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其实是一种抽象概念。何谓管理?管,即管人、管物、管目标;理,即理财、理物、理关系。餐饮管理是对餐饮企业整个产、供、销运营环节的组织、监控和管理,通过对企业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对员工工作的监管、对各项经营指标的控制来保障企业顺利运转。
员工是餐饮企业运行的前提条件,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餐饮管理的首要任务,包括人员的选配、培训、考核、激励等具体内容。
管理人员应根据企业的规模、档次和经营特点来确立组织机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配备合理数量的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应对企业内各岗位进行分工界定并明确工作职责,确实做到以岗定人,避免因编制不够影响服务质量和人员冗余导致成本浪费的情况发生。
在为企业选拔人才的时候,需要先确定岗位人员的职能条件,依据条件通过合适的渠道招聘新员工,按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和能力测试,力求让正确的人在正确的岗位上工作。新员工的就职培训、老员工的继续培训、培训主题与方式的确定、培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工作都是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
餐饮管理人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技能,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具体内容包括:设计企业各级别、各岗位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频率,适时组织实施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制度形式明确奖惩条例,为员工提供进修或晋级的机会,建设企业文化,营造良好团队氛围,以企业精神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忠诚度。
餐饮业因其行业特点,是一个员工流动性较大的行业。管理者应以一定的方式方法将人员流动控制在适当的幅度内,保持企业员工的相对稳定。在工作中不能单纯地靠制度留人,应该从员工的角度为其考虑,根据实际情况以情留人、以薪留人、以发展空间留人。对于在职员工,也要适时进行优化组合,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发挥更大效用。
餐饮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对设备设施和原材料的依赖性很强。设备设施的投入与维护,餐具、用具的使用以及原材料的管理都是餐饮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是餐饮企业运营的最根本的保障,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营的成败或经营的连续性。
餐饮管理人员应该对能够提高餐饮生产及服务质量方面的新的设施、设备提出合理化建议,对陈旧的设备、设施提出更新或完善计划。具体包括对拟新增或改造的设施、设备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充分掌握产品资讯,以高性价比作为选择的主要指标,在设施、设备投入使用前,要对具体操作者进行培训,要建立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餐具、用具在餐饮生产和服务中的使用频率极高,对它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对餐具、用具的配备,正常损耗的核定,添补、调整的计划,以及此类物品的保管、养护等方面的管理,是餐饮管理不可忽视的组成内容。
食品原材料是餐饮生产经营的先决条件,对它的管理是事关成本和出品质量的基本前提。首先,要掌握进货渠道。随着市场的成熟,原材料的采购方式由从前的农贸市场购买的单一途径转变为今天的多渠道进货,有供货商送货上门、配送中心配送、集团统一采购以及网络订货等多种形式,但无论哪一种渠道,管理人员都应该审核供货商资质,确保原料的来源正常、合法。其次,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建立原材料管理制度,由专人监控原材料购进、保存、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防止质量不合格材料进门,杜绝不合格原料上灶,更不允许其出堂;最后,保持合理库存量,控制原材料进货数量和周期。合理的原材料库存量是保证生产和控制成本的重要前提,管理者应以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水平、原材料的季节和保质期为依据核算出合理的库存量,并将进货的数量和周期数据化,加强管理和监控。
餐饮产品质量是餐饮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是餐饮管理的重要内容。餐饮产品既包括实物产品又包括无形产品。
在餐饮企业中,应该坚持“让客人看到的永远是最完美的”的原则。无论是厨房的菜品还是餐厅的设施、设备,都应该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对于菜品质量的管理应该从菜品的设计开始,与主厨一起,根据企业的经营特色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并不断推陈出新;然后在菜肴出堂前对其进行色、香、味、形、器皿全方位的检查;最后还要对菜品上桌的次序、服务的方式进行监控。餐厅的设施、设备、装修、摆设主要是为了方便顾客,营造良好用餐氛围,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美观、舒适、方便等多方面因素,在日常营业时要注意对设施、设备的清洁和维护,为顾客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餐环境。
餐饮企业的无形产品既包括员工的服务,又包括餐厅的氛围和环境。餐饮消费最终是由员工提供服务帮助顾客完成的,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顾客对企业的态度和印象,服务质量管理首先要设计合理有效的工作流程,用统一标准来规范服务,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包括服务技能、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在服务规范、技艺成熟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是服务质量管理的更高要求。餐厅的氛围和环境是顾客选择消费场所的条件之一,良好的就餐环境能给人带来愉悦感受,可以影响用餐时间和人均消费。对餐厅氛围和环境的管理,首先要控制餐厅的环境指标,如温度、湿度、气味等;其次要利用用餐环境装修、家具、摆设来创造美观、大方、雅致的视觉效果;最后要善于使用灯光、音响来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2009年2月,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已经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国家将抓紧修订完善餐饮消费环节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管法规制度,组织制定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逐步提高餐饮业开办门槛。对此,餐饮企业应该调整思路,从战略的高度思考并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培训、宣传和一系列规章制度提高全体员工对此的认识,甚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师”这一职位;其次,全面检查包括原料采购、储存、烹制、出品的整个菜品生产过程,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进行管理,特别是要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最后,要长期不懈地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以制度来保障、以标准来规范。
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是餐饮经营管理的努力方向。餐饮企业经营效益是把企业收入和支出进行比较和计量的结果,它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营业状况、盈利水平和成本控制效果。经营效益是一个量化指标,是考核和评价餐饮管理者管理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餐饮企业的经营效益好坏依赖于餐饮产品的销售情况,因此对餐饮产品的销售工作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菜单设计是餐饮企业产品销售的第一个环节,菜单上的内容就是企业所提供产品的清单,是进行生产、销售、市场推广的依据。首先要确定花色品种,根据企业的规模、档次、经营特色及客源市场的需求来安排菜单的花色品种,要求结构合理、迎合消费者喜好;其次是要确定产品价格,产品的价格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收益,同时也影响着产品的销售效果,所以应根据财会人员的成本收益的核算结果灵活确定价格,如正价、特价、折扣价,等等;最后要对菜单的印刷样式进行设计,一般包括菜单的选材、尺寸、文字、图案、色彩等方面的设计和确定。
根据餐饮企业投资经营目标,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经营环境,依据毛利及成本水平核算,制定出餐饮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不仅包括时间性指标如长期、中期和短期指标,还包括各类技术性分解指标如上座率、翻台率、人均消费、餐具损耗率等。根据具体指标制订工作计划,明确销售任务。
餐饮产品销售工作的开展首先要选拔合适的人员,成立相应的销售机构,主要从事产品的销售工作,将工作计划和销售任务下达;然后就要开展有效的客源组织工作,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吸引顾客光临。第一,要以广告或者公关活动为载体,扩大企业知名度;第二,要组织专门的销售人员开发新客户,管理客户档案,加强与老客户的联系,如回访顾客以及逢年过节或客户生日的时候送上祝福;第三,要设计、组织各种营销活动以吸引顾客、扩大销售,如周末特价、新菜品尝、主题餐饮月,等等;第四,应该采取灵活的生产和销售方式,方便顾客、扩大销售。传统的餐饮产品生产和销售都是按菜单生产,购买与消费在店堂完成。如今,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多样性的改变,餐饮企业也应该主动去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生产方式的管理上,不一定完全按照餐厅菜单来生产,可以依据消费者的特殊要求量身定做,甚至可以由消费者进行现场指导或是亲自操作;在销售方式上,可以打破店堂的限制,将服务延伸出去,如食品外卖、厨师外派、便民窗口等形式。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随时关注指标的动态,以量化数据来衡量任务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经营中的风险,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规避和排除。餐饮企业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常使企业面临各类难以预见的风险的威胁。在正视风险的同时,应该想方设法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补救。首先要针对发生率较高的风险制定防范措施和处理预案。其次在风险发生时应该积极进行补救。经营风险的补救是指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在风险发生之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风险带来的损失。
在一定时期内,对本期的销售任务完成情况和指标达到程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对结果做出反馈。对完成或未能完成的指标均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或完善方案。最后还应以奖惩的形式来体现员工工作的效果,以此对员工进行鞭策和激励。
对餐饮企业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主要目的是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规范、有序、高效。一方面应该建立制度以规范工作流程,另一方面要建立督导机制,以制度为准则,对日常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餐饮企业的日常工作主要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的,随意性较大,管理者需要从企业运转和顾客需要的角度,设计制定与餐饮企业规模档次、目标定位相吻合的各项操作规范,具体体现在行政、生产和服务三方面。有效的行政运转是餐厅正常营业的保障,制度应从原料申购、申领程序与方式,信息传递渠道与方式,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作等方面加以规范。生产方面制度应该明确其操作程序,如接单后的处理程序、做菜的先后顺序等;还应对生产标准进行规定,如菜品各原料的配量、出菜的时间等;另外,对于生产的安全与卫生,也应以详尽的描述和准确的指标加以规范。餐厅服务方面,应将各项服务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如托盘、斟酒、分菜、摆台、撤台等服务技能的规范和顾客退换菜点、寄存酒水、结账收款等对客服务的程序和方法。
对于工作流程以制度加以规范后是否有效实施、执行情况怎么样,管理者应建立完善的督导机制。这项工作包括设立逐级督导的模式,采取定期大质检、不定期抽查、员工自查和征询顾客意见等督导方法,最终将督导结果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从而使督导与效率、督导与培训、督导与完善管理做到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企业的管理是按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再到文化熏陶人的进程发展的,所以企业的发展要靠好的规章制度来保障。餐饮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应该把规章制度建立起来,如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奖惩条例、绩效考核、损耗报废、员工手册、管理条例等,都要建立好、完善好,做到有章可循。
菜品与服务构成了餐饮产品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餐饮企业吸引力之所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受欢迎程度、市场和效益,是餐饮企业的生命力。好的菜品如果辅以优质的服务,顾客的满意度会超出菜品本身;而反之,菜品不错但服务质量低下,则会使客人的满意度大打折扣。厨房与餐厅完美配合,才能使整个餐饮企业生命力更加旺盛。
餐饮企业要想有盈利,就必须抓好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只有成本控制好了,才能取得好的经营利润。成本控制不能急功近利,为降低成本而忽视菜品与服务的质量,应该集思广益、开源节流,科学地进行控制,如对设备的及时维修与合理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能为企业节约固定资产的投入。采购的物料则要求物美价廉、时令鲜活、及时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制作出精美的菜肴,降低厨房生产成本。对于厨房采购原料的价格控制,餐饮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应共同对市场做定期调查,了解厨房用料的实际价格,一般每周调查一次,增强物料价格的透明度,统一定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支出,防止营私舞弊行为。向多个市场、多个供货商采购,可以防止物料价格被垄断,可以买到更多质优价廉的原料。在库房管理中,应尽可能做到降低库存,这样既能降低损耗,又能提高资金周转率。再就是员工的工资福利占用了餐饮企业10%左右的成本,要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岗位,既不能人浮于事,又不可人手不足,要以保证企业顺利运转为前提。
好的产品要有好的宣传策划,宣传策划能树立鲜明的企业形象,创造出品牌效益。餐饮企业可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广告、举办活动、促销、走访老客户、把握良性事件等方式来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另外,要树立全员营销意识,可通过加大提成力度、工资与效益挂钩等手段来激发员工的营销积极性。
安全生产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就谈不上经济效益。江泽民同志说过,“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可见预防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警钟长鸣,不能麻痹大意。要严格制定并遵循安全检查制度,注意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经营安全;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如餐厅的地毯、电器、烟头,厨房的食品安全、电气设备、操作规范等。
卫生是餐饮行业的头等大事,要监控好各项卫生,如个人、食品、器具、环境等各方面的卫生,保证为客人营造一个卫生、安全、舒适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