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味地黄丸
四十多岁男人该吃的保养药

最早出处:宋代《小儿药证直诀》

使用时间:890年

主要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典型征象:腰酸腿软,消瘦烦热,头晕耳鸣

再没有一种中成药比“六味地黄丸”更家喻户晓了。

这个药的组成很能代表中医和中国哲学的主旨:和谐、平衡、中庸。其中就六味药,三味补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味泻的:茯苓、泽泻、牡丹皮,谓之“三补三泻”。之所以如此平和,因为这个药在一千多年前是开给婴幼儿的,出自当时的儿科专家钱乙之手。钱乙的这个方子是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那里变通而来,因为是给孩子用的,所以去掉了肾气丸里的附子、肉桂之类大热的药,仅仅保留了最平和的六味。

据说康熙四十九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时任“江宁织造”,患病两月未愈,卧床不起。康熙获知后,亲赐六味地黄汤给他,曹寅遵旨服药,很快就痊愈了,后来又继续服用六味地黄丸,身体健旺胜前。可见,那时候人们已经开始用六味地黄丸来养生了。

男人过了四十岁,只要不是那种白胖白胖的阳虚体质,很多中医都会推荐他们常吃六味地黄丸,因为阴虚是现在人最普遍的现象。

年过四十的男人多有肾阴虚

钱乙用这个方子治疗的是先天不足的婴幼儿,这种孩子一般是早产或者生下来体重很低,因此发育得总比其他孩子晚很多,说话、站立、走路、长牙、长头发都晚,中医叫“五迟”。

孩子的发育首先是由先天决定的,在中医就是“肾”决定的。肾是生命之根,根基不牢,树自然长不繁茂,所以要通过补肾帮助他的生长。这个肾虚,虚的是肾阴,而不是肾阳。所谓阴,就是指物质基础,具体到早产儿的肾阴,就是先天的体重、津血等都不充足,所以要补也是补肾阴。阴是阳的基础,阴是物质,是功能,没有阴,阳就无从点化,类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阳是巧妇,阴就是巧妇要煮的米,没有米,巧妇也就没法做饭。所以对先天不足的婴儿来说,补肾阴是第一位的,通过补肾阴来帮助、促进他的生长发育。

但给婴儿补肾阴、促发育的药,怎么会用到四十岁以上的男人身上了呢?因为四十岁以上的男人,普遍有阴虚的问题。明代名医王纶的《明医杂著》中就说过了:“补阴之药,自少至老,不可缺也。”意思是,补阴的药要常吃,从年少到年老,不可或缺。所谓年少,就是指肾阴还不壮实的阶段,比如早产的孩子,年老就是肾阴已经消耗的阶段,四十岁之后。这两种情况分别处于人生的两头,从客观效果上看,都是肾阴虚,所以治疗办法可以是一致的。

为什么男人过了四十消耗的是肾阴而不是肾阳呢?

金元时期的名医朱丹溪有句话“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在他眼里,人体的阴容易虚,容易不足。所以朱丹溪为此创立了“滋阴”疗法,成了“滋阴派”的开山。之所以“阴常不足”,就是因为人非常容易“上火”。这个上“火”,不只是我们日常说的吃了辣东西之后起口疮,大便干的“火”,那是一种原因单纯的胃火,这个导致人阴虚的“火”其实就是功能的暂时过盛。

中医讲“气有余便是火”,气是功能,功能有余了,过剩了,用不完了,就要以“火”的形式发散出去。这在生活中也可以理解,所谓“无事生非”,就是没有事情可做,功能自然富裕了,就要找个缺口消散出去,可以是“生非”,也可以是“上火”。有个“蔫人出豹子”的谚语,是说一个很内向的、平时不言语的人,却经常做出惊人的事。比如报道过的灭门案、凶杀案的凶犯,平时都很蔫,可能这种蔫、不言语使平时积蓄的郁闷无处宣泄,最终爆发的力度就要大,就会做出惊人的事。

我之前出的一本书《不上火的生活》卖得很好,读者说因为他们总是“上火”,想买一本相关的书看看。为什么我们总会功能有余,总“上火”呢?就是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变动的时期,和以前的人比起来,我们要应对的事情太多了。

“上火”的人都有体会,熬夜加班,坐火车出差之类工作的都可能“上火”,很快就发现长口疮了、嗓子肿了。这很正常,因为无论是熬夜还是出差,都不是你的常态,你的生活突然就被一个不同寻常的事件改变了,生活的节奏改变了。为了应对这种改变,身体就要调遣出潜能,这个潜能一出来,你的功能就富裕了,还是那句话,“有余”了就容易“上火”。

如果你长年上夜班,每周都出一次差,你肯定不“上火”了,因为身体已经习惯这种规律和节奏了。相反的,你如果突然不出差了,或者突然改上白班了,可能反倒上火了,因为你的身体对突然平静的生活已经陌生了,也需要适应。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一放假、一退休就开始生病,就是身体对一种不适应的生活处于应激状态,忙惯了的人,休息对他们来就是一种不适应。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只要你生活在世上,每天都会遇到新的事情,所以总有机会“上火”,只是火大、火小的区别。年过四十的男性,经历了四十年的生活洗礼,迎接过很多刺激、变化,早就“上火”无数了,因此就到了阴被“火”耗竭的年龄。这个时候的男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阴虚,和出生时先天不足的婴儿的肾阴状态是一致的,所以要用补肾的药慢慢补充。

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已经是很多慢性病的保养药了,比如结核、肝炎、甲亢、糖尿病之类的,不论男女,只要是慢性病后期,有阴虚症状时都可以服用。中医讲“久病无实”“久病必虚”,意思是,到了后期的慢性病,是没有火可以去的,是虚证,需要补了。特别是消耗性疾病,比如肝炎、甲亢、糖尿病,始终是对人体阴精的消耗,到了后期阴虚的可能就大,阴虚到一定程度还可以殃及阳气,可以阴阳俱虚。所以赶在阳虚之前服用六味地黄丸,也是对病情的遏制,对体质的恢复,只是这种恢复是个慢性的过程,不是吃一两周六味地黄丸就能显效的。

需要说明的是,六味地黄丸的服用者也应该是阴虚的,如果是白胖白胖、一动就喘的肾阳虚,就要吃金匮肾气丸。如果吃六味地黄丸就是治反了,至少会贻误对肾阳虚的治疗时机。

虽然六味地黄丸是平补平泻,但毕竟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如果脾胃功能不强,最好间断地吃,长期连续服用的话,就会影响胃口了。

什么样的人才会不“上火”

想要不阴虚,首先要不“上火”,才能使人体珍贵的阴精不被“火”消耗。做到这一点有难度,因为人每天都可能遇到变化,遇到变化只要动心了、情绪波动了,身体为适应这种变化就要调遣出多余的功能,就可能“上火”。所以有“心静自然凉”的说法,“凉”就是不“上火”、不伤阴。怎么才能心静?首先是“无心”。

“病”字下面是个“丙”,古人造字时为什么选“丙”而不选“甲”或者“乙”?因为“丙”在中国的天干中,和“火”“心”相对应,古人在他们的生活经历中已经发现,人之所以生病和“上火”有关系,人之所以“上火”又和“心”有关系。也就是说,只要动了心,心里杂念多了,就容易“上火”,而“上火”就是万病之始。

有人给出过一个关于“上火”的公式:欲望-实力=上火。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只要欲望超过了你的实力,超过得越多,这个差值越大,你上的“火”也就越大。比如,你想买个两居室的房子,通过贷款能达到,这个欲望只比你的实力高一点点,这个欲望就成了你的希望,你会为还银行的贷款而珍惜你的工作,一点一点地接近希望。如果你还是你,却要买座别墅,通过贷款达不到,你又不肯放弃这个欲望,眼看着不交钱别墅就被别人买走了,这个时候你就只能着急“上火”了。因为你的欲望和实力差得太远,你的实力填不满你的欲壑,你上的“火”就很大。

所以,如果要想在现实生活中不因为所愿未遂而“上火”,首先要确定一个适合你的目标,不要让你的欲望过高,过高就是奢望,想满足这个奢望你除了抢银行,就剩下着急“上火”了。而很多疾病就是在“上火”或者是在“小火”的煎熬中罹患的。

我举三个例子。在中国的长寿者中,很多是得道高僧,他们都是“苦行僧”,风餐露宿,生活条件、医疗条件都不及世俗人。曾经有研究者给他们做体检,发现他们的很多指标都不合格。那种指标要是放在普通人的身上,早该住院疗养了,但他们却顶着这样不合格的指标活出了天年。

还有一个是老年痴呆病人。有统计显示,这种人如果不受到外伤,没有意外,他们甚至比痴呆前少生病,甚至可以活得比照顾他们的老伴、儿女都长。

另一个是癌症病人。有个很有意思的统计,发现一组得了癌症的病人后来又罹患了“精神分裂症”。这本来是雪上加霜的事,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去医院复查,发现和他们同时被诊断癌症的、精神正常的人,或是因为癌症的转移,或是因为放化疗的不良反应,都没有活下来,但这些精神病人,精神虽然仍旧是分裂的、错乱的,但他们身体里的癌症居然消失了。

这三个例子中的人有个共性,就是他们都是心宽的,甚至是“没心”的。只是高僧是通过修炼,精神病人、痴呆患者是因为疾病,但客观效果上他们都没有普通人常有的精神压力了,也就是把和“丙”对应的“心”拿掉了,病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要想不“上火”,不因为“上火”而阴虚,就要尽可能地没心没肺。所谓“心宽体胖”就是这个道理,而阴虚的人还真是少有体胖的,因为内郁的“火”烧灼掉了他们身体里的精微物质,特别是心思重、万事追求完美的人。

总觉得鞋底薄,腰发酸就是肾阴虚

经常有人会觉得足跟疼,特别是上年纪的人,第一个反应会是“足跟骨刺”,但检查之后却没发现骨刺,而且真长骨刺的话,一般会稍微偏一点。这种不是骨刺的足跟疼,是在足根正中间的地方,而且总觉得鞋底薄,总觉得自己的脚是直接踩在硬地上,被硌得生疼。这种足跟疼就是肾阴虚的典型症状。

中医讲,“肾主骨,生髓”,肾阴虚的时候精髓也就不足了,肾主的骨头因为内里的精髓不足、空虚而不能任重,所以一着地就疼。《临证备案》论治足跟痛曰:“虽系小病,治宜峻补。”就是说,虽然足跟疼看似小问题,其实已经是肾阴虚的指标了,就要补肾阴,至少需要吃六味地黄丸了。

除了足跟,腰腿的疼痛酸软等问题往往和肾虚都脱不了干系,但也分肾阴虚和肾阳虚。

如果是腰疼,没力气,而且疼的时候还怕冷,腰部自己都觉得发冷,这就是肾阳虚;如果是腰酸腿软,没有怕冷的问题,主要的感受是酸软,这个时候就是肾阴虚了。一个冷,一个酸软,对判断阳虚还是阴虚很重要。

很多人一说补肾就觉得是性功能不好了,都觉得一定是因为色欲过盛弄得肾虚了,其实这是狭义地理解了中医的“肾”了。中医的“肾”既包括生殖功能,还包括能量代谢,还包括神经系统。

中医还说“肾生髓”,而“脑为髓海”,如果高强度用脑,就会使髓海空虚,肾就要为此加班工作,也就会被累虚。因此,“肾虚”,特别是肾阴虚,经常发生在用脑过度的人身上,和前面说的心事重的人容易“上火”、阴虚是一个道理。

我们常看到电影里有这样的镜头:一个领导干部,熬夜写了一夜文章或者是修改了一夜的改革方案,黎明的时候会站起身,迎着旭日深出一口气,而且会用手捶捶腰……这个场景虽被用俗了,但是符合医学原理。这个时候他们肯定会腰疼,细问的话应该是空空的酸疼,这种疼和椅子、坐姿没什么关系,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而是他们因为用脑过度肾虚了。有这种腰疼的人一般都喜欢用手按着,喜欢热敷,这都是肾虚的标志。这种劳心用脑的情况如果持续,这个人不久就会出现阴虚问题,正好是“六味地黄丸”的适应人群。

六味地黄丸能治疗的阴虚程度是比较轻的,在它的基础上,还有两个中成药大补阴丸和左归丸。前者里面有知母、黄柏来清热,又加了龟板,这个药针对的是火很旺的状态,以降火为先了。适合吃这种药的人一般有足跟疼,甚至一睡觉就出盗汗,手脚心都发热,心情、身体烦热的现象,舌头也红而瘦,人也会相对地瘦,而且这种瘦是发干的。总之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的人要有明显的虚火症状,因为大补阴丸是清热在先,滋阴在后,清热力量很大。

至于左归丸,则是一点清热的药物都没有了,纯粹是补肾阴的药。如果你腰酸腿软得很厉害,而且还有头晕目眩,且舌面是很光的,但是又不像大补阴丸的适应人群那么有烦热的现象,就可以考虑以补阴为主,清热为辅,这个时候就适合吃左归丸。

·服用方法·

这个药有蜜丸和水丸两种,如果没有糖尿病问题,吃蜜丸更好。因为中医讲,丸者缓也,意思是蜜丸的作用缓慢而持久,慢性病适合服用蜜丸。一般是一天两次,一次1~2丸,空腹服用最好。

服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胃口不好的现象,看看舌苔也有腻的倾向,这个时候可以减少用量或者配合服用一点二陈丸,能减少补药带来的滋腻问题。

如果有糖尿病,可以选择水丸,因为水丸是不含糖的。

作用类似的中成药

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枸杞和菊花,是肾阴虚殃及肝阴也虚了的时候的用药。中医讲,“肝开窍于目”,“肾精液上注于目”,肝肾阴虚的时候,眼睛就要干涩,看东西就会不清楚,特别是不能长时间看东西,时间长了眼睛就发涨,觉得很累,而且还怕光,所以要用入肝经能明目的药。

还有一种药更有针对性,叫明目地黄丸,它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加了石决明、白蒺藜等。针对眼睛的问题,比如干燥性角膜炎、老年性泪腺萎缩、白内障早期等都可以使用。

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麦冬和五味子。麦冬是用来增加滋阴功能的,五味子是收敛的,这两种药如果和人参配,就是著名的生脉饮,现在已经有输液剂型,救治休克的时候可以用,可见其补益的力量。人参是补气的,另外两味药是防止精华进一步散失的,因此用了这两味药的麦味地黄丸也称“八仙长寿丸”,因为它的保养性质比其他几种地黄丸都要明显。年岁大了的人,或者大病初愈的人,体质很虚,走路就喘,而且往往是气阴双虚,就可以用麦味地黄丸来调养了。

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比其他几种地黄丸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性,虚火比前几种适应证要明显。适合吃它的人会感到头目昏眩,耳鸣耳聋,手脚心、胸口觉得发热,腰膝酸痛,男人有遗精,女人有潮热,而且两颧发红、发热,也会牙痛,但这种牙痛不是因为发炎,只是莫名其妙地疼,咬东西牙根没劲儿。

知柏地黄丸是“地黄丸”系列里清虚火作用最强的一个,因为知母和黄柏的苦寒特点,用起来也比其他几种地黄丸要谨慎。首先要注意的是,这种人的舌头一定是很红的,而且舌头的根部没有苔,因为舌根是属肾的,舌根无苔就是典型的肾阴虚的虚热。

耳聋左慈丸

耳聋左慈丸虽然在方名中没有“地黄丸”的字样,但实际上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磁石和柴胡之后组成的,是专门治疗耳聋耳鸣的中成药。

耳聋耳鸣有很多原因,有肝火的时候会耳鸣耳聋,气虚的时候也会出现。但耳聋左慈丸治疗的耳聋耳鸣,是肾阴虚引起的。它的耳鸣是细细的,像蝉鸣一样的声音,而肝火的耳鸣是轰轰的过火车一样的声音,从耳鸣的声音性质上可以辨别二者的区别。

耳聋左慈丸适应的耳鸣,除了声音细之外,人也有明显的阴虚,比如头晕目眩、身体偏瘦。而肝火引起的耳鸣,那种人火气很大,脾气急躁,舌头红的同时舌苔可以黄厚,他的耳鸣耳聋可能是因为突然生了一次气,发了一次火之后发作的,很多神经性耳聋都有这个诱因,有明显的肝火旺征象。而肾阴虚的耳鸣耳聋,往往在体质很弱的时候,以缓慢的形式出现,不会像肝火引起的耳聋那样来势汹汹。 J8mt7dBs5jVpAP9Q19PKzqk21+UnkU74KnHwADOoKgOvknZ1KTdQymAAdWZAaEs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