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处:明代《古今医统大全》
使用年限:500年
主要成分:柏子仁、党参、炙黄芪、川芎、当归、茯苓、远志(制)、酸枣仁、肉桂、五味子(蒸)、半夏曲、炙甘草、朱砂
总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安神。心气虚寒引起的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乏力
典型征象:失眠,乏力
这种失眠的人,虚的成分重一些,和上面因为阴虚,因为心火盛而出现舌头红的失眠不一样;需要吃柏子养心丸的失眠的人,舌头颜色是淡的,即便睡着了也是多梦的,而且容易受惊。平时显得没精神,没力气,稍微运动就会感到心慌,而且有点响声就被吓一跳。常说的“一惊一乍”的,俗话说是“胆小”,实际是“心虚”,所以药里用了黄芪补气。和前面安神温胆丸的那种“胆寒”不一样,那种“胆寒”的人是害怕黑暗,害怕独处,这种心虚的失眠人,是经不起突然的惊吓的,一点小声响也能把他们吓一跳。
西医学在谈到治疗失眠时,是提倡身体保持适度运动的,因为只有身体运动到对蛋白质构成消耗了,身体就会通过神经调节把身体的亏耗报告给大脑,大脑就会自动延长睡眠过程中的“慢波睡眠”时间。
人的睡眠是分“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的。“慢波睡眠”是我们睡得比较沉的那个阶段,在那个阶段人是不做梦的,也是身体的蛋白质合成修复的时间。如果一个人虽然睡着了,但是总做梦,而且醒了之后能清楚地复述梦的内容,那他醒来前一定处于“快波睡眠”中,甚至整夜都处于这种睡眠中,他睡醒了也会说不解乏,这样的睡眠质量就差,对身体的修复作用就差。
人一旦运动到一定程度,大脑可以主动地调长不做梦的那个睡眠时间,失眠的人容易入睡,而且容易进入深睡眠。比如你去滑雪,之后再泡个桑拿,即便之前你是个失眠者,我想那天你一定连做梦的力气都没有了,睡得非常好。
但是,这个办法也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这人本身就已经很虚弱,本身就到了要吃柏子养心丸或者吃“归脾丸”的程度,他反倒会越累越睡不着。这种身体劳累后反倒加重失眠的人,如果有这个特点,就是典型的脾气虚了。
中医对脾气虚有个诊断标准,叫“烦劳则张”,就是劳累之后症状加重的意思。比如神经性头痛,累了之后疼;比如发热,下午或工作强度加大后体温升高,包括累了之后反倒睡不着的失眠,都是“烦劳则张”的表现,都属于脾气虚,都要补,柏子养心丸其实就是给这种人预备的。这种人如果失眠程度轻,可以吃人参归脾丸,失眠程度重,就该吃柏子养心丸。但无论哪种,都不可能今天吃了晚上就睡踏实了,都需要两三天的过程,因为补气是需要时间的。
这种药有水丸和蜜丸之分,如果是水丸,一次吃6克,如果是蜜丸,一次吃一丸,一般是一天两次。这个药里有肉桂、党参和黄芪,所以还是性质偏热的。除非气血很虚的人,有时候是会上火的,口干,口疮,甚至牙龈肿痛,这个时候可以用凉水送服,或者将药丸溶化之后放凉了再吃,也能稍微牵制一下热性。因为是通过补养达到安眠的结果,所以应该吃上一两周才可能巩固疗效。
人们都觉得中医是治慢性病的,事实上,如果没有中医治疗急症的药物,中国人怎么可能在一次次的瘟疫流行中劫后余生,繁衍至今?“驱邪外出”就是中医应对急诊的大法之一,众多性味苦寒,作用直接的解表、清热,祛火、化瘀药物就是先人使用娴熟了的“急诊用药”。要保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干净,要“安内”就得“攘外”。中医的“攘外之法”和驱邪经典药,不仅直指外界的侵袭、伤害,还包括身体异常时产生的“异己”,对它们的驱除也就是更高层面的自我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