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长安的事情秦之七是一概不知,自己已经制定好了相关战略,只要到时候回到长安和李二通通气就够了。
如今在他眼里有更为要紧的事情,既然李二并不着急让自己返回长安,那么秦之七在返回长安的路上也开始四处体察民情。
由于去年年末天气严寒但是迟迟不下雪,如此情况秦之七通过知识海洋之中的知识也料定今年年初定然会有旱情。而如今的大唐,粮食生产为重中之重,秦之七也借着机会四处询问了一番。
看着初春时节田地纷纷都开始龟裂,秦之七也忍不住的皱了皱眉头。按道理说初春之时冰雪消融,诸地的河流都应该是一个汛期,完全不会出现缺水的情况。而冬季降雨和降水均是不足,百姓没有水源可以灌溉田地,那么粮食的产量定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返回途中秦之七也多次与一些农民交谈,而秦之七最为在意的就是如今的粮食产量。不少农民都表示今年开年就不顺,各地都开始抢水,有些抢不到的农夫无法开垦土地,也无法播种,对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
甚至听这些农夫说,部分地区的粮食产量都已经锐减了五成之多,让秦之七都惊了一惊。
听到这种情况,秦之七这才知道贞观初年的旱情远远要比知识海洋之中记载的更为严重。这史书之中的只言片语若是放到了民间,那和轻飘飘的几句话相比完全就不是一码事。
“既然你们生活如此紧张,为什么不去向皇家银行申请贷款先缓解危机啊。以你们的能力,困顿个一两月就能还上贷款,根本没有负担啊。”秦之七对于这些农民如此窘迫的环境心中也暗暗着急,连忙询问道。
而这些农夫看到秦之七一脸清秀,心中就颇为喜欢,如今秦之七这么一问自然是知无不言:“银行?贷款?小娃娃你在说什么啊。这些东西那可都是州郡之中才有的东西,我们这种穷乡僻壤怎么可能会有银行。”
这个回答让秦之七更加头大,此刻他才真的意识到了幅员辽阔的问题。有些百姓居住的十分分散,朝廷颁布一些诏令根本不能及时通知。而这种小地方的人虽然听说过银行,但是也苦于没有机会去用。
“这事的确是个问题,也不能说是官府宣传不利,这些百姓居住的地方实在是有些太过偏僻,想要通知到真的不容易。”秦之七在路上也忧愁的感慨了一声,听得一旁的薛仁贵则是一声冷哼。
“主上,这你可就错了。不管百姓居住何处,那都是州郡之中记录在册的百姓。既然入册了那么就肯定要通知到,否则要州郡府何用?”薛仁贵则是完全将问题给戳破,让秦之七也惊醒了过来。
秦之七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点头道:“你说的是,不过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让陛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薛仁贵,等会儿我修书一封,你替我飞骑送与陛下,务必要在最快的时间内送达!”
说完之后秦之七就从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之中找出了笔墨,迅速的写下了一封书信交予了薛仁贵。而这书信之中正是他这几天在农忙之时的所见,民间出现了如此危急的事情,如今只能依靠国力来弥补了。
薛仁贵接过书信仍然有些迟疑,皱了皱眉道:“主上,我若是走了,那谁来保护你周全?”“这话说得,你走了我就没人看护了吗?咱们身后那神机营,你可别忘了都是李靖将军的旧部,比起战斗力而言恐怕你一人也不敌他们,快走!”秦之七一边说着拿着马鞭在薛仁贵胯下的马后腿上狠狠一抽,逼的薛仁贵出发。
如今秦之七经过几天的赶路,距离长安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而根据秦之七估算,他们只需要再走一天就能回到长安,但碍于如今长安周边发生的旱情,必须要尽早送到李二的手上。
薛仁贵此刻也是快马加鞭,一日的路程他只用了半日就赶回到了长安城。入城之后他也不敢耽搁,完全不顾金吾卫设立的在长安城之中禁止飞马疾驰,一路被人撵着进了皇宫。
面见李二之后,薛仁贵将书信送上而且说明了长安周边的情况,让李二也大惊失色。随后李二看了秦之七送来的书信,也立马召集长孙无忌准备开仓放粮,不管自己损失如何,务必要第一时间将旱情的影响压制道最小。
随着长安的旱情愈演愈烈,五姓七望与一些想发财的粮商们也都开始蠢蠢欲动。如今市场之上的粮价飞涨,任谁看都会觉得有问题。而粮价一涨要么就是要打仗、要么就是国家粮食欠收,不管是哪一条都有可乘之机。
而这些人之前被秦之七打压的完全赚不到钱,就算赚来的钱也只不过仅仅能侥幸度日。而这也是秦之七的安排之一,若是让商人把百姓手里的钱都赚走了,那谁还去耕种?都去经商了!
秦之七对于经商和耕种这两件事的平衡也十分在意,所以一直都在平衡着这两者的关系。加上五姓七望的敌视,长安城又处于一种风雨欲来的境况之中。
李二此刻也是在积极地准备着开仓赈灾的具体事宜,由于秦之七传来的消息相当及时,完全就是灾情还没有彻底蔓延的时候就通知了他,让李二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从林邑购买的粮食如今已经到了江南,数目之多完全可以应对此次灾情。但是由于数量太大,为了减少损失也只能缓慢运送。不过李二对此也不怎么着急,由于秦之七的提醒,自打去年李二就一直在囤积粮食,等到今年国库之中的存粮应付如今大唐全境一月已然是不成问题。
不过让李二自己最为担忧的,还是怕有些人趁着国家蒙难之际大发国难财。
之前无数次的经验都告诉了李二如今的大唐绝不是铁板一块,他现在要对抗的不仅仅是灾情,更是那在灾情之中动摇不定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