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凭借强大的实力统治地球长达1.6亿多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它们不断繁衍生息,后代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个种类繁多的庞大家族。在这个家族里,成员特征复杂,外表千姿百态。那么,面对恐龙家族的诸多成员,古生物学家是怎样区分和识别它们的呢?
古生物学家们根据恐龙臀部的骨盆(科学上称之为“腰带”)的构造,将恐龙分为两大类:一类叫蜥臀目,一类叫鸟臀目。
鸟臀目恐龙的腰带为四射型,其肠骨、坐骨分别维持原来的两个方向,唯有耻骨分别向前上方和后下方两个方向放射排列,并且耻骨和坐骨排列保持水平方向。它们的腰带与现生鸟类的腰带相类似,不过它们跟鸟类之间似乎没有丝毫的演化关系。这类恐龙在恐龙家族中多属于体形中等的类群。
蜥臀目恐龙的腰带为三射型,其肠骨、耻骨和坐骨分别按照一个方向放射排列。它们的腰带与蜥蜴的腰带十分类似,所以它们得名“蜥臀目恐龙”。这类恐龙在恐龙世界里往往属于体形庞大和习性凶猛的类群。
如果将鸟臀目和蜥臀目恐龙继续往下划分的话,还有更多类别:
鸟臀目
1. 鸟脚类 :这个类别的成员都是植食恐龙,一般用两足行走,偶尔也有用四足行走的。它们的前肢比较灵活,可以用来抓取食物。它们的化石在恐龙化石中是数量最多的,在世界多地有发现。
2.剑龙类 :这类恐龙身躯庞大,通常用四足行走。它们的肩膀与尾部一般长有尖棘。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用来防御敌人的。其背部通常有两排用途不定的骨板,可能是用来求偶或者调节体温的。
3.角龙类 :角龙类恐龙通常头上长有各种不同的角。它们在各自体形上差别很明显,有的小如山羊,有的大如巨象。它们多以植物为食,很可能过着群居生活。
4.甲龙类 :这类恐龙体形健壮敦实,外表多披着厚厚的骨板铠甲,长有锋利的棘刺,有的种类尾部还长着尾锤,看上去就像危险的战车。
蜥臀目
1.原蜥脚类 :原蜥脚类恐龙在三叠纪晚期出现,是蜥臀目中出现最早的恐龙,一般体形较大,用后肢站立行走。从牙齿看,它们以植食为主,但不排除食肉的可能。还有人认为它们属于杂食类。
2.蜥脚类 :这类恐龙是原蜥脚类恐龙的非直系后裔。该类恐龙由于身体笨重,因此全部采用四足行走。在所有陆生脊椎动物中,它们属于体型巨大的种类,一般长着小脑袋、长脖子,大腿粗壮,尾巴较长,以吃植物为主。
3.兽脚类 :该类恐龙全部用两足行走,牙齿巨大、锐利,外形恐怖,性格凶残,是中生代恐龙世界的顶尖掠食者,一般位列金字塔顶端,处于恐龙食物链的顶层。
恐龙的腰带不仅决定了恐龙的种类,还影响了恐龙头部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