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肥肉

王行恭(中国台湾) [设计师]

一块平凡的肥肉,对于我的童年,竟然显现出了它的不平凡。

几年前的一个突发状况,医生的诊察结果,告诫我得严格管控饮食,尤其不准再吃肥肉。无论是什么肉,反正只要是肥肉,一概列入禁区,严禁越雷池一步,否则后果自负。理由是胆固醇过高、血管壁油脂超标、心脏肥大,肝脏更是像肥鹅肝一样,已成为脂肪肝,濒临质变的危机。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仔细地回想我这一生:除了爱吃甜食,疏于运动之外,体型还说得过去,并不属于肥胖那一族群,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真是有点说不过去。

幼年时期,家庭条件困顿,父母离乡背井,落难到台湾,自顾不暇还得受我们几个孩子的拖累。大人们有一顿没一顿的,节约一点也还能对付得过去,可年幼的我们正值成长期,说什么也得饱餐,这可难为了母亲。记得陪母亲上市场提菜篮,好像是我这为人子的当仁不让的工作。每次经过肉摊子,母亲总要翻东拣西的,专挑肚 皮那块板油厚的五花肉。因为这块五花肥肉,对我们家来说,提供了百分之百物尽其用的价值。猪皮切丁,卤过之后做成了水晶冻,洒上蒜末葱花是一道可口的凉菜。板油烙过之后,可提炼出日常炒菜用的猪油,不但省下一笔花生油钱,还提供我们成长所需的胆固醇和卵磷脂。那所剩无几的瘦肉,剁碎之后成了韭菜饺子的馅料。至于烙油剩下的副产品—油渣儿,也就成了点缀在小白菜清汤里的油花了。这是我童年生活中,对于母亲智慧的记忆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年代母亲们的所作所为,竟然和现代医学的主张背道而驰,真有点说不清楚的昨是今非。

近来翻找一些旧物,不意竟翻出早年有港澳关系的亲友们,透过中间人给内地亲朋转寄日用杂货的水单,其中猪油竟是大宗。那是一九六二年的事,那一年我正好十五岁,坐在厨房的小板凳上,帮母亲盯着油锅,怕油渣糊了。 i7f2L+bTSISNSAYuvvJ2G8VRnwZvsQoPzakCPm9EdPOf0s786XN4FnYb5cCuyDu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