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其他反转形态

前一节介绍的反转形态是比较强的信号,本节介绍的其他反转信号通常但不总是构成反转形态,因此它们是较弱的反转信号。

一、孕线

如图2-23所示即孕线形态,其中后一根K线的实体较小,并且被前一根相对较长的实体包容进去。本形态的名字来自一个古老的日本名词,意思就是“怀孕”。在本形态中,长的K线是“母”K线,而小的K线则是“子”或“胎”K线。

孕线形态与吞没形态相比,两根K线的顺序恰好颠倒过来。在吞没形态中,后面是一根长长的实体,它将前一个小实体覆盖进去了,而在孕线形态中,前一个是非常长的实体,它将后一个小实体包容起来。在吞没形态中,两根K线的实体的颜色应当互不相同。而在孕线形态中,这一点倒不是一项必要条件,第二根K线的实体无论是白色还是黑色均可。但最终会发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孕线形态的两个实体的颜色也是不同的。

图2-23 孕线

与其他重要反转形态相比,孕线的反转信号不如它们重要。但孕线出现时,好像市场的刹车板被踩了一下,预示当前的市场趋势就结束了,然后市场转入平静。有时,孕线也可能构成重大趋势变化的警告信号,尤其在它处于市场顶部的情况下。

如果孕线中的子线是由一个十字线构成,则称为十字孕线。十字孕线的技术意义比普通孕线重要得多。一般孕线不构成主要的反转形态,但十字孕线恰好是一种主要的反转形态。

冀动装备(000856)在2017年5月15日暴涨后的高位处形成孕线,其后盘整下跌,见图2-24。

图2-24 看跌孕线

福星科技(000926)在2015年5月7日和8日在上涨中的回档处形成了一个看涨孕线,其后一个交易日大幅跳空高走,其后涨速加快,见图2-25。

图2-25 看涨孕线

二、平头顶部形态和平头底部形态

平头顶部和底部形态由两根具有相同最高价或最低价的K线构成。在上升的市场中,当几根K线的最高点不相上下时,就形成了一个平头顶部形态(见图2-26左边)。在下降的市场上,当几根K线的最低点基本一致时,就形成了一个平头底部形态(见图2-26右边)。平头形态既可以由实体构成,也可以由影线或者十字线构成。平头形态既可以由相邻的K线组成,也可以由相隔较近的K线组成。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它通常不能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反转形态。构成平头形态的蜡烛线也可能相距甚远,并且其中间夹着较长期的市场变化:或者在平头形态之内,同时包含着其他看跌的K图因素(在构成顶部反转信号时,见图2-27),或者同时包含着其他看涨的K线图因素(在构成底部反转信号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平头形态就多了一些额外的技术分量,从而增强信号的可靠性。

图2-26 平头形态

图2-27 平头顶部加其他看跌K线形态

如图2-28所示,中小板指数在2016年2月29日和3月1日连续两天形成一个平头底部形态,其后开始上涨。

图2-28 平头底部形态

如图2-29所示,中小板指数在2014年2月18日至20日连续三天的最高价在5 426.09,形成平头顶部形态,其后快速下跌。

图2-29 平头顶部形态

三、捉腰带线

捉腰带形态是由单独一根K线构成的,既可能具有看涨的意义,也可能具有看跌的意义。看涨捉腰带形态是一根坚挺的白色K线,其开盘价位于当日最低点(或者这根K线只有极短的下影线),然后市场一路上扬。看涨捉腰带线又称为开盘秃脚阳线(见图2-30左边)。如果市场处于低价区域,出现了一根长长的看涨捉腰带线,则预示上冲行情的到来,看跌捉腰带形态(如图2-30右边)是一根长长的黑色K线,它的开盘价位于当日的最高点(或者这根K线只有极短的上影线),然后市场一路下跌。在市场处于高价区域的条件下,看跌捉腰带形态的出现构成顶部反转信号。看跌捉腰带线有时也称为开盘秃头阴线。

图2-30 捉腰带线

捉腰带形态实体长度愈长,则该形态的技术意义越重大。另外,如果捉腰带形态是在市场趋势已经发展了较长时间之后才出现的,那么捉腰带形态的意义也更加重要。提腰带形态的日文本名称来自相扑运动的一个术语:羚羊挂角。这个术语的意思是“抓着对手的腰带,将他推出圈外”,如果市场收市于黑色的看跌捉腰带线之上,则意味着上升趋势已经恢复;如果市场收市于白色的看涨捉腰带线之下,则意味着市场的抛售压力重新积聚起来了。

如图2-31所示,沪深300指数在2014年3月21日走出看涨捉腰带线,当天的开盘价2 077.76就是阶段性低点,当天实体足够长,其后开始上涨。

图2-31 看涨捉腰带线形态

如图2-32所示,沪深300指数在2007年11月1日走出看跌捉腰带线,其后下跌。

图2-32 看跌捉腰带线形态

四、向上跳空两只乌鸦

向上跳空指的是小黑色实体与它们之前的实体(即第一个小黑色实体之前的实体,通常是一根长长的白色实体)之间的价格跳空。在图2-33所示形态中,两个黑色的小实体自然就是“两只乌鸦”。两个黑色的小实体好像是栖立在高高的树枝上的两只乌鸦,它们不祥地向下凝视着。从这个形象的比喻来看,显而易见,这是一种看跌的价格形态。在理想的向上跳空两只乌鸦形态中,第二个黑色实体的开市价高于第一个黑色实体的开市价,并且它的收市价低于第一个黑色实体的收盘价。

图2-33 向上跳空两只乌鸦

这个形态在技术上看跌的理论依据大致如下:市场本来处于上升趋势中,并且这一天的开盘价同前一天的收市价相比是向上跳空的,可是市场不能维持这个新高水平,结果当天反而形成了一根黑色K线。到此时为止,多方至少还能捞着几根救命稻草,因为这根黑色K线还能够维持在前一天的收盘价之上。第三天的行情又为市场抹上了更深的疲软色彩:当天市场曾经再度创出新高,但是同样未能将这个新高水平维持到收市的时候。而且,更糟糕的是,第三日的收盘价低于第二日的收盘价。如果市场果真如此坚挺,那么为什么它不能维持新高水平呢?为什么市场的收市价下降了呢?这时候,多方心中恐怕正在惴惴不安地盘算着这些问题。思来想去,结论往往是,市场不如自己当初指望的那样坚挺。如果次日(也就是指第四天)市场还是不能拿下前面的制高点,那么,我们可以想见,将会出现更低的价格。

如图2-34所示,沪深300指数在2016年4月14日和15日两天形成两只乌鸦走势,其后开始下跌。

图2-34 两只乌鸦

五、三只乌鸦

在向上跳空两只乌鸦形态中,包含了两根黑色K线。如果在类似的形态中,连续出现了三根依次下降的黑色K线,则构成了所谓的三只乌鸦形态(见图2-35)。如果三只乌鸦形态出现在高价格水平上,或者出现在经历了充分发展的上涨行情中,就预示着价格即将下跌。有的时候,三只乌鸦形态又称作三翅乌鸦形态。日本有句俗语: “好事不出门,坏事长翅膀。”拿这句话来形容这种“三只翅膀”的乌鸦那是再恰当不过了。正如该形态的名称所示,三只乌鸦指的就是这三根黑色的K线。这三根黑色K线勾勒出了这么一幅不祥的景象: 一群乌鸦栖落在一棵枯朽的大树上。因此,三只乌鸦形态具有看跌的意味。从外形上说,这三根黑色K线的收盘价都应当处于其最低点,或者接近其最低点,每根黑色K线的开市价也都应该处于前一个实体的范国之内。另外,分析者可能还希望“三只乌鸦”中的第一根黑色K线的实体居于它之前的那根白色K线的最高点以下。

图2-35 三只乌鸦

如图2-36所示,沪深300指数在2013年9月13日、16日和17日三天形成三只乌鸦走势,其后开始下跌。

图2-36 三只乌鸦

六、反击线形态(约会线形态)

当两根颜色相反的K线具有相同的收盘价时,就形成了一个反击线(也称为约会形态)。在一个下降趋势中,第一根K线是一根长长的黑色K线,第二根K线先在开盘急剧地向下跳空。到此位置,空方觉得信心十足,但是马上多方发动了反攻,把市场推上来了,使价格重新回到前一根K线收盘价的水平。于是先前的下跌趋势就被勒住了,这就是看涨反击线形态(见图2-37左边)。

看跌反击线形态正好相反,在一个上升趋势中,第一根K线是一根长长的白色K线,第二根K线先在开盘急剧地向上跳空。到此位置,多方觉得信心十足,但是马上空方发动了反攻,把市场压下来了,使价格重新回到前一根K线收盘价的水平。于是先前的上涨趋势就被勒住了(见图2-37右边)。

图2-37 反击线形态

如图2-38所示,沪深300指数在2011年8月8日和9日两天形成看涨反击线,其后开始反弹。

图2-38 看涨反击线形态

如图2-39所示,同花顺(300033) 2014年12月5日在连续暴涨后做出看跌反击形态,其后三天大跌。

图2-39 看跌反击线形态

七、塔形顶部形态和塔形底部形态

塔形顶部形态属于反转形态。市场本来处于上升趋势中,在某一时刻出现了一根坚挺的白色K线或者出现了一系列高高的白色K线。后来市场先是放缓了上涨的步伐,然后K线的高点开始下降。最后市场出现了一根或多根长长的黑色K线,于是塔形顶就完成了(见图2-40左边)。本形态中,两侧长长的K线形似高塔,因此得到这样的名称。

塔形底部形态发生在低价格水平上。市场先形成一根或数根长长的黑色K线,然后放缓下跌的步伐,接着出现一根或数根长长的白色K线,两侧长长的K线形似高塔(见图2-40右边)。

图2-40 塔形形态

如图2-41所示,沪深300指数在2018年1月15日左右走出塔形顶部,其后快速下跌。

图2-41 塔形顶

如图2-42所示,沪深300指数在2013年1月15日左右走出塔形顶部,具体2012年11月26日至28日三天快速下跌形成塔形底的左侧,后面四天跌幅减缓,12月5日一根长阳拔地而起形成塔形底部的右侧,其后快速上涨。

图2-42 塔形底 8MnBVDZcXXf2gTVwgNj82Pn0QW+2+T/6ZuKM2q3qLVZcXvLVVS+ar2h7y7E8SbU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