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研究者除了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外,还要充分了解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从而确定自己论文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者提出新理论、新观点,并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手段。由于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等诸多因素,研究方法本身又处于一个不断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发展过程中,所以,目前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不同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研究使命、研究方法与成果体系都有所不同。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比如研究理论模式的就属于基础理论研究,而研究理论模式的应用就是应用型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人们还常区分实用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用研究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基础研究指导应用和实用研究;在很多情况下,应用和实用研究又直接影响着理论的修改和完善。
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研究可分为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文献研究的资料是文件、著作或杂志中的文章或者已经发表的、别人收集的数据,而实证研究的数据来自现实生活,是第一手信息。
根据研究手段的不同,研究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下面对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定性研究是对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个体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其一切情况,然后全面分析,得出结论。
研究者在调查之前没有带任何框框;且研究者可作为一个局外人观察要研究的现象,让一切事情按本来的规律去发生、发展,研究者不受控制和干扰;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综合法和归纳法,最后研究的成果大多是描述性的或在描述过程中揭示一定的规律,提出假设或结论。
这种调查的优点是数据效度很高,丰富、真实、深刻,缺点是容易带上主观性,而且难以作出普遍性概括结果。
与定性研究相比,定量研究有它的优点。定量研究靠的是数据,靠的是严格的程序,靠的是概论和客观性。
研究者通常是从假设出发,事先有一个看法;往往是要控制和操纵变量的;强调研究的客观性,远离数据,远离当事人,是局外人的视角;所得数据信度高,具有可重复性;所得的结论具有普遍性。
定量方法的缺点是使用起来有很大的限制性。在外语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做实验,要想控制人的行为是极为困难的,很难达到在实验室里做物理、化学实验时各种条件的完全控制。另外,因为受试者是人,有时还涉及道德问题。
定量方法包括两部分:统计方法和实验方法。统计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或非随机抽样,通过一连串的数字、表格、百分比、图标来说明问题。实验方法是通过实验来说明问题。我们在后面会详细介绍具体操作。
描述性研究介于定性研究和实验研究之间,与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较大的区别。描述性研究会采取方法对所要研究的现象加以定界、描写和说明,但不做任何实验性的操纵或干涉。一般以一两个假设为出发点,然后不断缩小研究范围。
描述性研究收集数据的方法有观察、记录、测试、问卷、面谈、录音、录像、文献查阅等。描述性研究可以包括历史研究、发展研究、勘查、个案研究等。好的描述性研究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定性分析的主观性,又可以避免实验性研究的不自然性。
例如,研究者要对初中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主要困难进行调查。他可能对10名或20名初中生的阅读过程进行全面观察,并不控制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任何变量,只要求学生把全部难点划出来,通过对困难的分析、归类,了解这些困难的实质和分布情况(如语法方面、词汇方面、篇章方面或文化方面的难点)。
文献研究法又称文献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是一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查阅文献基本方法有:
顺查法,即以文献发表的时间为顺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
逆查法,即以文献发表的时间为顺序,倒查,由近及远,逐年往前查;
跟踪法,又称追溯法、引文查找法,即利用文献末尾或章、节,或页下所附的参考文献和注释,跟踪查找文献,逐步扩大查找范围,以获得更多的资料;
循环法,将上述几种方法交替、轮流使用,以便获得更多的资料;
专家咨询法指调查研究人员在运用文献调查时,就其中的疑难点,向有关专家学者咨询,征求检索资料的意见,以便于更快地查到所需要的资料。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相对于其他调查方法,文献法有诸多优势:它超越了时间、空间限制,可以对古今中外的文献进行调查研究;它方便、安全、自由,受外界制约较少;它省时、省钱、效率高,可以用较少的人力、经费和时间,获得比其他调查方法更多的信息。
调查法是有目的、计划、系统地搜集研究对象现状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此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它运用观察法、历史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测验、个案研究等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计划周密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为人们提供相关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指研究者运用设计好的问卷向确定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求意见的调查方法。它与抽样调查相结合,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定量研究之中。其形式是一份设计好的问题表格,用途在于测量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等特征。问卷调查的程序包括:设计好调查问卷、选择好调查对象、分发调查问卷、回收审查调查问卷等,最后,集中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研究。
问卷调查法是进行大规模统计调查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间接的书面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的关键在于问卷的设计。无论是“结构型问卷”“松散型问卷”,还是“混合型问卷”,既要根据调查的目的编写问题,又要将所提问题化整为零,既要针对调查对象设问,又要使所提的问题简洁、明白、易懂。问卷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问卷填答的质量、回收率和研究结论的正确与否。因此,科学设计的问卷是问卷调查成败的关键。
问卷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开放式的问题,即让被调查者随便写话的问题,如:“你对所使用的英美文学教材有何看法?”另一类是结构化的问卷,不让被调查者写什么话,几种可能的回答都印在问卷上,在自己同意的一项上打勾就可以了。如:我对现在所使用的英美文学教材:非常喜欢;喜欢;没看法;不喜欢;很不喜欢。每个选项给予一定的分值,统计结果可以进行量化分析。
问卷设计时,第一,应做到提问标准化、规范化,能使被调查者对所提问题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回答;第二,提问要单一、具体,一个问题只问一件事,不要在一个问题中问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第三,问卷中的文字要简明扼要,浅显易懂,因此,应尽量运用大众熟悉的语言,切记不要用冷僻和深奥的语言,更不能用难懂晦涩和华丽的辞藻;第四,调查问卷中的提问和答案,要尽量避免使用含义不确切的模糊概念;第五,提问要尽量客观、公正,不能有暗示、诱导性的倾向,否则也难获得真实的情况;第六,最好不提令人窘迫或禁忌、敏感性的问题,否则会被调查者拒答;第七,提问应先易后难,以引起被调查者的兴趣。
调查问卷有不少优点:问卷可同一时间发给许多人,相对其他研究方法来说,省时省力;受试者对敏感问题敢于作真实回答,数据比较可信;格式统一,回答也是格式统一,便于统计,便于比较,符合标准;问卷基本在同一时间发到全部受试者手中,收回的数据,没有时间造成的差异,所以较准确。但是,问卷调查也有一个最大的欠缺就是回收率低。
信度与效度是评价调查结果的两个方面,所以,无论设计多么完善、讲究的问卷,都应该多次修改,并且在小范围内先进行调查,做预试性调查,这样才能保障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才能够达到调查的最终目的,以准确的数据和分析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访谈法是另一种社会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它是调查者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谈,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可分为个别访问(也称为直接访问)、间接访问和召开调查会。
访谈可以分为结构化访谈、开放式访谈、半结构化访谈和半开放式访谈。结构化访谈是事先规定好了具体题目,采访时读给被采访者听,让其作答,不要随便发挥。这种方式其优点是节省时间,回答简洁,适用于人数众多的采访;缺点是过于机械,没有人情味,回答有时不可靠。开放式访谈事先不制定统一的访谈问卷,而是按照一个粗线条的访问提纲来进行访问,被采访者可以随便发挥,谈到哪里算哪里。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人情味,少有拘束,容易谈得深;缺点是太浪费时间。
访谈法的运用过程如下:
① 设计访谈提纲。在访谈前都要设计一个访谈提纲,明确访谈目的,明确所要求获得的信息,列出所要访谈的内容和提问的主要问题。
② 恰当进行提问。在问题表述上要求准确、简明,尽可能适合被访者;问题类型上可有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具体问题和抽象问题;另外,访谈过程中也要适时、适度地追问。
③ 准确捕捉信息,及时收集资料。访谈法收集资料,主要形式的是进行“倾听”。“倾听”特别需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不轻易地打断对方,要容忍沉默。
④ 适当做出回应。访谈者不只是进行提问和倾听,还需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传递给对方。
⑤ 及时作好访谈记录,有条件的话,一般还要录音或录像。
访谈法的优点是可以得到问卷法难以得到的比较深入实际的资料,缺点是太费时间,消耗成本大,样本数量有限。
所以,部分研究人员会将访谈法、问卷法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首先调查一个较大的人群,然后对其中某些个人进行特殊的深入访谈,从而了解人们为什么会在调查问卷中写下那些答案。
实验法,又称实验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是指在一定的人工设计的条件下,按照人工可以控制、干预、影响的设计程序,对被调查研究对象的活动加以观察、记载、分析,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与其他调查法相比较,实验调查法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鲜明的对照性——实验调查“参照物”。这种参照物有两种情形:一是以实验对象自身在实验前作为“自我对照”;二是选取与实验对象相类似的单位作为对照。实验的结论均是通过对照出来的,因此可以认为:没有对照,就没有实验调查法。而“参照物”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组或几组。
英语类论文的实验法主要用于教学实验研究。教学实验研究与一般的科学实验不同。科学实验的对象一般是自然物质或者动植物,实验时需要对实验对象、实验环境、实验步骤进行严格控制,排除一切干扰变量的影响,所得结果才能揭示所要研究变量之间的真正关系。而教学实验的对象是接受教育的学生与传道授业的教师。操纵自变量和人为干预要受到伦理道德和社会舆论的限制,需要精心安排和考虑。要在尽可能不干扰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开展实验研究。不能过分强调对干扰变量的控制,时间也不宜长,以免不当的教学活动误人子弟。
实验研究可以比较两组人,例如某教师不能确定情境语法教学法和传统语法教学法哪种更有成效,她把任教的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实施情景语法教学,在对照组采用传统语法讲授,然后对比两组学生语法学习效果是否有差异。实验研究也可以比较多组人,例如有教师想要知道教师批改、同伴互批和学生自我纠错哪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有帮助,她对三组学生分别采用这三种不同的作文反馈方式,最后通过作文测试得到答案。实验研究还可以对一组研究对象进行组内比较,例如学生记忆单词时常用三种词汇学习策略,教师想了解哪种策略的词汇记忆效果最好,他让一个班的同学在不同时间学习三组词汇,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学习策略,最后对全班同学进行词汇测试,看哪组词学生记得最好。
个案研究法,也称个案调查法、个别调查法。它是指以特定的具体单位作为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个对象的调查,达到“以一斑窥全豹”的目的,对调查研究对象与同类事物之间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个案调查涉及面小,内容全面。它的调查对象是一个具体单位。这个“具体单位”可以是一个社区、一个团体、一个家庭、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事件、一个过程等。个案调查的涉及面虽小但调查的内容是较为全面深入的,也就是说,对“这一个具体单位”做历史的、现实的、横向的、纵向的全面调查,以弄清其来龙去脉,全方位地把握个案的全貌。
个案研究在许多专业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管理、教育领域等。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严格控制性实验似乎不太可行,因为所有可能的变量都涉及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所以很难控制那些变量。因此,个案研究法填补了这个空缺。
个案研究法常用于定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个案研究的长处是能够集中、深入地调查了解一个或几个个体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班、一个学校,也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现象。其不足之处在于广度不够。个案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较难由其他研究人员通过重复进行而得以验证。
个案研究在教学研究领域内应用比较广泛。研究者选择某个视角了解研究对象的观念、态度行为等。比如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对某学生仔细观察与深度访谈,了解其学习努力而成效不高的原因;比如通过深入了解某一类学生,了解小学阶段未学英语的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哪些困难;比如可以用个案研究了解内向型和外向型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是否存在有差异。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可重复性等特征。
观察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者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观察,一种是研究者作为一个参与者去观察。不论研究者在研究现场如何设法不引人注意,他们的存在都会影响到正在研究的现象。因此,建议研究者注意四点:第一,根据课题的需要,尽量参与到活动中去;第二,对自己的参与所引起的“波动”要有充分的认识;第三,对那些会影响调查质量的“波动”,要尽量克服或抵消;第四,在报告中把成功的地方和失败的地方都写出来。
观察性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在特定背景和情况下对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尽管他人的调查研究和自我报告可以快速地为研究人员提供信息,而且可以被精确量化,但对研究者来说,它们充其量也只是对行为的间接量度,带有偏见、倾向性和报告撰写人的主观意见。在观察性研究中,研究者则可以弄清人们的真实行为。但是,观察性研究也存在其弱点:观察人员必须处理的一个问题是他们可能影响,甚至妨碍被观察的活动和行为。因此,研究人员不仅要客观地记录观察结果,而且必须考虑研究过程将如何影响最终结果。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人们的思维、导致新的发现等作用。
阅读与观察主题相关的文献是开展观察活动的必要准备,只有熟悉了文献中所提到的观察方法和问题,研究者才能够清晰地界定观察对象,明确通过观察想要了解什么、想要观察哪些变量以及打算如何搜集信息。
要保证观察到的东西真实可靠,研究者需要长期参与和持续观察。只有长期参与才会使研究者被受试者接受和信任,才能观察到真实情况;而只有长期参与才能使研究者学会保持中立,才能深刻地认识到他们的任务不是干涉,不是教育别人,而是去“描写”观察到的一切。
抽样调查法是指把调查对象当作总体,按照随机或非随机的原则,抽出一定数量调查单位为样本,通过对样本的直接调查、分析,然后借助统计推论的方法,推断出调查研究对象总体的状况、特征、性质等情况。简言之,抽样调查就是以“点”代“面”,以“部分”反映“整体”。
抽样调查中有三个重要概念。一是总体,指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总和;二是元素,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可以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或一所学校等;三是样本,就是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元素中,抽取出来进行调查的部分元素的集合。例如,从某高校3万名大学生中抽取2 00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调查,这2000名学生就是样本。
抽样调查是通过数目虽然有限却能够代表总体的样本调查,对总体的状况做出推断。为使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常根据调查研究目的、分析对象的性质,与所处环境的不同,采用多种不同的抽样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是严格遵循随机原则,使总体中每一个元素都有被抽出来作为样本的同等机会。随机抽样避免了抽样过程中许多人为的误差,从而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
非随机抽样是指根据研究者个人的方便或以个人的主观经验、设想,有选择地抽取样本的方法。非随机抽样的样本的代表性往往较小,误差有时相当大,而且这种误差又无法估计。所以正式调查中,一般较少采用非随机抽样,往往只在探索性研究中采用。
发展研究法主要描述特定环境下变量之间的现存关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关系的变化情况。在教育研究中,发展研究法主要用来讨论年幼儿童学习、运动和感知技能等的过程。最明显的例子是儿童在双语家庭中,观察他们的第二语言如何与母语同时发展;移民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同样作为第二语言,英语有没有比较固定的习得顺序?可不可以违反这个习得顺序?母语不同的移民儿童在习得英语时是否会有不同的习得顺序?这些问题都要用发展研究方法加以研究。
追溯性研究是说“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来研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它是通过调查现在的情况去探讨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比如,研究者要研究优秀外语学习者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那么,研究者就需要选一组优秀学习者作为参照组,选一组成绩较差的学习者作为研究者,然后研究是什么因素使优秀外语学习者明显好于其他人:智力、语言学能、人格因素、学习方法、教师质量、学校环境、父母支持,等等。
归纳法是指研究者或许没有理论指导或者现成假设,始于外语学习现象的阅读、观察和记录等,材料收集到一定程度时,对掌握材料分析整理后写成报告,把自己的观察加以详细描写,描写中也可能提出某种假设。因此这种研究法被称为“产生假设的研究”。例如,研究者要探讨为什么有些外语学习者总是比其他学习者学得好。研究者决定在课堂环境下观察几组学习者的表现,把一切有关的信息都记录下来(谁常常举手主动回答问题,谁主动向老师提问,谁参与得多,谁的态度被动、消极,谁记得笔记最多等),然后把课堂表现与学期成绩相比较,最后找出优秀学习者的课堂表现特征。研究者可以参考其他研究者的观点,也可以从头开始,不带任何“先见”。一般来说,采用归纳法时,最好避免先入为主,不带任何框框,从原始材料入手,让材料本身“讲话”,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演绎法又被称为“检验假设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已有一种或几种来自归纳法的假设,或来自其他研究者的理论假设,也就是已经有某种看法,在假设作用下,检验这种假设,最后形成理论。
如果研究是从整体下手或从大的子系统下手,以便清楚观察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那就是用了综合法;反之,如果研究是从最小的子系统着手,经过详尽研究之后,再把小的子系统组装成大的子系统,然后统观整体呈现的各种关系,那就是分析法。
以上种种,只是教学研究中最常见的一些研究方法,而实际运用的研究方法之多难以穷尽,研究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