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关系到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关系到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由此,自2015年以来开展了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三块地”改革试点,2016年我国又实施了以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完善为核心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形成了涵盖农村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内容,尤其是2019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进一步确立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创新了农村土地权益实现路径,为全面构建支撑基本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打下了基础。
这一轮农村土地制度的全面改革,不仅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重要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发展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从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到助推改革开放的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创新,再到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综合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有其时代性特征,也为下一阶段的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埋下了伏笔。
农村土地承载着农村的发展、农民的生活乃至城市的兴衰,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强民富的重要支撑。然而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村土地配置受限、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等问题日益突显,不仅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影响到了健康的城乡发展,甚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运而生。总体而言,此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旨在通过赋予农民应有的土地权益和激活农村低效闲置的土地,来改善农民福祉、促进乡村振兴,并逐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此,从中共十八大提出改革要求,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改革任务,再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71号)进一步提出具体试点部署,以及《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国家层面对改革试点做出了全方位的设计安排。
概括来看,此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针对目前征地范围过宽,征地程序不完善,补偿安置难以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等问题,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二是针对目前集体建设用地权能不完整,无法实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等问题,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三是针对目前宅基地取得和保障制度不完善,低效闲置现象普遍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四是针对农村承包地流转难,难以满足农业劳动力流动以及农业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从而探索经营权与承包权分离的新思路。
这些年来,国家不仅全面探索了农村土地承包权制度的改革,而且还着重围绕国家的顶层设计,将33个市(县、区)正式列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试点,国内不少其他地区也纷纷针对各自面临的问题探究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路径。改革实践固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但其反过来也会指引理论的发展。在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过程中,适时检视改革实践和总结吸收改革经验,不仅有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也将为农村土地制度及相关理论的发展完善提供重要支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丛书的推出,就是要及时跟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研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并探寻突破改革难点和困境的有效路径。
本丛书由近年来活跃在相关领域的多位中青年学者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的最新成果组成。其中:
《乡村振兴与土地使用制度创新》一书主要从土地使用制度创新的视角,探讨了如何通过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来集聚“钱和人”等其他要素,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该书选编了作者及其团队近些年在相关领域发表的29篇论文,其中既有深层次的理论思考,也有基于地方实践的经验凝练;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建议,对于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探析》一书主要探讨了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研究和实践中极易被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作者基于对江苏、湖北、四川三省的调查,系统阐述了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现状及其影响,并从多维视角探究了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根源,评价了农村妇女土地维权的意识及现状;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当前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问题的症结,也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若干良方。
《农民土地依恋问题与征地制度改革》一书则是改变了征地制度改革研究的传统思路,通过借鉴人文地理学中的地方依恋概念,探讨了农民的土地依恋与征地制度改革之间的深层关系;特别是定量分析了农民土地依恋对其征地受偿意愿的具体影响。作者正是抓住了中国农民与土地之间的情感联系,为完善征地制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更全面地阐释了征地制度尤其是补偿制度的制定不仅要考虑物质属性的土地价值,也不能忽视与土地紧密相连的农民的情感诉求。
《农村建设用地再开发市场机制及地价评估》一书主要针对目前我国村镇建设用地利用与配置低效、市场机制缺失和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立困难等问题,系统研究提出了农村建设用地再开发市场的运行体系与调控机制。作者选择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在探讨农村建设用地再开发市场运行现状、凝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与创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新动向,构建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退出的市场运行体系,与农村建设用地再开发基准地价评估技术体系,为农村建设再开发市场提供了技术基础。
《农村建设用地再开发市场决策与调控》一书,基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制度建设需要,探索性地建立健全了相应的政策管控机制,并从市场监测与模拟、供需分析与仿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等方面健全了保障农村建设用地再开发市场运行的技术体系。
毋庸置疑,上述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着积极意义。我们也期盼通过本丛书的出版,吸引更多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参与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之中,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不断优化添砖加瓦。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 黄贤金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