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在各个历史阶段其定义的表述也不相同。
当时的成本会计仅限于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汇集和计算。这一时期的成本会计被会计专家劳伦斯(W.B.Lawrence)定义为“成本会计就是应用普通的会计原理、原则,系统地记录某一工厂生产和销售产品时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并确定各种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以供工厂管理当局在决定经济的、有效的和有利的产销政策时参考”。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制造业发展起来的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对成本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成本会计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预测,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条件。英国会计学家杰·贝蒂(J.Batty)定义为“成本会计是用来详细地描述企业在预算和控制它的资源利用情况方面的原理、惯例、技术和制度的一种综合术语”。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一时期成本会计发展的重点,已由如何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并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或方法加以实施,也就是说,成本会计已发展为新型的、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它根据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促使企业生产经营实现最优化运转,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科技被普遍应用于生产,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加上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企业成本的计量工作以猛烈的冲击,使存货制度既有需要也有可能从永续盘存制改为无盘存制(零存制)。日本丰田公司提出了适时制的管理思想,从而引发了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作业成本法是以生产自动化为基础,与适时制和全面质量管理紧密配合,以成本作业为核算对象,追踪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是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相结合的产物。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的方法和理论体系,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从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成本会计的职能也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要求而逐步完善的,现代成本会计与现代管理科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使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扩展。现代成本会计有七大职能。
成本预测是依据与成本有关的数据及信息,并结合未来的发展变化情况,运用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变化趋势做出科学估计。通过成本预测,有助于选择最优方案合理组织生产,从而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成本决策是指以成本预测的数据为基础,运用专门的方法,对有关方案进行判断、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方案,据以确定目标成本。正确的成本决策,有助于企业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计划,从而达到减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成本计划是指根据决策所确定的目标,确定计划期内为完成计划产量所应发生的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同时也提出为完成上述成本指标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成本计划是进行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对于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本控制是指按预先制定的成本标准或成本计划指标,对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并将其限制在标准成本或计划内,同时揭示和反馈实际与标准或计划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使实际成本达到预期目标。通过成本控制,可促使企业顺利完成成本计划。
成本核算是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可以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评价成本计划的控制情况,同时也为制定价格提供依据。
成本分析是指利用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与计划、上年同期实际、本企业历史先进水平,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等的成本进行比较,系统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和原因,制定有效办法或措施,以便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减低成本的潜力。成本分析可以为成本考核、未来的成本预测、决策以及下期成本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成本考核是指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地对成本计划或成本控制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对责任单位的业绩给以必要的奖惩,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执行成本计划的积极性。
【知识拓展】
成本会计七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它们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各个阶段,互相配合地发挥作用。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决策是计划的依据,计划是决策的具体化,控制是对计划实施的监督,核算是对计划的检验,分析与考核是实现决策目标和完成计划的手段。其中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最基本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