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当前,世界范围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经济格局深刻变动、经济模式深刻变化,导致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要重新适应变革、调整布局和转型升级。产业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转型升级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这为我国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重庆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重镇和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工业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重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规模不断变大、产业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由第二产业(重工业)依赖型转向二三产业“双轮”驱动型。当前,重庆既面临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上)定位、“两地”(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两高”(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目标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又面临着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产业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产业价值链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现实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如何有效应对“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新兴技术对传统业态造成的冲击。因此,如何牢牢抓住新技术的“牛鼻子”迎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外部挑战,是重庆产业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的一项重大课题。

重庆虽然是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但具有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典型特征,区域发展也呈现出不均衡、不充分的特点。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立足重庆的发展特征和发展阶段,需要充分兼顾发展的均衡性和充分性,需要从数量型经济向质量型经济过渡和转型。其中,产业做新做强做优、价值链端提升提档提质是重要途径和抓手。在经济发展由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的“新常态”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时代”双重背景下,作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产业结构亟须适应新常态的要求进行转型升级,产业模式亟待立足新时代的内涵进行调整变革。目前,重庆的产业和经济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头活水的滋润下“定位”“定力”“定盘”,继续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总抓手,探寻新发展理念下的新动能新支撑及新常态经济下的新方位新坐标,追寻“两点”定位下的新追赶新跨越和“两地”“两高”目标下的新效益新气象,着力推动重庆产业和经济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本书正是在上述时代背景下,以重庆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对象进行的探索和研究。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理论基础。本章系统梳理并阐释了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为后续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章,研究进展及述评。本章从产业转型的概念与内涵、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因素、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的主要内容,评价了研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第三章,国内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本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美国科学技术引领型、韩国新兴产业带动型、日本九州循序渐进型、新加坡政府引导型等部分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以及贵州大数据驱动型、上海政策措施促进型等国内较为成功的部分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经验。

第四章,重庆市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本章从历史的视角切入,分析了重庆直辖以来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进程和现实发展情况,并重点分析了重庆市主城片区、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第五章,重庆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关注一:整体竞争力弱。本章在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够优、产业协同性不强、产业创新性不强、产业开放度不高五大方面从理论上分析了重庆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重庆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关注二:相关区域产业衰退。本章构建了产业衰退的“三次识别法”和指标体系,并将重庆分为主城片区、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四大片区,实证考察了重庆市产业衰退地区。一次识别采用“区域横向对比法”,在识别年份期间,横向对比不同区域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指标)排位,识别出排在后两位的区域,进行二次识别;二次识别采用“区域纵向对比法”,在识别年份期间,纵向考察一次识别出的渝东北和渝东南两个片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指标),识别出指标下滑(下降)幅度较大、发展相对缓慢的区域;三次识别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就业和生活三个维度设定重要识别指标,并根据区县指标在纵向角度的程度变动比进行相应的加权比较,最终得出产业衰退的区县。

第七章,重庆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关注三:区域产业结构单一。本章构建了“单目标制”的产业结构单一地区识别方法,并构建了识别指标体系对重庆市单一结构地区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一结构地区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重庆产业结构单一地区的典型案例。

第八章,重庆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章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重庆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五大机遇和五大挑战。当前,重庆面临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取向进一步拓展重庆产业发展新空间、重庆“两点”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为全市产业优化升级创造新机遇、新一代新技术为重庆产业优化升级增添新动能、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和重庆交通区位条件持续改善都将激发全市产业发展新活力等重要机遇;与此同时,重庆产业转型升级也面临着国际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持续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重责任大、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和区域竞争日益加剧等重大挑战。

第九章,重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本章提出了产业转型的总体方向、发展原则,围绕“夯实四个基础、瞄准五个方向”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主要按照产业衰退和结构单一地区、新兴产业开发区域、农村贫困地区三大类型,对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进行了分类探讨。

第十章,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本章在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加强规划引领、完善产业鼓励和扶持政策、培育外向型创新型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资金保障、吸引高端人才、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区、做好产业预测和动态跟踪十个方面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发展既和当地地理空间、区域位置、资源气候、要素禀赋等自身因素互促共生,也与当地资源集聚能力、要素配置格局、技术革新效度、发展机遇环境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本书在以上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和讨论,但由于我们学识、水平、能力有限,在研究的内容和视角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期冀致力于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各界专家学者和朋友批评指正。

李培
2018年7月 stq4DYVo4j7n/KR4WBbLZi/jzdsVRe/89KFR/hPsBOOjnOAYhrvOT4w8VtiyzW1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