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基本方法原理

宅基地市场,是由全部市场参与者的微观农户个体构成的。上述理论分析也表明,一个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所有农户个体的宅基地流转意愿在总体上可以反映该集体的土地市场化发展潜力。本研究的逻辑就是,以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作为农户参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广度和深度的一种表征,建立农村宅基地市场发展潜力评价的基础。

在个体与总体的关系上,本研究借助问卷调查所得的农户个体数据,力求调查样本的随机性和样本总体的代表性。样本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总体包括两种,即愿意流转宅基地与不愿意流转宅基地。此类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回归分析可采用logistic模型、probit模型、tobit模型等进行定量化的分析。选定二元选择模型并进行量化分析,筛选出在5%水平下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按照理性预期理论,农户会根据影响显著的变量等信息作出合乎理性的决策。样本总体若代表和反映一个村组水平的话,可以推论这些影响显著的变量又会在更大范围内影响村组的理性预期。这样,就可以筛选出村级土地市场化发展潜力评价指标,将样本相应指标数据汇总。再以村级指标为参数,建立灰色白化权函数评估模型解决农户流转意愿宅基地发育程度评价中具有的少数据、贫信息和不确定性等问题。本研究借助山东省禹城市4个受调查村庄数据验证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其中评估模型的指标权重按照聚类指标离差最大化的原则确定。

(二)问卷调查与数据来源

2016年9月份对山东省禹城市2个乡镇4个村的农户问卷调查。问卷数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受访者个人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非农就业、个人年收入等内容)。第二部分为农户家庭数据,主要统计家庭基本信息(包括户籍人口、非农就业人数、家庭收入等内容)、农户宅基地及住房情况(包括有无宅基地、宅基地的数量、宅基地的面积、建筑面积、房屋年限、房屋建筑结构等内容)以及农户认知与意愿情况(包括宅基地的权属认知、制度认知、居住满意度、流转意愿等内容)。考虑到自填式问卷所收集信息的真实度往往难以反映农民真正的意愿,在实地调查时,尽可能对农民进行访谈式调查,以期了解农民的真实意愿和利益诉求。本次调查中选取典型的调查样点,所选村庄兼顾非农化转移的不同阶段,以求使数据有一定的区分度。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04份。具体数据来源分布见表1。

表1 调查样点村统计

(三)模型选择与变量定义

由上述文献综述可知,在研究流转意愿时常用二元logistic模型。本研究也选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没有关于变量分布的假设条件,也不需要假设它们之间存在多元正态分布,最终以事件发生概率的形式提供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拟合评估得出模型的参数。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 [12,16,18,39] ,本文将影响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因素分为个人与家庭属性特征指标、宅基地(房屋)特征、政策及认知指标3组共13个自变量。相关变量的含义、赋值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变量定义与赋值情况

根据上述变量定义情况:当农户愿意流转宅基地时,因变量取值1;当农户不愿意流转宅基地时,因变量取值0。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因素有13个,分别定义为 x 1 x 2 ,…, x 13 。可构建模型:

式中:Π代表农户赞成流转宅基地意愿的概率,即流转意愿度; β 0 表示截距项; β 1 β 13 分别表示相应影响因子的回归系数。 RB+cB9lURdQ7YAg5JSGVooikVjsKIhXMmdS22rwRi50FYFZms+Dyja9lO4dYnm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