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一 城市化发展

城市化是产业革命后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对人类社会和生存环境影响巨大。工业社会时期,工业化和技术革新进步推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同时,殖民主义对中国、印度等亚非落后的农业国不断渗透,资本与军事的双重作用导致这些农业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和社会的进一步分化,促进其近代城市结构体系的形成,成为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二战以后,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较早工业化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结束了高速城市化阶段,进入缓慢城市化、甚至是逆城市化阶段。世界城市化的中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城市化引人注目。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形成新的国际分工。另一方面,信息化、全球化、去工业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全球城市体系的作用不断加强。城市化发展、城镇体系的演变是环境变化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政策以及环境设计策略方针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二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国民生活的主要空间,建设适宜居住的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口向城市大量集聚,城市建设强度加大,建设用地扩张,直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森林草原植被退化、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土壤沙化、荒漠化、盐碱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土地功能不断衰退,大量不经治理的废水、废气、废渣被排放,严重污染人居环境。城乡环境恶化,绿地系统破碎化严重,绿地资源受到侵占,导致生物栖息地和通行廊道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难以得到保护,绿地的环保功能退化严重。环境退化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发活动如果破坏了环境资源的可持续能力,会导致生态灾难,而生态灾难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

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保障环境可持续能力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方式。可持续社会发展战略重视以生态性的生活方式为中心的环境伦理、行动方式、社会与经济结构,其基本原则包括尊重生命共同体、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命力、改变个人生活态度和习惯、不超过地球承载力等。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的发展目标,也是亚洲国家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环境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l4HLawSHEBnBf+uKiJilMHcxcmmeFXATl0MwPw7JxG9dZSRectQDeYcoSmV34XG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