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亢奋了,这样好的工具,既省力气又效率高,简直是宝贝啊,这下子造出来玩一大批分发出去,在适当给农民们增加点福利,这地就不愁没人种了。
自然,他担心饥荒也就不会发生了。
李二让人给他整理了一下衣服,他上来让人放好缕车,正要夸赞秦之七两句,不料他说:“陛下,其实这缕车并不是臣发明的,臣找到的图纸也没用上。”
“哦?”秦之七这两句话成功激起了李二陛下的兴趣,“那是何人发明的?”
秦之七说:“是中科院里一名叫贾悯农的老者发明的,陛下应当赐予些奖赏。”
李二又观摩了几眼缕车:“这是自然,那就封他为县子,再赏他五百贯钱。”
李二想了一下说:“那再把这缕车推广出去,让木匠们多造几架。”
秦之七却摇摇头,表示不同意:“大力推广是应该的,但是宫里的木匠终究有限,做不出多少来,而且这缕车并非什么复杂的东西,只要大家有了图纸,基本上平常的人家或者是一些刚入门的木匠都能制造一架,所以您完全不用动用宫里的木匠。”
“那该如何?”
秦之七道:“陛下把这图纸刊载在报纸上,人们都买报纸,那不就都有了图纸?先颁布旨意说一声也行。”
“好。”李二照办了。
“还有一个重要点。”秦之七应该是刚刚想起来。
“什么?”
秦之七说:“陛下应大力宣传贾悯农被赏赐官位和钱财的事,让人民都看到,以此来激发其他人民的创新创造热情。”
“嗯。”李二完全认同他的说法。
要强国,只靠经济还是不行的,而且科技大大促进经济,科技也是一大重点,而只有国家一小部分精英研究科技也是不行的,只有国民创新创造,国家才能更加强大。
所以,号召万众创新,势在必行。
很快,这件事情被宣传出去,引起人们一阵沸腾。
许多书生不把苦读四书五经作为出路了,也会腾出来一些时间来对科技发明进行研究。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需求越来越大,奴隶市场异常火爆,之前秦之七为纺织厂做的努力也得到了应有的收获,纺织厂扩张成功,一切都在往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着。
大唐羊毛贸易的火热发展的也异常的快,每每生产出来的羊毛制品就被一抢而空,不仅是国内,还有国外,大量羊毛制品被倾销,大笔大笔的银子往国库里运,一整年下来,李二的笑的更是合不拢嘴了。
而伴随着贸易的发展,突利的矛盾日益突出了了。但是并不阻挡突利部分人要发财的心思,而且突利王爵们也根本没几个人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突利在对外作战,只是一心想着怎样对外多赚些银子充作军费,于是乎,羊毛是一天比一天运到大唐的多了。
突利不仅换了银子,还换了不少粮草,反正如今大唐更新了耕作工具,产出突利要的那些粮食不过是十来天的事。
但是随着突利与大唐关系的日益紧密,羊毛也一天比一天多的运过来,很快,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纺织坊的三千女工又不够用了。
李二也为此烦恼了几天:“秦之七,你可有好的办法?”
秦之七波澜不惊:“难道陛下信不过臣?”
李二一笑:“自然信得过,你按着自己想法来就好。”
秦之七作揖行礼:“臣遵旨。”
回家不过三天,通过海洋知识的助力,秦之七很快搞定了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的图纸问题,亲自操刀去找来工具做了两台。
然后才给了众位工匠们观摩,他们自然是都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这些东西,不过他们常年与这些东西亲近,倒也熟悉的快,不过一天,工匠们就弄懂了原理和做法。
写下秦之七就放心了,说:“那你们尽快多造一些出来,到时候再给别人看。”
“是。”
不出五天,上百架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就被完好的造出来了,秦之七让女工们试试,也没什么意外,大多数都合格,只有几架有些小小的缺憾,不过经过纠正,倒也不碍事。
投入到生产中,用到新工具,现在一个女工一天的产出是原本一个女工一天生产的量的十来倍,而且也省力了不少。
李二陛下又松了口气。
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过了几天,之前秦之七筹备的军校也正是竣工了。
李二很激动,收到消息后急忙让秦之七来,两个人骑着马去了军校参观。
李二神情心理皆激动不已,却也尽力收敛着,毕竟是一国之君,他知道对于培养士兵要有系统且正规的方式和地点,可是,这也太令人大吃一惊了吧!
这,这简直就是让人置身到了书中都不会写到的地方。
秦之七笑笑,这也很让他满意。
李二说:“朕觉得还是做出一个合理的章程来,在军校既可以规范士兵,也可以规范别人。”
其实秦之七早想到了这一点,也考虑了很久这件事情,心里也有了大概的方案:“臣知道,之前也想过,想必制定出来会快不少。”
“嗯。”李二很是满意的点点头。
第二天,秦之七就拿着他做好的教学章程去找李二,翻开几页薄纸看,看了两遍,他大概也是明白了不少,也颇是满意。
秦之七又给她讲解了一番:“臣安排了李靖大人传授武道,秦琼大人,尉迟敬德大人还有程咬金传授武艺,陛下可还满意?”
李二点点头:“朕觉得可以,后面呢?”
秦之七接着说:“然后定好了教授的人,臣还觉得,军校的招生,要以有文化,读过书的人为先,并且针对那些没有读过书的,但其他方面优秀了,还要请学究博士们来为他们传授文化知识。一个真正优秀士兵,从来都不是只需要蛮打蛮干,而要同那些书生们一样,精通文化,懂得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