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因为“早晨,睁眼醒来”而感到幸福

一旦年龄不断增长,就需要直面各种身体衰老。无论我们花费多少心力去保养,都无法阻止人体的各个“零件”在经年累月中老化。有时那些变化我们感觉不到,直到它发展成某种疾病才被知晓。这出其不意的造访,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无疑是人生的一桩大事。

我也曾得过大病,真的十分痛苦。疾病带来的疼痛、辛苦、不自由等诸多不便自不必说,更为折磨人的是永远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明天。

我们活着,自然而然地相信着今天之后就是明天。这些像珠子一样穿起来的“明天”,加起来就是“未来”。

虽然现在没来,但终究会来——正因为这么坚信着,才会憧憬遥远的明天,“今年去泡温泉吧”“等孩子长大了”“等我退休了”等等,这么想着,总能够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明朗。

当然,平常我们不会无端想什么“也许不会有明天了”。但身患重病时,我们曾经坚信的“今天之后就是明天”这一信念,就将烟消云散。

虽然现在真真切切地活着,但前方是否有明天却未可知。这个世界的明天也许会来,但在那里,也许就再也没有自己了。

荷兰精神病理学者Gerard J.M. van den Aardweg曾写过:“患者被拍打在无时间的岸边。”(《病床心理学》)不再有到“昨天”为止那样平稳的时间,也没有与未来相连的“明天”,这个没有时间的岸边,分外孤独。

十二年前的一个凌晨四点,我被救护车拉到了医院。

“是心肌梗死,十人中有两人会死亡。”

也许是我过于惊慌失措听错了,但如果是确定有生还的希望,恐怕医生也不会这么直接地告知病人。但即使如此,当我得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时候,还是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当时,我五十岁,女儿还在上高中,儿子也刚考入大学。孩子们的未来会如何,自己也许再也看不到了。我至今依然记得那种感觉——死亡,是多么孤寂的事。

幸运的是,我保住了生命。当自己不再确认明天是否会来的时候,夜里我会害怕入眠。因为一旦闭上眼睛睡着,也许就没有机会再次睁开眼了。在熄了灯的病房,我独自凝望着死亡的深渊。

无法入眠的夜晚,我选择了服用安眠药。虽然人们对服用安眠药一事褒贬不一,但因为对死亡的恐惧和失眠让我身心俱疲,本来就一无所有了,所以我很感激医生愿意并迅速地帮我开处方。

服下安眠药,我就像关上了某个开关,转瞬就进入了深度睡眠。早上,睁开眼,能感觉到些许幸福。

“今天也睁开眼了。至少今天我还能活着!”

这种喜悦,是在患病之前从未体会过的。

虽说如此,但白天我既不读书,也不听音乐。最初那些天,连自己翻身都是不被允许的。

这种状态,到底要持续到什么时候?自己什么都干不了,总给家人和其他人添麻烦。我问自己,这样活着到底有何意义呢?

我想,那些因为遭遇事故而被剥夺活动自由的年轻人,那些不得不被人看护的人,应该也能体会到跟我一样的感受吧。

我们容易把自己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当作生产率。当我们接受了死亡的恐惧感,接下来等待着我们的,就是自己什么都干不了,既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的绝望感。

但是,突然有一天我想到了。如果现在住院的不是自己,而是我的家人或朋友呢?

我一定会急急忙忙地赶到医院吧?而且,无论对方多么严重,即使连意识都没有,只要能看到他活着,一定也会非常感恩吧。

由此看来,自己这样活着,也一定能给他人带来相应的喜悦——这样想着,我渐渐地恢复了些许平静。 HFklmZTO1loorwQHdQM6/M0V/G1Ajt4pHD0aSMcSsxmOhIlVMllMuqkiaiHiHo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