部队伍不断扩大,干部人数也迅速增加;加之新政权刚建立不久,仍有一些敌对势力存在;同时,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变,对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发生了变化:种种原因造成了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非常复杂,对干部考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考察工作的难度和重要程度大大增加。因此,党通过建立鉴定制度来实现考察干部的目的。1949年,中央组织部在《关于干部鉴定工作的规定》中明确提出,为了让干部更好地总结自己并改进工作,同时也便于党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每一个干部,进而为选拔干部提供参考,要对每名干部在一定时期内的各方面表现进行总结与回顾。干部鉴定的内容主要是政治立场、工作作风、联系群众、学习态度等,方法包括个人自我检讨、群众会议讨论和领导负责审查三个方面,通过对干部表现的系统分析研究,得出最终的鉴定结论。对于新干部而言,干部鉴定的主要目的在于辨别敌我和提高其政治素养。干部鉴定制度的确立在识人察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净化了干部队伍,也督促各级干部不断自我反省并提高,同时还为干部选拔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为新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制度建立初期,一般每年年终实施一次。但由于当时实行的是下管两级的管理体制,干部管理部门需要鉴定的干部人数较多,而干部鉴定工作又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每年年终实施一次干部鉴定十分困难。1956年,中央取消了一年鉴定一次的做法,将实施干部鉴定的时间调整为干部提拔或调动时。

这一阶段的干部选拔工作最卓有成效的探索就是建立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分部分级的干部管理制度。这项制度是对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下造就的一揽子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改变了过去过于僵化的管理体制,初步建立起以职级和类别为基础的干部管理方式,为党和国家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党的组织部门与其他工作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共同管理干部工作,为党和国家选拔了大批符合要求的干部,为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分部分级的干部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干部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制度,为后来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了充足准备。

党内“左”倾错误的蔓延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给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干部选拔工作。“文革”时期,“革命委员会”取代各级党组织成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权力机构行使职权,在全面夺权以后,造反派掌控了许多地方和部门,干部选拔工作成为派系斗争的牺牲品。干部选拔标准被扭曲为“突出政治”、“唯成分论”、极端宗派主义 ,大批无能的造反派骨干进入各级各类领导部门,而真正政治可靠、工作能力强的领导干部被驱逐,甚至受到迫害。这一时期的干部选拔工作和干部管理体制被严重破坏,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停滞不前。 fOzNUg3qOVvUmZj6NKbMZ/MDFb2IypiZaLaL8Zhvl+3VPG3cg770w26AqzvTXV5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