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1 地域适应性

在本书的研究中,地域适应性是最核心的概念,其在本书研究中主要被作为重新审视山地城市设计方法策略的一种理论视角;而在这一视角下,本书将提出针对山地城镇地域特征的城市设计方法。因此,对“地域适应性”概念的把握是本书研究的基础。本节将结合对“地域性”以及“适应性”概念的辨析对“地域适应性”思想进行具体阐释。

1.2.1.1 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在一个地区联系或相关的本性或特性。它不同于地域主义或地区主义,它是人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生俱来的特性,并最终反映在人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在这一概念中,“地域性”首先涉及关于“地域”范围的界定。1997年版《汉语大词典》缩印本中对“地域”的解释为:“土地的范围、地区范围(特指本乡本土)”;1999年版《辞海》中对“域”的解释为“区域,地区,疆界”。可见,“域”作为一个范围的量,将“地”限定在某一范围内。而按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4卷的定义,“地域”是指“具有内聚力的地区”。由此可见,地域性在空间与时间范围上既具有明确边界,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小至一幢房屋,大到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理文化圈都可被称为一个“地域”。而“地域性”则是对于某一特定地域中一切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共同构成的共同体所具有的共性特征的一种称谓。

1.2.1.2 适应性

“适应性”原本为生物学中阐释生物为求生存与发展,顺应环境变化而改变自身行为与机能的一种生物现象。在1999年版《辞海》中,“适应”即为“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随着人们对生物适应性现象的本质的理解与把握逐渐深入,“适应性”的概念逐渐被扩展到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被用于描述功能有机体在与其所处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改变自身条件以适应环境并对环境造成相应影响的过程。在本书的研究中,“适应性”正是这样一种哲学观与设计理念,可用以指导山地城市设计方法理论的构建。

1.2.1.3 地域适应性

“地域适应性”为具有一定发展历史周期的生命体或物质对象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受到地域环境影响而呈现出的与所处地域环境间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特性。在建筑学、农学以及社会学研究中,“地域适应性”的概念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而本书所提出的山地城市设计“地域适应性”概念则主要指在生物学适应性思维指导下,山地城市的人工空间环境与其所处的地域自然山水环境、地域人文环境以及气候环境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特性。在研究中,本书将作为人类建设活动的山地城市设计与营建过程视为一种对地域性环境特征进行适应、协调的过程,从而建构出基于山地城镇所在地域特性的适应性城市设计方法理论。 +qUvP3OQR0k1kXK7lj7JnhZw0nNwYZSYlIyeOWgznPKRrNdyGWiSwnzxqs9vljo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