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向权威挑战

钟南山在圣·巴弗勒姆医院开始了他的新研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落到了他的头上:他应邀参加九月份在剑桥大学举行的全英麻醉学术研究会并做报告。这是爱丁堡皇家医院麻醉科主任杜鲁门教授为他带来的机遇。钟南山的一篇论文,挑战了一位英国的学术权威——牛津大学雷德克里夫医院麻醉科的克尔教授。钟南山在爱丁堡皇家医院做人工呼吸对肺部氧气运输的影响实验时,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克尔教授的一篇论文的结论截然相反。钟南山再三实验,结果仍然发现与克尔教授的结论相左。钟南山就此结论,写了《关于氧气对呼吸衰竭病人肺部分流的影响》的论文,并在爱丁堡皇家医院麻醉科小范围里做了报告。杜鲁门医生被钟南山严谨治学、坚持真理的精神所折服,认为此文很有价值,马上推荐给了全英麻醉学术研究会,如此,才有了钟南山受邀参加全英麻醉学术研究会的机遇。

钟南山一大早就到了剑桥,下了车,他一眼就看见了欢迎他的杜鲁门教授。杜鲁门教授在前一天就从爱丁堡赶来了,英才惜英才,两位心有默契的同行朋友再次相见,分外高兴。钟南山的报告时间是下午,杜鲁门教授见还有时间,热情地驱车陪从未到过剑桥的钟南山兜风,领略剑桥风光。朋友的热情钟南山不忍拒绝,剑桥秋色美不胜收,但车窗外的美景,钟南山看在眼里,却入不了心里。他的所有专注力,都在下午的报告上。

下午,报告时刻来临。钟南山面带微笑,走上讲台。他略微有点紧张,但这紧张恰到好处,他仿佛又回到了赛场上,发令枪声响起,他全神贯注,奋力向着终点跑去。他越讲越从容,越讲越自信,他在讲台上用幻灯片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阐述自己的观点。他克服了紧张和不安。台下的杜鲁门教授,为钟南山的精彩表现暗暗叫好。这位可敬的英国学者,他的无私与慧眼,同样地令人叹服。钟南山报告完毕,台下的学者们惊呆了。他们不知道眼前这位黄皮肤的亚洲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居然胆敢挑战学术界赫赫有名的克尔教授。但是,他的发言逻辑严谨,数据确凿,令人信服。台下一片窃窃私语声。随后,克尔教授的跟随者、三位高级助手一连向钟南山提出十二个质疑问题,都被钟南山有力地驳回。钟南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的结论毋庸置疑。

会议常委一致举手通过了这篇论文。会议主持人、英国临床研究中心麻醉科主任勒恩教授最后也表态了:自己在实验室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钟南山的基本一致。他衷心祝贺钟南山的成功,来自中国的钟南山的研究是创造性的。

中国,他来自中国!

钟南山的心头一热。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他的一举一动代表的都是中国,他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从心头涌起,他的心中满溢着身为中国人为国争光的满足感。

钟南山为期两年的英国留学生活即将结束。两年的学习生活,虽极为艰辛,但成果累累。他完成了七篇学术论文,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六项重要成果,其中有四项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及糖尿病学会发表。英国伦敦大学附属圣·巴弗勒姆医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钟南山“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爱丁堡皇家医院特地派人前来挽留钟南山,请他去那儿工作。

“我是中国人。是祖国送我来的,我得回中国。”钟南山谢绝了爱丁堡皇家医院的好意。

留学英国两年,钟南山的才华与能力已被英国学术圈认可,留在英国,他就能拥有更优越的研究条件、更高层次的学术平台,也许事业前景更为明朗。但是,钟南山知道自己必须回去。初来时,自己之所以受到冷遇与轻视,源于祖国经济、医药卫生事业的贫穷与落后。而他,正是为了改变祖国的医学面貌而来的,为此,他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巴甫洛夫的那句话“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深深烙刻在他心里。离祖国越远,他的心与祖国越近。他从未像现在这样,期盼回到自己的祖国。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八日,钟南山结束了在英国两年的学习,学成归国。他接到了中国驻英大使馆转来的一封信,是导师弗兰里写给他的道别信。弗兰里在信中写道:“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曾经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从来未遇到一位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跟我合作得这样好,工作这样卓有成效。”这就是当初质疑钟南山前来何用的导师,在两年后给予钟南山的评价。弗兰里严谨、踏实、富于探索精神的学者风范,深深刻在钟南山心中,成为他后来的榜样。回想两年来的留学生涯,他觉得受益最深的有两点:第一点是,如果第一步还没有走好,绝不走第二步;第二点是,不要认为权威的话就是对的,一定要相信自己所看见的事实。他从英国专家身上得到的最深体会是,即使做一件很小的事,写一篇小文章,都要极其有针对性。英国同行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作风,深深影响了钟南山。在英国两年的留学生活,深刻影响了钟南山的研究态度和工作作风。

英国同行的研究态度与工作作风,也让钟南山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钟世藩。父亲严谨、刻苦、踏实的作风,与他所见的英国专家何其相似!其实,无论西方人还是东方人,要成为一流的专家,必须具备一流的研究态度与工作作风,这是超越平凡、抵达卓越的根本。最让他高兴的是,对己对人的要求都极为严格的父亲钟世藩终于表扬他了。父亲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终于用行动让外国人明白了,中国人不是一无是处。”那时,钟南山四十五岁了,这是他自记事起,第一次获得父亲的表扬。五十年前,父亲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毅然回国;而现在的他,与父亲当年的步履方向一致,毫不迟疑。

钟南山回国了。他的行李很单一,除了书,还是书。这些书,他由水路,从英国运回了几箱。除了书,还有装在他脑子里的留学所得,这就是他从英国带回来的全部宝贝。 5sA+T7GyPp5V/pFLKCerLlflcaquE0sbmWM8Tjm+xL+rfWOmMrBPecdauig34S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