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写给工资低、任务重、压力大的职场新人们

如何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如何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如何从职场小白迅速成长为职场精英?

作为职场小白,你需要知道几件事。

去年我在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带团队。看到新人们工资低、任务重、压力大的时候,我经常会反思,这份工作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值得做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最近面试了两个新人,一个工作了两年,一个刚刚踏出学校大门。

工作了两年,有点经验的,在想要高工资和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之间举棋不定。

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在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要找什么样的工作的问题上,迷茫无措。

出于这些原因,我认真回忆了下自己刚毕业时的情景,试图去找自己一路走来坚持不懈的原因。有几点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1.兴趣爱好是职业的第一步

因为自己一直喜欢读书,写文章,在学校开始实习的时候,就希望能找一份跟文字打交道的工作,那时我还没想过做图书编辑,觉得做文案编辑、杂志社编辑、网站编辑都是自己的职业可选项。

第一份实习工作是在北京一个非常偏远的文学杂志社做编辑,每天筛选五六百封投稿邮件,负责选稿和文字校对工作。刚开始做得很起劲,早晨起来读英语,白天拼命工作,晚上回去读自己喜欢的书。两个月之后,发现工作只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工资短期之内不会有什么增长,可供自己学习的空间也很有限,未来前途渺茫。当时有一种“庙小容不下自己这尊佛”的感触,爽快离职。

误打误撞去了当时某家还不错的图书公司做编辑,试用期没有五险一金,工资2500元,到手的工资2000元左右。当时跟着一位老师做《胡适文集》,他只教我怎么用Word分大小标题,做文字校对,之后什么都没再教过我。以至于后来我离职的时候,都不知道图书编辑到底在做什么。

我在自己的工位上安静地看了两个多月的《胡适文集》,也不亦乐乎。

那个时候策划选题、图书设计、营销推广,都还离我很遥远,对我来说,这些完全属于一个陌生的领域。没有人教过我这些,我也不知道这份工作还有这么多技能需要学习和探索。

当时同班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一个进了港企,转正月薪4500元;一个进了国企,月薪3500元。其间父亲身体不好,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因素来来回回的刺激,让我不得不慎重考虑,自己到底是要钱,还是要自己的爱好。

我去过同学所在的港企公司,在王府井的东方新天地里,很大,人很多,环境也很好。我心里很羡慕,觉得自己也要去这样的大公司才行。

告别《胡适文集》的那天,我从那家图书公司一路哭着走到地铁站。我打电话给最好的闺密,问她:为什么人不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为什么自己会那么穷?

后来我果然去了一个高大上的公司,也很受重视,工资涨了点,工作得心应手。只是工作内容我不喜欢,公司同事都很新潮,我的桌子上出现一本《语言学概论》,会吓他们一跳,“这是什么鬼?”

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做了图书编辑。去了一家在当时图书行业很有名气的图书公司,月薪3000元,工作内容是自己喜欢的,同事和领导都很友好,公司文化氛围也很好。一直到这个时候,我的职业生涯才算正式开始。

找到自己喜欢的,待遇又能接受的这份工作,历时9个月,有很多次我怀疑自己的能力,差点放弃。

其间有的同学从北京回了老家,有的同学工作称心如意,唯有我,不停地换工作。不是喜欢的工作没钱,就是可以赚到钱的工作不喜欢。当时住在天通苑六间隔断房的其中一间里,躺在床上怀疑人生……一次次怀疑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当饭吃,又一次次不甘心想再试一试。

不管心路如何坎坷,生活如何艰难,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从踏出学校到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历时9个月以后,我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可是,兴趣爱好,真的仅仅是我们职业生涯里的第一步。

2.好待遇,不如好平台

我告别《胡适文集》,去了一家团购公司做新媒体运营。在这家公司辞职的时候,领导说可以给我涨工资,让我别走。

给我加的工资,比我要去入职的图书公司的工资要高一些,可我还是执意要走。

因为我知道,这个平台不适合我,与钱无关。

我要入职的这家图书公司,在当时如日中天,出了好几个百万畅销书作家,公司做过的名家明星作者,让我眼花缭乱。我什么都不会,但看到公司书架上摆放的那些书,我知道我来对了地方。

当时,我是那个部门年纪最小的编辑,其他编辑都很有经验,并且都有自己的特长。要么是在图书装帧设计上比较下功夫,要么是选题能力很强,有的校对稿子校对得非常好,有的很擅长与领导和其他同事友好相处……我是一个“小白”,既然我想留在这个平台,那就要苦干。

你以为你初到公司,只是不会做大事吗?不,你首先要熟悉的是公司里这份工作的基本流程。流程这东西,只要在公司待了一两年的同事,都很熟门熟路。

自己不会,就要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当我发现每天只问一个人,对方会表现得不耐烦的时候,我就向不同的人请教问题。当时部门有11个人,一个总监,一个项目经理,一个主管,剩下的7个编辑,都是我可以请教的对象。

不得不说,图书行业里的人和事相对比较简单,人心都不算太复杂。大家都很善良,觉得你是个新人,年纪又小,爱学,只要有时间,多数人都会帮你。

一年时间里,我用3个月学会了做流程,同时在这3个月里,弄明白了自己工作的内容,剩下9个月,用来苦干。一年后,我任务超额完成,做了公司里最年轻的项目主管。

我的工资在一年后,从月薪3000元,变成了月薪5000元。

接下来第二年,我的月薪加提成平均每个月是7000至8000元。我开始和一些同学在收入上拉开了点距离,并且在这个行业里找到了自信。因为我有的不仅是当下的归属感,还有对未来长远的规划,我知道自己没了这份工作可以做什么,或者说,也许有一天我可以不用给别人打工,自己开公司,这个念头是在那个时候萌生的。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这门手艺,是有机会、有能力去独当一面的。

两年后,我迎来了自己工作的“瓶颈期”。

我有两个选择,要么坐吃等死,要么跳槽。

我对当时的公司非常有感情,因为我觉得那是我真正找到自我的第一份工作。

可我的野心很大,我不想坐享其成,也不想做井底之蛙。

犹豫了几个月,最终我花了两周时间在工位上看完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我就离职了。

那个时候我刚25岁,我不想熄灭自己内心对做书的热情,也不想过太安稳的生活。

虽然那家公司很好,但已经满足不了两年后的我。同事很好,领导不错,平台到了发展的“瓶颈期”,我还是选择离开。

现在的是一个让我看不到天花板、人才济济的公司,会让我一边卑微,一边亢奋。我卑微的是自己还不够好,前路还很长,追上他们还要很努力;我亢奋的是前面的挑战还有很多,工作不会那么枯燥单调。

平台选对了,剩下的就是拼命努力。

所以选对能够装得下我们的野心,又能够给我们公平回报的平台,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3.好平台,不如好领导

我第一次做《胡诗文集》的那家图书公司,当时规模也不小,只是带我的领导只想自己安身立命,从来不愿意教我什么。每天只是让我看稿子,从不告诉我怎么出去找作者,怎么做策划,怎么销售。

后来遇到过一个很“事儿”的直属上司。

他定的规矩很多,每天、每周都有填不完的表格。发给他的文件,都必须命好名、标上日期。

当时做的很多事情我都很不解。

为什么回复公司老板的邮件要写那么多字,说那么多废话?

为什么每天、每周要填那么多表格?

为什么要去巴结那个跨部门看起来很讨人厌的总监?

为什么一个作者简介,要改十几版?

我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每项工作在我心里都变成了大大的问号,“为什么”?

直到我自己开始带人,看到工作室里的小伙伴被我指挥得团团转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不仅要让他们做事,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也才明白当时那个看起来很“事儿”的直属上司让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事出有因:

给老板谨慎地回复评估邮件,才能显示出你专业度的深浅;

每天总结和每周总结,都是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工作进度,及时完成任务;

跨部门的总监是专门帮我们销售图书的领导,掌握我们的书能卖一万册还是两万册的生死大权;

一个看似简单的作者介绍,市场上会有不同的版本,好的简介可以抓住读者的眼球;

至于他连文件名都要规定,是因为他接收到的文件太多了,到了第二天可能就会忘记,或者找不到。

于是,我开始告诉工作室的小伙伴,你们虽然每天都很忙,但是你们必须明白每天在忙什么。你们必须明白,我让你做这件事或者那件事是为什么,这件事在某个环节里充当怎样的一环。把所有的环节都搞明白,并且拥有全流程的把控能力,即便是忙,也不会是瞎忙。

此前带过一个1995年出生的实习生,每天把他累个半死。半年之后,他辞职了,后来他找了一份自媒体工作,月薪7000元,比当时在我们公司多了2000元。

丹丹说,这不挺好吗,人家累死累活地为你工作,拿那么少的钱,换一份工作,挣得多了,还没那么累。

其实我心里最后悔的是,我没有告诉他,他的工作到底在做什么,没让他真正了解图书编辑是怎么回事。在领导告诉我说,“七月,你要把自己学到的、拥有的所有本事,都教给他们”之前,我潜意识里还没有这回事。我觉得人只要努力就会自己去学,不懂的事情自己会去问。只要自驱力比较强,任凭他去做就好了。

他走之后,我才发现我错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我不能让他们一入职场就扎进快节奏的工作中,却不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做。

或者说,我不仅要告诉他们怎么做,还要让他们拥有会做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成长。

领导也跟我说过,我最关心的是你们的成长。有一天你们不在这个公司了,你们学到了什么,出去能做什么,能有怎样的前途,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职场里,有人教你和没人教你,很重要。你的领导,决定了你在最短时间内能够学到什么,会有怎样的进步。

如果你拥有超强的自学能力,领导不教你,你也能够在这个大平台里学到很多东西,快速成长,这是你的本事。而如果你需要有人带你,可你对你的领导来说,只是个打杂的,跑跑腿、复印文件、买咖啡、寄快递,这个时候,即便公司是个好平台,你也要慎重考虑,是否还要继续在这样的公司里做下去。

4.成长空间大小比工资多少更重要

有的新人初入职场,会觉得工作压力大,活多钱少,慢慢地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我想说的是,那你的关注点可能错了。你要关注的不是做了那么多工作,你为什么没钱,而是做了那么多工作,你到底能学到什么,你的成长空间有多大。

除非你是海归,高学历硬技能,直接进入高精尖的公司,工资从年薪算起。

否则不管哪个行业,哪个公司,刚入职的你都不可能有很高的工资待遇。不同公司工资待遇的差距不会太大,一般就是多出500到1500元。

职场和人生一样是分阶段的。而其中的好坏,是由你的成长决定的。

你学习能力强、进步快、成长比别人快,慢慢地你就会与那些学习能力差、进步慢、成长慢的人拉开差距。

这个差距一年之内可能看不出来,不过是你月薪6000元,他月薪8000元的差距。可是两年之后,你回头看,那些当初和你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快速成长之后,可能早已经把你甩出几条街了。

因为不知不觉,他完成的业绩比你多,比你更受公司的重视和领导的认可,比你前景更加宽广。一年前只是2000元钱的差距,可能两年后,就是几十万的差距。

就像上面我说的那个入职港企的同学,他在那个港企做了两年,月薪一直是4500元,两年之后,月薪涨了500元。虽然最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比他赚得少,但两年后,我比他赚得也没多多少。3年、5年后,我的收入确是他的很多倍了。

从一个职场小白,到驾轻就熟,到思辨,到不断地给自己挑战。你要做的不仅是比别人有经验,还要比别人专业,比别人更有创造力。

经验靠积累,专业靠学习和打磨,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只能靠你自己。

当你选择了一个看不到“瓶颈”的大平台,你要做的就是这些:

拥有经验,成为所属行业里专业的人,拥有创新的能力。

当你拥有上述这些技能,拥有真本事的时候,你的收入一定是不断递增的。

5.喜欢不够,还要热爱

最近面试了一个23岁的小姑娘,我问她为什么选择做图书编辑,她说自己喜欢读书、写字,所以想做编辑。

我跟她说,图书行业跟其他行业不太一样,需要你沉住气,耐心打磨。

你如果只是喜欢书,喜欢文字,现在有很多平台都可以满足你的喜欢。

比如“得到”的每天听书,也在做书的内容,和文字打交道;

比如“喜马拉雅FM”的付费课程,也是要找作者,策划课程,跟内容打交道;

比如自媒体“十点读书”的公号运营,也是找文章,写文案,培养作者。

包括我工作室的小伙伴,他们每一个都是喜欢读书,喜欢文字的。可是我觉得喜欢还远远不够,喜欢会被眼前的利益动摇,会被其他相似的行业动摇,而你只有真正爱一样东西,才会不遗余力。

当然热爱不是凭空来的,是你与它朝夕相处,一步步磨合出来的。

你因为做了一本装帧设计很美的书,觉得很有成就感;

你因为签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作家,开心好几年;

你把一个不知名的作者的书,做成了畅销书,证明了自己挖掘作者的眼光;

你因为做书结识了某个很投缘的作者,他成为你的朋友、人生导师,或者知己,你觉得三生有幸;

你为自己给图书市场添加了一本署着你名字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书而感到骄傲,为过程中的艰辛和折磨无怨无悔……

在这个行业里,大家提到你的名字,就赞不绝口,知道你做了很多畅销书和有价值的书;

在公司里,你游刃有余,不管是领导还是跨部门的同事,都非常认可你的能力;

在生活中,你因为工作的收入过得体面而轻松;

在爱情里,你的执着和努力,得到了另一半的鼓励和肯定……

这些都是你热爱它的缘由。

而现在你可以仔细想一下,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有没有给你带来过以上的欣喜和满足、赞扬和认可。它以此证明,你有没有把你的事业做好。

你不会因为今年流行做电影,就转头去做电影;不会因为明天兴起新媒体,就要去做新媒体。

因为它就像你慢慢哺育的孩子、掌心中的宝贝,你想要看着它长大并且长成美好的样子。

也许你要辛苦好几年,甚至很多年,可是有时候我们大部分人,可能会工作一辈子。

不管你是给别人打工,还是给自己打工,能够找到一份自己永远无悔为之努力的事业,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6.不要变成温水中的青蛙

在职场中,我最怕遇见的就是这种人:他们不冷不热,咸淡相宜。

你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你不让他们做的事情,他们也绝对不会主动去做。

他们在公司里,业绩不算垫底,但也不可能会冒出头来。

工作不讨厌,但也不会喜欢。有温度,没热情;有行动,没效率。

他们不管是一两年还是三五年,变化都不会太大。

这种性格使然,或者家庭条件使然的人,是最难被改变也最不愿意改变的人。

记得一个同事跟我说,七月你招人,要招自尊心比较强的人。这样的人,他自己就不允许比别人差。

而放眼去看,一个公司里,成长最快、最受领导喜欢的,也就是那种自尊心比较强、自驱力比较足的人。并且这样的人,大都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有很大的进步,成为公司里的佼佼者。

比起抱怨自己工资太少、压力太大的职场新人,我更担心的是变成了温水中的青蛙的人。

新人抱怨工资少,也许还会为之努力,想着多做一些事情,去更好的平台发展,拥有更多的回报。

而温水中的青蛙,只是雷打不动,循规蹈矩,索然无味。这种人,即便遇到了好平台,有了一个好领导,也不会有什么起色。他不想动,不愿意动,毫无办法。

所以在面试新人的时候,我会跟他们说,你没有经验我不在意,我在意的是你有没有学习的能力和欲望。

7.永远不要说“放弃”

人生不进步,就是退步。

你没有找到一份好工作,你要放弃;你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但是赚不到钱你要放弃;你的领导很差劲,你想要放弃……而我想说的是,任何情况,都不是你选择放弃的理由。

你不喜欢的工作可以换,你不喜欢的领导可以换,你不喜欢的公司也可以换,但你不能消磨内心的意志,让自己成为一个很丧的人。

你觉得大公司不好混,要去小公司。你觉得这个行业不好做,要换个行业。

你觉得北京混不好,放弃了,回老家。你回老家之后,混不好,要回农村。

人生就是在你打算要放弃的时候,开始一步步走下坡路,你松了一口气,就还想再松一口气,再松一口。

于是,“梦想、追求、努力、成长、幸福”这些词,将彻底和你的人生无缘。

年轻的时候虽然辛苦,可幸好我们还年轻。有体力,有精力,有时间。

所以,“Never say give up.”(永远不要说放弃。)

总结:

1.工作从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开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职场第一步该怎么走,那可以先从你感兴趣的行业入手。

2.去有实力的平台发展:最好是建立在你已经拥有了一些工作经验的基础之上,可以试着跳槽,去更有实力、更有发展前景、更专业的平台工作。

3.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导:有的公司平台很好,但你的直属上司跟你气场不合,也会影响你的水平发挥,以及工作效率。

4.成长比薪水更重要:薪水只是暂时的,但成长是不会止步的。

5.把工作变成自己喜欢的事业:如果你把这份工作当事业去做,眼界就会不一样。你做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还是关乎你未来发展的终身事业。

6.找到自己的人生底线:可以进,可以退,但千万不要不进不退。 做一个普通人会很幸福,做一个优秀的人也会幸福,唯有高不成低不就的人,人生会比较难过。

7.“坚信定律”你值得拥有:人生其实就是我们自身和自己的内心博弈的过程,你正,它则正;你负,它则负。心理学中的坚信定律说:“当你对某件事情抱着百分之一万的相信,它最后就会变成事实。” r0ZpxM7G5Ek+3raZTShGsc3FypBW9bQEnUc9bOgzg2MYkYvWZfuUmNhsG193TwX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