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非典”忽来袭

二〇〇二年底,一种奇特的疾病——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即SARS,简称“非典”)突然袭击广东。“非典”来势汹汹。

这一年,钟南山六十六岁。作为广东省呼吸疾病首屈一指的专家,原本只在行业内享有盛誉的他,被推到全国人民面前,推到全世界万众瞩目的抗击“非典”的聚光灯之下。

二〇〇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了一位从河源市医院转来的病人。钟南山按常规到ICU(重症监护病房)查房,一些医生向他谈起了这位从河源转来的病人病情奇特。病人的病历记录显示,其不仅持续高热、干咳,而且经X光透视出现了“白肺”,双肺部弥漫性渗出病变,阴影占据了整个肺部,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均不见效。

钟南山对病人进行了身体检查,并对病症进行分析。他发现这个病人发烧并不严重,其他器官也没有出现问题,唯一特别的地方,就是肺部很硬。正常人的肺犹如橡皮球般柔软有弹性,空气吸入,肺部就胀起;空气呼出,肺部就瘪下。但这位病人的肺已经没有弹性了,硬邦邦的,吸入呼出空气时肺部膨胀收缩的反应都很不明显。倘若用一般的办法来通气,就很容易导致气胸。

患者在经会诊后又用了很多抗生素,可还是不见成效。钟南山考虑患者的肺已经出现急性损伤,便尝试着用大剂量的皮质激素进行静脉点滴治疗。病人已生命垂危,钟南山对治愈病人的胜算并不大,但钟南山还是没有放弃努力。用皮质激素治疗后,意外出现了,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病人的病情竟明显好转,这使钟南山和团队医生非常吃惊。

二〇〇三年一月二日,有消息传来,在河源与这位病人有过接触的八个人,都感染了相同症状的肺炎。这八个人,有的是医务人员,有的是病人家属。钟南山敏锐地意识到,这例肺炎非同寻常,是值得关注的特殊传染病。钟南山马上指示,要将情况报告给广州市越秀区防疫站,同时要求做好一定的防护隔离工作。

一月二日接到消息,当日下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专家便到河源市会诊。接着,广东省中山市又出现类似病例。一月二十一日,钟南山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们一同赴中山市进行会诊和现场考察,对三十多个病人进行会诊和抢救。情况越来越严峻,当务之急,得尽快找到病因,找到预防与治疗的方法。专家们在中山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他们合作检测常见的可以导致肺炎且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都没有结果。调查情况印证了钟南山的预感:这是人类从未遇见过的一种传染病,临床表现与典型性肺炎不同。病人主要表现为高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抢救不及时,病人极易死于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专家小组将调查结果《关于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的调查报告》送达广东省卫生厅。在调查报告中,钟南山与广东医学专家对于非典型肺炎的病因尚无定论,但认为病毒性感染的可能性大;报告提出的治疗原则为酌情使用皮质激素等;预防措施包括隔离病人,病房通风、换气、消毒;并对疾病的传播途径做出了可能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预判。

这份报告,是中国第一份关于非典型肺炎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第一次将这种致命的传染病命名为“非典型肺炎”。二〇〇三年三月二十八日,世界卫生组织才根据这种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而“非典”这一命名,在中国依旧被广泛采用。这份报告的准确性与预判性,在事后都得以证实。可以说,钟南山与广东医学专家,在“非典”刚冒头时,便沿着严谨、务实、高效的正确方向,与病魔正面交战。他们所进行的,不是一般的研究或者临床工作,而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的探索。

接到专家组报告的第二天,广东省卫生厅就发出了通知,要求各医疗单位认真学习并掌握治疗方法。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成立,钟南山任组长。

钟南山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挑战,这是他人生中第三次与死神面对面。婴儿时,他侥幸从敌机轰炸中逃生。少年时撑伞飞身跃下,侥幸逃生。如今,他要用自己的双肩挑起国家交给他的重担,对抗一个面目不清却极具杀伤力的强大而凶险的病魔。他别无选择,必须迎头而上,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为大众的安康撑起一把保护伞。 +Ojh/9jmzOSrA7r61cqbJbINIsYZcpWBgO0McXtB+Ue6PhDfAhAPVNjevr2GKU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