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把专业成长当作信仰

要把成长当作一种信仰,“成长”是一个很重的词。为什么我们要成长?我们可以从以下维度来思考:面对学生我们要成长,因为学生在成长,我们不能是静止的状态;面对社会我们要成长,因为社会在急剧地变化,尤其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自我,我们要成长,正如古希腊的哲学家所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肯定不一样;面对子女我们要成长,因为在家庭中,我们是为人父为人母的角色,如果我们不成长,就会带来诸如逆反等亲子问题;面对自然我们要成长,因为自然是生生不息的。综上所述,专业成长是我们的信仰。

通过学习,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自我修炼,堪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成长的引导者。有人说,教育的本质就是成长,正如孔子所说,教学相长。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因此我们要永远保持一种活泼的心智,一种辽阔的眼界,一种包容的心胸,不断地打通,不断地圆融。我很喜欢曾国藩的一句话:“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曾国藩是一个大儒,大智慧者,他看重子孙在读书方面的成就。作为中学教师的我们,是知识分子,是读书人,但我们今天扪心自问,却很难说自己是读书人。再看孔子的人生自画像:“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表面看是一个年龄的跨度,但其实当中蕴含的主线是一个字——学,从十五志于学开始,到三十而立,不是成家立业,而是创立了自己的学说,有了自己的追求,找到了人生的信仰,具有了人生的风采、格局和视野;四十不惑,是在三十的基础上,愈发地坚定,愈发地不可改变;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听到了天的召唤,明白了此生我的责任、此生我的担当、此生我的意义,就像有人曾说,此生的目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孔子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学习;六十耳顺,从学习角度来说,所有东西能听进去,这不是学习能力的衰减,而是在另一个境界上的升华;最后,达到怎样做都不会偏离道这个范畴。孔子还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认为自己最骄傲的就是没有一个人比自己更好学,于是得到他的弟子子贡的高度赞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仁和智构成了孔子最基本的人格底色,巍巍乎万世师表的人格魅力。

有这样一个调查,有六个问题:你的父母是否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你的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你的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从小到大你是否有过一次出国旅行的经历?父母是否承诺要送你出国留学?父母是否以你为荣并且向亲友炫耀你?有一点就向前走一步,然后让站在不同的位置的六位同学跑向200米外的终点。结果当然如我们所料,走了六步的人有一点点优势。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起点很重要?作为教师,我们的入职起点很重要,我们是否具备做教师的起点?但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赛,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这六步微乎其微,比起点更重要的是我们一直不间断地努力,即不停地学。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将小学定位为浪漫期,中学是精密期,大学是展望期,高瞻远瞩,敞开胸怀。我们可以看到中学阶段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精密期,是很重要的。作为中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份崇高与敬畏,所以我们必须成长,必须学习。在我们的课堂里坐着的,可能是未来的领袖,未来的各行各业的精英,最起码他是未来的公民。我们是否以精密对精密,用精密的职业精神对待生命,为他们打牢基础?袁行霈这样评价恩师林庚,他说:“回想起来,在我追随老师这么多年里,他固然教给我许许多多的知识,但使我受益更深的是他给我一种眼光,一种鉴别的眼光。”由此,我们看到,一个老师给学生的眼光远比知识更重要。对于我们来说,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眼光。所以,当一个教师有一种眼光的时候,他可以帮助学生超越平庸,铺就属于他们的人生底色,这是人世间最大的诗意,最大的美,最大的功德。做一个四有教师——有情怀、有气象、有见识、有涵养,就能让学生像孔子所说:“安之,信之,怀之”。

我曾经发自肺腑地写了一篇文章《我愿意在中国做教师的八个理由》,我说:“第一,我在中国做教师很有职业的尊严感,我站在三尺讲台,望向学生的目光本能地充满了严肃和尊严。”在国外,教师是千万种服务行业的一种,穿着随意,老师甚至穿凉拖、赤足,学生也很随意地坐在那里,甚至在课堂上烤饼干等,这是一种平等,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教师的尊严没了。中国的传统成就了我们做教师的尊严,这种延绵不绝赋予了我们一种责任,一种光环,一种尊严。有人说这世间有两个可以传承高贵的圣殿:一是优秀教师的课堂,二是摆满了大师作品的图书馆。在课堂上,我们找到了做老师的幸福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崇高感,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中感受得到。我们要还教育以美好,拒绝浅陋;还教育以深邃,拒绝矮化;还教育以端然,拒绝俗化;还教育以雅正,拒绝邪恶;还教育以诗意,拒绝平庸;还教育以深情,拒绝浅薄;还教育以温暖,拒绝冷漠;还教育以博大,拒绝窄化;还教育以担当,拒绝逃避。教师要用读书把自己成长为大写的人。

《易经》中,“易”,蜥蜴也,蜥蜴善变,春天绿色,秋天黄色,永远与大自然保持一致,中国古人很赞赏这种智慧,因为它与时俱进,天人合一。《易经》讲究的就是这种灵活多变,其实就是成长。例如泰卦和否卦的核心就告诉我们什么是成长,当地在上,天在下时,它充满了动能,它极具变化,极具冲荡力和极具成长力;当天在天,地在地的时候,当我们的生命处在静止状态的时候,它已经接近了死亡。这对我们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有着巨大的启示。教师成长的四个阶段: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成长、自我超越。我们用几个问题来完成自我认识:第一,最让你感动的事是什么?第二,你最羡慕的生活是什么?第三,你对自己满意吗?当回答完这三个问题时,你的自画像就出来了。最后是自己的生涯规划,生命不息,成长不止。只有精神的容颜不老,面对家庭、面对孩子、面对学生、面对社会时才能说我们是无愧的!台湾学者傅佩荣先生曾说“一个人的自我成长,往往从中年以后才真正开始”,这不是心灵鸡汤式的安慰,而是人生哲理。年轻时总是对自己的定位模糊,人到中年,因为认清自我,才可能成为自我。《论语》中有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之学者是为了构建自己的精神生命,现在求学的人不是为了修炼自我,而是为了谋求一份好的工作。比如某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也许因为忙于考各种证等,经典的、有分量的阅读少之又少。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要为自己构建点什么?要明白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正如陆游所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对优秀的教师来说,教学的功夫在教学之外,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道德、人格、思想、情感、趣味、学问、人生与自然社会融通的能力。因此,读书要读雅正的书,否则,尽信书不如无书。人生的灿烂应来自文化文明的滋养。

做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让学生通过你感受到知识的魅力,通过你望见这个学科乃至望见人生,因此,教师需要修炼自己,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有精神的人、有情感的人、有心灵的人。

通过学习,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就是教师教学艺术的独特性,是教师教学艺术个性化的基本特征。例如看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知道这是一个永远年轻、永远青春不老的李白;杜甫永远是沉郁顿挫,“百年多病独登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就是风格。形成自己的风格要经历四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实践操作的层次。实践操作层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刚刚入职的老师能把一节课顺利地上下来就是一种胜利。记得我毕业时接初二的两个班,我没有任何的讲台经验,第一篇课文是《鲁迅自传》,我假期备了20多天,虽然储备了大量关于鲁迅的资料,但因为不知如何组织教学,把准备的内容从头说到尾仅仅过了20分钟,与初二的孩子目光相对,没有发出任何指令的勇气,熬过了后20分钟,一节课最终草草收场。第二境界是经验积累的层次。经验的积累是昨天所有岁月的组合。第三境界是理论探索的层次。第四境界是形成思想风格或体系的层次。《当代名师智慧教学课堂艺术》(中学语文卷)中总结了语文十大名师的教学风格,分别是于漪的情美语文、钱梦龙的导读语文、宁鸿彬的轻简语文、洪镇涛的本体语文、蔡澄清的导学语文、余映潮的创美语文、程少堂的文化语文、黄厚江的本色语文、赵谦翔的绿色语文,以及我的诗意语文。

下面谈一谈诗意语文的六大建构。第一,诗意语文的文本解读是追求充满诗性与哲思的个性解读。第二,诗意语文的问题设计是善于运用含蓄蕴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曲问,课堂的问题设计永远是一个教师的看家本领,这是对学生和文本的深刻理解的一种艺术呈现,曲问是诗意语文追求的一种课堂境界。第三,诗意语文课堂的美学特征是呈现重峦叠嶂、花团锦簇的千姿百态之美。课堂是一个教师思想、文化和艺术等综合素质的体现,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不断超越,从教学技巧的熟练到教学艺术的追求,最后升华为教学风格。第四,诗意语文的课堂教学语言要求绚烂缤纷与沉静深刻相结合。课堂语言的修炼需要有十年的阅读史,它要求我们每天都做一个记诵者,需要有若干本心爱的读书笔记,它势必经过一个“绚而后素”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具有大胆运用的勇气和智慧。第五,诗意语文的课堂境界讲究打通、圆融、和谐、共生。第六,诗意语文的课堂追求精致、意味、机智和生成。回首诗意语文,由一个人的诗意寻找到一群人的诗意相伴,诗意语文,我们在路上!诗意语文的成长离不开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书单、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寻求自己的精神同盟等等。诗意语文工作室没有级别,大家全凭情怀和爱在一起,很多人虽素昧平生,但心灵契合,这是三生石畔语文缘!因为爱好在一起,没有任何的要求,这是一个年轻人孜孜以求、前行的舞台!

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途径很多,如订阅教育教学杂志、卡片积累、读美学哲学教育学作摘抄、养成写作的习惯、文本再读、专题研究开疆拓土、课例创造(拥有自己的版权和代表作)、天天读书天天背诵。教师成长的过程中要有定力,要有韧性和坚守,要把成长当信仰,要有强烈的幸福感,把庸常变成诗意。正如孔夫子“曲肱而枕之”不需要任何仪式感,在最庸常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中,在平时的每一分每一秒中,要把自己活得富有诗意!

(讲稿整理:云南省曲靖一中何英、钱炬、代利梅) yT7IytoYEMRO8kXn2yu35roDU8xcz0T+ujjZRuT2RTV/uneH03seKaJnzps+u4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