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送到我这里

三月是广东抗击“非典”最严峻的时期,几家专门用于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不堪重负。三月十七日,广东省全省累计报告病例首次突破一千例。由于“非典”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救治病患过程中,医务人员首当其冲,接二连三地受到传染,一个个倒下。在最危险的时刻,钟南山向广东省卫生厅请命:“鉴于呼研所的技术力量,同时考虑到危重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应集中治疗。把最重的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钟南山的这句请命,掷地有声,注定将被载入中国抗击“非典”的史册。

钟南山临危请命,带领整个呼研所的同人,挺立于最危险的抗击“非典”的一线,这是医者的担当使然。钟南山在面对挑战时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当挑战来临时,只要有一定把握,钟南山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成功,而不是首先考虑失败。钟南山主动请缨,不仅仅需要担当和勇气,也需要底气。他在呼吸疾病领域已经奋战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是一个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心,在呼吸衰竭救治方面已经积累了二十多年的经验,也有霍英东基金会捐资建成的、设备先进的呼吸危重症监护中心作为重症“非典”病人的救治工作平台。他相信要抢救“非典”重症病人,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比其他医院更具有优势。他也了解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这些朝夕相处的同事,他们有经验,有担当,如果把重症病人送到这儿来,病人获救的概率会大些。再则,这些重症病人传染性强,如果所有医院都收治的话,潜在的传染区域就扩大了。只有将他们集中起来,才能控制、缩小在救治病人过程中的传染范围。除了以上所述,钟南山认为,将重症病人集中于研究所,对于研究所来说,也是机遇。研究所将直接接触到最全的“非典”病例,从学术角度看,实际上获得了个好机会,可以充分运用丰富的病例资源,细化研究,深入探讨,并可以尝试做出创新。越过当下,钟南山的目光已经投向学术研究的远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下所有的艰苦跋涉,都是为了采撷远方甘美的胜利之果。

钟南山身先士卒,奋战在第一线。他把自己的意图明确告诉并肩作战的同事们。他信任大家,也得到了大家的信任。他亲自检查病人,救治危重患者。他就在第一线,就在医务人员之中,就在病人之中。他的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不仅要随时处理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病人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而且随时准备回应指导广州大小医院的求教。当钟南山向广东省卫生厅请命“把最重的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时,他就已经将自己,将这里的所有医务人员与研究所紧紧捆绑在一起了。“我”就是研究所,研究所就是“我”。他的请命,将一个个濒临绝境的重症患者,往“生”的境地送,却把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推向最危险的传染区域。在请命的那一刻,钟南山就背负起了必须保证研究所所有医务人员平安闯过疫情的沉沉重压。令他欣慰的是,研究所的所有医务人员无一人退缩,全都义无反顾地跟着他与死神赛跑,从病魔手中抢回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陆续有医生、护士倒下,其他医院也有染病的医务人员一个个被送到这儿。钟南山感到万剑穿心。他为染病的医务人员制定治疗方案,每天问候患病的医务人员。每天不管多累,多忙,他都到广州医学院的病房走一趟,了解每一位医务人员的身体状况,检查每一位医务人员的隔离措施。在抗击“非典”战役最艰难的时刻,社会上依旧有着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和误解的杂音,钟南山痛心疾呼,呼吁全社会给予无私无畏与病魔抗争着的医务人员以信任、尊敬和支持。

在广州市科技局与卫生局的领导下,钟南山牵头广州地区的专家,与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合作,成立了“广州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临床诊治课题小组”,两地专家携手攻关。钟南山和课题小组全力以赴钻研疾病的治疗方法。

疫情的阴霾,森冷地向外扩张,二〇〇三年三月底,“非典”疫情已经在好几个国家出现,后来很快蔓延到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

四月三日,钟南山在广州代表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向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做汇报。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原本对中国应对“非典”的能力表示怀疑,然而在听了钟南山翔实而具有说服力的汇报后,非常震惊。他们对中国人的工作做出了充分肯定:“有些经验,是通过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钟南山教授的经验十分丰富,这些经验对于全世界抗击SARS工作都是宝贵的财富。在防治SARS方面,广东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与世界卫生组织接触的过程中,他让世界卫生组织看到了一位敢说真话的中国专家,看到了中国人在应对SARS这一世界级医学难题时无畏的态度与认真钻研探索的精神。中国人在实践中有了答案!此时,钟南山站在国际专家面前,他代表的是中国医生,是中国人!钟南山再一次为中国人赢得了赞誉。钟南山对自己所做的汇报之成功并不在意。他觉得,自己不过是在尽本分完成任务。汇报中国抗击“非典”的情况很重要,实事求是说出自己的想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钟南山希望解决问题!五天的时间,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广东省专家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进行了很好的交流。他们交流了病人的诊疗问题、流行病学的规律问题,对SARS进行了病原学的探讨,彼此建立了友好关系。大家的目标一致:共同面对人类的疾病。

在广州市科技局举行的广州地区非典型肺炎病原研究进展发布会上,钟南山发言宣布,截至四月十日,四月份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发病人数与上月同期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三月份以后病人极少死亡,绝大部分病人治愈。《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广东省公共场所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工作指引》《广东省学校、托幼机构预防与控制非典型肺炎工作指引》的颁发,有力地指导了各地的“非典”防治工作。钟南山在会上总结了广东防治非典型肺炎的三点主要经验:一是重视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医学的信息交流;二是充分利用总结出的四项有效的临床治疗经验,即中西医结合治疗、按需适当地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无创通气和重视继发性感染;三是及时将危重非典型肺炎患者集中到专科医院救治,从而减少交叉传染,提高救治成功率。

正是在以钟南山为代表的专家的坚持下,广东抗击“非典”得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在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广东医务勇士们的舍身奋战下,广东省抗击“非典”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也正是他们以事实为依据,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不循常规的有效措施,成为我国抗击“非典”的诊治指南基础,使得广东省的“非典”病死率(3.8%)全球最低。 XSgxyXS6qHC+ctxsXjuEbDZhIVuJMcwjs/57gFwhP2Xr2DYYzSmqaK101p0H2y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