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血脉的延续,是爸爸妈妈的小天使,但小天使在成长过程中总容易生病,让家长们心疼不已。但这是孩子的生长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呵护孩子,先要了解他们的生长特点。
中医理论认为,脏腑娇嫩是婴幼儿最明显、最大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主要是指脾胃功能虚弱。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故脾胃是身体的基础和轴心。宝宝的脾胃虚弱,不能完全消化吸收食物,就容易生各种杂病。
中医所指的脾胃和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西医所说的脾胃只是单纯生理意义上的脏腑器官。脾脏,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具有滤血、造血、储血、免疫等生理功能;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储藏和消化食物的功能。
中医所讲的脾胃并不只是某个具体的器官,而是一个功能的概念。其中,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宝宝生病,十有八九是消化问题,而中医的脾胃功能包含了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的结合。可见,要想宝宝少生病,养护脾胃不可缺。
那么,脾胃是怎么打造宝宝健康身体根基的呢?我们可以把胃比作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把其中的营养物质分离出来给脾,然后把其余的部分输送到小肠。小肠进行清浊(指营养和残渣)的分辨工作,把残留的营养物质上输给脾,剩下的残渣运送给大肠。脾则把从胃肠吸收来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整个系统协调合作,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搭建身体健康的根基。
中医理论认为,0~10岁孩子最明显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行气未充,但生长迅速”。这也造成了孩子发生疾病的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这是由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脏腑就是五脏六腑,行气是指外形和精气神儿。小儿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肺、脾、胃比较虚弱,再加上小儿皮肤娇嫩,卫外功能薄弱,所以就容易罹患疾病。小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哭闹,然后就发热上火,精气神儿不足,病变就更容易传播开来。
另一方面,孩子又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生长旺盛,需要脾胃这个后天之本为其提供较多的营养物质,所以,相对薄弱的脾胃功能常常与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不相适应,出现多种脾胃失调的病症,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积食、便秘、腹泻等。
有些小儿肺气虚,就容易感冒、咳嗽、上火,抵抗力弱于大人。关于脾胃和肺的关系,中西医也达成了一致意见。
中医理论讲“培土生金”。脾属土,肺属金,根据五行相生理论,脾肺乃母子关系,补脾就能益肺。也就是说,肺脏系统出了问题,可以通过调理脾胃的方法来治疗。
西医分析结果发现,孩子容易过敏咳嗽或哮喘,是因为其消化道黏膜没有完全形成,吃进去的食物中的蛋白颗粒直接从黏膜穿透进入体内,身体的免疫系统误认为“敌人”来了,开始攻击它,造成免疫反应,即导致过敏咳嗽或哮喘等问题。也就是说,孩子肺部的病变,与脾胃虚弱或受损有莫大关系。
病从口入,绝对是至理名言。有孩子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只要稍微多吃几口甜蛋糕或者凉的东西,就容易咳嗽,然后就会感冒发烧。大多数孩子咳嗽、过敏、感冒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吃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使得脾胃受损,进而影响到肺,导致从消化系统到呼吸系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脾常不足”,也就是脾胃虚弱,是其最大的生理特点,需要家长们注意合理喂养、调护脾胃,才能保证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