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干预要点

1.确诊患者

(1)隔离治疗初期

心态:麻木、否认、愤怒、恐惧、焦虑、抑郁、失望、抱怨、失眠或攻击等。

干预措施:①理解患者出现的情绪反应属于正常的应激反应,做到事先有所准备,不被患者的攻击和悲伤行为所激怒而失去医生的立场,如与患者争吵或过度卷入等。②在理解的前提下,除药物治疗外应当给予心理危机干预,如及时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以及正面心理支持、不与患者正面冲突等。必要时请精神科会诊。解释隔离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树立积极恢复的信心。③强调隔离手段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观察治疗患者,同时是保护亲人和社会安全的方式。解释目前治疗的要点和干预的有效性。

原则:支持、安慰为主。宽容对待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及早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

(2)隔离治疗期

心态:除上述可能出现的心态以外,还可能出现孤独,或因对疾病的恐惧而不配合、放弃治疗,或对治疗的过度乐观和期望值过高等。

干预措施:①根据患者能接受的程度,客观如实交代病情和外界疫情,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②协助与外界亲人沟通,传达信息;③积极鼓励患者配合治疗的所有行为;④尽量使环境适宜患者的治疗;⑤必要时请精神科医务人员会诊。

原则:积极沟通信息,必要时请精神科医务人员会诊。

(3)发生呼吸窘迫、极度不安、表达困难的患者

心态:濒死感、恐慌、绝望等。

干预措施:镇定、安抚的同时,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减轻症状。

原则:安抚,镇静,注意情感交流,增强治疗信心。

(4)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

心态:恐慌、不安、孤独、无助、压抑、抑郁、悲观、愤怒、紧张,被他人疏远躲避的压力、委屈、羞耻感或不重视疾病等。

干预措施:①协助服务对象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与知识,取信科学和医学权威资料;②鼓励积极配合治疗和隔离措施,健康饮食和作息,多进行读书、听音乐、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沟通及其他日常活动;③接纳隔离处境,了解自己的反应,寻找逆境中的积极意义;④寻求应对压力的社会支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鼓励;⑤鼓励使用心理援助热线或在线心理干预等。

原则:健康宣教,鼓励配合、顺应变化。

2.疑似患者

心态:侥幸心理、躲避治疗、怕被歧视,或焦躁、过度求治、频繁转院等。

干预措施:政策宣教,密切观察,及早求治;为人为己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服从大局安排,按照规定报告个人情况;使用减压行为、减少应激。

原则:及时宣教,正确防护,服从大局,减少压力。

3.医护及相关人员

心态:过度疲劳和紧张,甚至耗竭,焦虑不安、失眠、抑郁、悲伤、委屈、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挫败或自责。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害怕家人担心自己。过度亢奋,拒绝合理的休息,不能很好地保证自己的健康等。

干预措施:①参与救援前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了解应激反应,学习应对应激、调控情绪的方法。进行预防性晤谈,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对应激有所准备。②消除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安排专人进行后勤保障,隔离区工作人员尽量每月轮换一次。③合理排班,安排适宜的放松和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饮食。尽量安排定点医院一线人员在医院附近住宿。④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与家人和外界联络、交流。⑤如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进行线上心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面对面心理危机干预。持续2周不缓解且影响工作者,需由精神科进行评估诊治。⑥如已发生应激症状,应当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原则:定时轮岗,自我调节,有问题寻求帮助。

4.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家属、同事、朋友等)

心态:躲避、不安、等待期的焦虑;或盲目勇敢、拒绝防护和居家观察等。

干预措施:①政策宣教,鼓励面对现实,配合居家观察;②正确的信息传播和交流,释放紧张情绪。

原则:宣教、安慰、鼓励借助网络交流。

5.不愿公开就医的人群

心态:怕被误诊和隔离、缺乏认识、回避、忽视、焦躁等。

干预措施:①知识宣教,消除恐惧;②及早就诊,利于他人;③抛除耻感,科学防护。

原则:解释劝导,不批评,支持就医行为。

6.易感人群及大众

心态: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

干预措施:①正确提供信息及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②交流、适应性行为的指导;③不歧视患病、疑病人群;④提醒注意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如饮酒、吸烟等);⑤自我识别症状。

原则:健康宣教,指导积极应对,消除恐惧,科学防范。 j5fuYvYsbZJxgQ5PolWmVvU0JoVu3dBcm7cIr4vin5FSSXqpqaXEw39pTlHxUGb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