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剑术发展的对比研究

陈远莉(成都中医药大学)

摘要: ……………………………………………………………………

本研究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对剑术的起源、功能、规则、剑术思想与理论进行梳理,指出中国武术剑套路繁多,注重修身养性,倡导和谐养生;西方击剑规则严谨,注重公平竞争,崇尚竞争与对抗,并成为世界流行的奥运会项目之一。对比与梳理中西方剑文化的发展脉络,可为我国武术剑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

中西方文化;剑术;对比

一、前言

中西剑文化都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源远流长。中国武术剑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古之言兵者必言剑”,说明剑在是中国古人最常用和崇尚的兵器,经过历史的发展具有完备的技击理论和最丰富的实战经验。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决斗形式的剑斗活动,俗称剑艺或击剑。击剑在中世纪作为一门技艺沿袭下来,列为骑士的必修课程。由于中西方历史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不同,中西方的剑术发展也各有特色。到现代,中国武术剑以套路、表演为主,未能作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而西方击剑作为奥运会项目在各大赛场崭露头角,成为世界流行的运动之一。现代剑术发展多元化,剑术套路也逐渐向着高、难、美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剑术的文化底蕴发展则相对滞后。研究各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剑术历史,可为中国剑文化的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中西方剑的历史发展脉络

早在远古时期的石器时代,剑是人类为了生存同野兽进行搏斗或是为了采摘猎食所使用的工具。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剑由最初简易的石制、骨制而逐步发展到青铜制与铁制,其功能也从最初的生产生活的工具演变为防身自卫的武器。剑是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带用以自卫防身的兵器,号称古代短兵之首。传说剑由蚩尤所造。剑器的产生演变和剑术的发展随着我国古近代人民生产生活、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剑的功能非常相似,在《说文》中,对剑的描述为:“剑,人所带兵也。”《释名·释兵》中写道:“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又敛也,以其在身时,拱敛在臂内也。”这些典籍中对剑的记载,说明在我国剑是一种随身携带的防身武器。在西方,击剑是一种刺击的武器,英语译为“fencing”,它的词根源于法语的“defence”,其本意就是防卫。可见,西方击剑最初也是用于防卫的武器。剑在中西方作为解决个人争端和生存资源的争夺问题的武器逐步在战场上崭露头角。之后,随着战事频繁,步兵兴起,剑得到充分发展,其功能开始从佩带防身扩大到临阵杀敌,成为军事中的武器。重装甲和枪炮的出现,逐步使剑退出了战争的舞台,失去了军事价值。决斗文化促进了西方剑术的飞速发展,但在决斗中死伤人员的增多引发了诸多思考。通过相关国家颁布法令和改良技术规则,击剑的理论得到创新发展。在经历了时代的发展与沉淀之后,击剑已经从最初的技击技术,向着健身、娱乐与文化等功能多方向发展,剑术技能开始形成一定的体系。

三、中西方文化与剑术的关系

(一)中国文化与剑术的关系

1.中国文化与武术剑的“和谐养生观”

剑文化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所以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内容。《庄子说剑》提出剑术有三乘;《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被后人誉为越女论剑的重要典籍,提出内外、动静、攻守、虚实、方圆等阴阳理论;《吕氏春秋·剑伎》云:剑乃“持短入长,攸忽纵横之术也”,概括了中国古代剑术的基本技术特征。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儒家思想讲究“中庸”,提倡忠恕之道。因此,在中国文化熏陶下,我国剑术的发展倡导对人性的修养,重视内涵,不提倡剑斗伤人、一比高下,缺乏西方体育那种激烈的对抗和竞争的精神。武术剑发展至今,以视觉冲击力为主的高难度动作和激烈紧凑的编排为看点,其内容多只为观赏和强身健体的运动。在现代,武术剑已经成为许多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锻炼方式之一。

2.中国文化与武术剑的发展形式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和以小农经济为基本格局的生产方式使中国人形成了安土乐天、讲和谐、喜安定的群体倾向。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武术剑与西方击剑格斗表现出的外斗精神迥然不同。武术中的剑术演练是集功法、套路、技击三位一体的运动,主要有斗剑和舞剑两种形式。二人持剑相搏互较胜负称为击剑或斗剑,属古代竞技体育。斗剑之风当推春秋战国为盛。舞剑是把实战剑法加以提炼并艺术加工而成的一种剑术舞蹈,以健身、娱乐、观赏为目的。关于舞剑,较早的记载源于《孔子家语》:“子路戎服见于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古时已有舞练套路形式,并在舞台效果和艺术审美上,着重舞台表演的传承和发扬。舞练形式的剑术运动经过不断继承和发展,至近代逐渐形成具有程式化的“套路运动”,其内容极为丰富,有峨眉剑、昆仑剑、太极剑、武当剑,等等。

(二)西方文化与剑术的关系

1.西方文化与击剑思想的发展

西方击剑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是以工业生产、市场竞争为特征的一种文化,其竞争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体育文化思想的形成。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其陆地较少,三面环海,气候温和。古希腊人以航海事业和对外买卖贸易为主要生活方式。因此,商业风险和海上漂泊的冒险生涯决定了征服自然是古希腊人生存的必然选择,逐步使他们形成了勇于冒险的性格,并崇尚骑士精神。西方击剑强调人与外界的对立与抗争,展现的是生命的运动能力,挑战生理极限的思维方式。击剑是骑士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西方击剑思想的精髓就是争取荣誉与胜利。

2.西方击剑与中世纪骑士文化源于一体

西方文化,特别是近代西方文化是一种外向型的海洋文化,重个人、重竞争,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渗透性。实际上,剑从劳动生活工具到兵器,以至于击剑成为中世纪欧洲军事体育的“骑士七艺”之一,再发展到现代击剑运动,历经几千年,击剑已不仅是一种竞技运动项目,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击剑将格斗冠以高雅之名,讲究骑士礼仪,结合优雅的动作和灵活的战术,被称为“格斗中的芭蕾”。击剑更多地彰显出骑士文化和贵族文化的特点,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将两者逐渐融合,既体现了骑士敏捷矫健的身手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又展示了贵族优雅的绅士风度和高贵的气质。西方击剑运动脱胎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化,从中世纪欧洲贵族的一对一剑术决斗演化而来。在中世纪的欧洲,骑士成为主要军事力量,剑术、马术、枪术等成为骑士的必修课。随着骑士文化的流行,击剑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之后击剑逐渐发展成为绅士之间高雅的运动,受到中世纪欧洲各国的重视,备受人们的推崇,成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列强扩张传播于世界各地。因此,击剑运动的发展可以说是见证了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剑为中西方“位”与“礼”的象征

从古至今,中国好武者大多喜爱刀剑武器。即使不好武者,也有置刀剑于屋中,用以镇宅、辟邪、装饰等。剑,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据《周礼·考工记》记载,人们佩剑还有表示等级身份之意,阶层因所佩剑长短重量之不同,而分别为上士、中士和下士。从皇帝到文人都喜欢佩剑以显示身份。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和传承中,经过侠士的(武)术化、道教的神化与儒家的写意洗练,剑器已不再是单纯的兵器和舞具,而被赋予了更多文化气质和中国特有的“侠义”崇拜,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地位、心态、风度以及它所包含的哲学意境,在国人心中占据着远非其他兵器所能望其项背的崇高地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剑文化。魏晋时期,出现了剑术教师,形成了剑谱和剑术流派。汉魏以后,佩剑的用途除了防身外,更多是用作佩饰。西晋时,朝官上殿所佩带的剑,成为纯粹的装饰品,或者成为配有玉佩饰的身份标识。晋、唐以后,剑逐渐演变成了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如“尚方宝剑”。另外,剑器逐渐演变成一种礼器或仪式道具,在中国道教仪式中,剑常常被作为一种降伏妖魔的法器。15世纪,西方男人以佩剑作为一种时髦的装饰,为荣誉而战的情况经常出现,对击剑比赛最早的描绘见于公元前1190年前后埃及卢克索附近神庙内的一件浮雕,浮雕上刻着击剑者一手持利剑用于进攻,另一手持盾牌进行防守的场景,许多观众围绕四周助威。在欧洲,剑被用于册封爵士与骑士,这个习惯一直流传到今天。击剑纵使决斗,从一开始也不失风度,将持剑礼仪贯穿始终。因此,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击剑文化中都贯穿着“位”与“礼”。

四、现代中西方剑术发展对比

(一)中国武术剑的发展

在当今,中国剑术是有健身、休闲、娱乐性质的重要武术运动形式。剑术中常常涉及“精、气、神”这类概念,这不仅仅是体育活动的一般价值和要求,更是中国传统哲学在剑术理论和技术上的要求。剑斗功能的淡化和养生功能的提出,使中国剑术常常以单手器械的形式存在于门派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存天理,灭人欲”,重文轻武,重德轻技。在武术从战场走向民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传统意义上以健康长寿为目的的养生活动给予中国剑术以养生的属性。剑术已脱离了严格意义上的竞技性,失去了人与人之间攻伐退守的对抗意义,而开始追求快、飘、奇、美等,主要以套路运动的形式存在。中国剑术绝大部分内容保存在“套路舞练”之中,几百年下来,经无数先辈努力,形成了数百种剑术套路,如峨眉剑、昆仑剑、太极剑、八卦剑,等等。中国剑术种类繁多,也无严密的规则体系,因此长期靠“主观”来评定高下,这也是剑术乃至武术难以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西方击剑的发展

西方击剑非常重视公平。从古希腊出现击剑课开始,到决斗规则的约定,再到娱乐击剑规则的制订,面罩与保护服装的诞生到最后击剑演变成为一项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无处不体现着西方文化里严谨的价值观。16世纪,意大利剑师将科学的概念融入击剑运动中。其后,击剑作为高雅的技击运动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1896年,击剑成为首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骑士文化也逐渐演变成为绅士文化,使得西方文明走向理性。1913年11月,国际击剑联合会在法国巴黎成立,并在第二年通过了《击剑竞赛规则》,从而使击剑运动竞赛趋向公平合理。电动裁判器的发明是现代击剑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使击剑比赛更加公平,同时把击剑技术推向新的高度。人们在击剑运动中能够深深地体会到西方竞技体育的精神,在追求胜利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意志,提升了公平竞争的意识。击剑运动久远的历史以及其神秘典雅的内在气质使其受到人们的喜爱。

(三)中西方剑术发展的对比

中国剑术以练为主,重视套路训练,在训练中也无护具等保护器材,这决定了中国剑的“套路化”,实战运用性不强。中国剑的教法以武术门派发展为主,门派较多,以主观评定论高下。西方击剑重实战技法,表现为公平决斗的竞争性,除剑外,西方人还发明了护具和面罩等辅助训练的器材,为实战训练提供了较好的保护。西方击剑方法由击剑师、击剑学校等进行统一的传授,并有国际统一的比赛规则。中西方击剑理念不同,追求各异,西方剑术的发展更加国际化。

五、结论

冷兵器时代,剑是用于防身和作战的一种短兵器,有“百刃之君”“百兵之帅”之美誉。

中国武术剑套路繁多,倡导和谐养生,竞赛形式单一,竞赛规则不完善,现代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匮乏,导致了中国武术剑运动在全世界的推广滞后。而西方击剑在发展中与现代文化契合,技战术理论研究、竞赛规则不断完善,规则严谨,评分公平,迅速朝着国际化发展,成为世界流行的奥运会项目之一。因此,对比与梳理中西方剑文化的发展脉络,可为我国武术剑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田麦久。后奥运中国体育发展趋势研究[R].福州: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0.

[2]Johann Christoph.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sword[M].London:Vincentio Saviolo,1999:32-33.

[3]谷枫,胡世君,等.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12):69-71.

[4]郑国华,薄雪松,肖正,等.中西体育文化价值选择的差异[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4):314-317.

[5]王林。竞技体育的教育价值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5):108-110.

[6]王中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西方文化关系的两点思考[J].唯实,2000(12):9-12.

[7]张继合,王震。春秋战国剑文化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0,10:38-40.

[8]陈渔,夏雨虹。孔子家语[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9]赵国庆。中华剑术文化与当今剑术套路演练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100-103.

[10]Drake,Ross.Duell defenders of honor[J].Smithsoian Magazine,2004(49):78-80.

[11]舒建平,等.大众击剑运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2]扩文楠。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13]石文昭,袁振澜。中日剑术比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3):31-34.

[14]薛建爱,李翠霞,等,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剑术及其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5,2(9):24-26.

[15]徐才,等.中国武术拳械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16]邢金善。中国传统剑文化考论[J].南方文物,2010(3):93-97.

[17]Jordan Bentley,Daniel Harty,Timothy Mulhern,Drew Sansevero.Swordplay through the ages[D].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2008.

[18]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C5qJm+MqoBX3A0zeYDet0/ImC+RYioGqpIX0HP9lzSk4CFi6nSEQWpepH+pf/xt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