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又称会计对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做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个方面。

2.4.1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资金运动两种形态的基本分类。企业的资金运动有两种表现形式,即静态表现和动态表现。企业的资金运动是静动结合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会计6要素存在着有机联系。

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因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3项会计要素亦可称为静态3要素。静态3要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下列会计等式表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与资产相对应的取得途径。

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为资金循环与周转,具体由收入、费用、利润3要素来体现,这3个会计要素亦可称为动态3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3项会计要素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利润表要素。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下列会计等式表示。

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即形成经济活动的利润,利润是资金运用的成果。

1.会计要素的分类

会计要素是对资金运动所做的基本分类。会计人员按照会计要素设置各类账户,并按账户收集、整理、提供分类会计信息,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用财务报表对账户资料反映的交易和其他事项进行归纳分类,总括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

财务报表要素是指为描绘和揭示交易和其他事项对财务状况影响的过程,对账户资料进行加工编表,将交易和其他事项按照经济特性所分成的大类。

会计要素与财务报表要素都是分类的项目,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仅仅是认识归纳的角度不同。两者的口径是一致的,名称也是相同的,可以理解为:会计要素是初始分类,而财务报表要素是终结分类。会计要素的具体含义如表2-1所示。

表2-1 会计要素的含义

在确定了会计要素后,为了能正确地将企业的经济活动登入账簿、报表,就需要确定其金额,确定金额的过程称为会计计量。

【例2-1】

举例说明下列各类经济业务中会计要素的变化。

(1)购入材料5 000元,货款暂未支付。(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2)接受投资者投入资金2 000 000元。(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3)从银行提取现金3 000元。(资产类要素此增彼减)

(4)投资者撤回投资额300 000元。(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5)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4 000元。(资产减少,负债减少)

(6)发生广告费2 000元,款项暂未支付。(费用增加,负债增加)

(7)摊销应由本月负担的保险费1 200元。(费用增加,资产减少)

(8)收到被投资企业分来的利润23 000元。(利润增加,资产减少)

(9)销售已预收货款的产品,价值6 000元。(利润增加,负债减少)

2.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具体内容如表2-2所示。

表2-2 会计计量属性

续表

注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另外的计量属性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2.4.2 会计等式

在明确了会计相关假设和记账原则后,会计里还有一个概念:会计恒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的理论基础是“资产=权益”。

权益并不等同于所有者权益。资产和权益是一物的两面,是对立统一的。有一定的资产,同时就有一定的权益;反之,有一定的权益,同时就有一定的资产。资产同权益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平衡。所有者权益有限定,是资产剔除负债后的部分。

“资产=权益”这个会计恒等式是会计中重要的理论基础。会计的实际工作如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试算平衡、结账、财务报表的设计与编制,都必须以这一会计恒等式为指导。平常所说的会计恒等式其实是一系列的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

上述等式可理解为: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这个等式是会计记账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所有者与债权人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如果所有者权益不变,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变化之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恒等式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财务状况。

等式(1)从时间方面分析是静态的,反映了会计主体在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因此,以此为理论依据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也被称为静态财务报表,其数据资料在会计中被称为余额,在统计中被称为时点数。

这类数据资料的特点是:不同时间点上的数据不具有可加性,数据往往以非连续统计方式得到,数据自身大小与统计的时间间隔长短无必然联系。

2.收入-费用=利润

如果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总是停留在某一状态下静止不变,那么该会计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毕竟企业类会计主体是以追求利润为存在目标的,这就注定会计主体在拥有一定资产为物质基础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以期取得盈利,努力使资产保值并增值。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可用以下会计等式体现。

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2)

上述等式可理解为: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这个等式从时间方面分析是动态的,反映了会计主体在某一段时期的经营成果,因此,以此为理论依据编制的利润表也被称为动态财务报表,其数据资料在会计中被称为发生额,在统计中被称为时期数。

此类数据资料的特点是:不同时间段上的数据具有可加性,数据往往以连续统计方式得到,数据自身大小与统计的时间间隔长短有关。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企业的目标就是获利,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了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企业持有资产是为了获利,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实现的净收益会作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3)。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

根据“收入-费用=利润”,企业实现的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即实现了利润,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盈利或亏损都由股东承担。

新所有者权益=旧所有者权益+利润=旧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等式(3)并没有破坏等式(1)的恒等关系,当利润分配后,一部分作为股东收益,一部分作为税款上交,都流出企业了,等式(3)又回到等式(1)。所以会计6要素不管如何变化,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出现等式不平,那就说明记账有错误。

4.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当提及会计恒等式时,一般指的是等式(1),而非等式(2)。原因是:等式(1)是等式(2)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等式(1)就不可能有等式(2),等式(2)的结果又直接服务、作用于等式(1)。因此,可以说等式(2)源于等式(1)又回归于等式(1),即经营成果以资产为前提,且不论盈亏,最终归属于所有者。因此,等式(2)对等式(1)的影响可以表达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4)

此时,当利润不为零时,等式(1)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3要素中,至少有一项会因为利润这一要素的加入而发生或增或减的变化,但恒等关系不会改变,改变的只可能是等式两边的金额。

5.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将等式(4)中的利润按等式(2)展开,并将各类要素按其对应的账户性质进行归类、移项,于是就得到等式(5)。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5)

当然,生产经营过程中还会发生不影响利润的经济业务,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3要素之间或某一要素内部发生增减变化,但这并不会改变等式(5)的表现形式,可能改变的也仅是等式两边的金额。

这样,会计扩张恒等式便将动态与静态的会计要素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等式(1)反映的某一个时点上的原财务状况发展到了另一个时点上的新财务状况,并以此形成会计主体又一轮生产经营的新起点,如此周而复始。

【例2-2】

用会计等式解析下列经济业务。

(1)2018年2月12日,企业收到投资者追加的投资500 000元,该款项已存入银行。

解析:该项经济业务使银行存款增加了500 000元,即等式(1)左边的资产增加了500 000元,同时等式右边的所有者权益也增加了500 000元,因此并没有改变等式(1)的平衡关系。

(2)2018年7月1日,企业用银行存款购买了一批机器设备,金额为100 000元。

解析:该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固定资产增加了100 000元,但同时银行存款也减少了100 000元,等式(1)左边一增一减,且增减金额相等。也就是说企业的资产内部发生增减变动,但资产金额不变,因此等式(1)仍保持平衡。

(3)2018年7月1日,企业用银行存款偿还所欠B企业的货款80 000元。

解析:该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即资产减少了80 000元,同时应付账款即负债也减少了80 000元,也就是说等式(1)两边同时减少了80 000元,等式(1)依然成立。

(4)2018年7月1日,企业向银行借款200000元的短期借款用于偿还已到期的5年期银行借款。

解析:该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短期借款增加了200 000元,而长期借款减少了200 000元,实际上是企业借新债还旧债。也就是说,等式(1)右边一个项目增加一个项目减少,增减金额相等,总金额不变,因此并没有改变等式(1)的平衡关系。 dge2WHeDkjuuPPJQLqtLsRbTvE6k2SXXUL4jfjE72NvxLyXXZTcSRB6ekdbCym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