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补中益气丸
无名低热时该用的补药

最早出处:金代《脾胃论》

使用历史:980年

主要成分:黄芪、甘草、白术、人参、当归、升麻、柴胡、橘皮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典型征象: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

补中益气丸是由“补中益气汤”衍生过来的丸剂,后者是金元时期的名医、中医脾胃论创始人——李东垣的代表方子。李东垣之所以特别重视脾胃,乃至创立“脾胃论”,因为他当时身处金元战乱时期。我们看过的很多史书或武侠片,都是记录那个时代的动荡。百姓生活不安稳,颠沛流离,大多数人饥饱无常、居无定所,每个人都感到危机重重,这种背景之下,脾胃病就成了当时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中医讲,“火生土”,属于火的心,是属于土的脾胃的“母亲”,“母亲”生病了,一定会殃及“孩子”。动荡的年代中,人们的情绪肯定不稳定,就是中医里的“心”出了问题,因为中医的“心”和情绪有关。一个人心情好的时候,食欲、消化都会好,当一个人万念俱灰、哀莫大于心死的时候,他肯定是茶饭不思的。

“文弱书生”常备的药物

生活只要一动荡,身体中最先受影响的就是脾胃。脾胃就是西医讲的消化系统,它对情绪的反应比身体里的任何器官都敏感,因此,医学上甚至有“腹脑”的概念。这个理论提示着,人体的胃肠可以敏感到和大脑相比的程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教授迈克尔·格肖恩在他的论著《第二大脑》中提出:每个人都有第二个大脑,负责“消化”食物、信息、外界刺激、声音和颜色,这个腹脑就是位于胃肠壁的神经丛。

在一次手术中,中国的一位脑外科医生王锡宁发现,人体的脑组织外观上的皱褶,竟然与肠组织外观的皱褶惊人地相似……凡此种种都证实了消化系统,也就是中医说的脾胃是最容易受情绪、心理影响的。

比如我们已经坐在餐桌前了,突然听到一件悲伤的事情或紧张的消息,就算面前摆的是你最喜欢吃的菜,你也肯定胃口全无,这也是俗话说的“添堵”吧。试想一下,这只是一顿饭,如果好几年的时间,人始终处于这种紧张的、悲伤的、不安定的状态中,他的脾胃肯定要受到严重的伤害了。李东垣就目睹了当时的不安定生活对时人脾胃之气的影响,所以“补中益气汤”也就应运而生。

由此可见,适合吃补中益气丸的人,平时劳心劳神的比较多,长年的用脑影响了脾胃的功能,所以补中益气丸应该也是“文弱书生”常备的药物。

俗话说,“医如其人”。意思是医生看病开方的风格和医生的个性很相像。古籍上记载,李东垣为人周全,自律性强。有人不相信他的操守,一次请客时特意让妓女挑逗他,李哪受得了这个?把被妓女拽过的衣服扔掉之后愤然离席,恪守他的严谨气质。

他的方子也很像他本人,都开得稳健、周全、缜密,作为长期调养服用往往是安全的。如果要通过补中益气汤改善脾气虚的体质,要服用一两个月,因为脾气的伤害虚损也是“冰冻三尺”之寒,是漫长的动荡生活的恶果。

但是,如果仅仅按照补中益气丸药品说明书上的主治去使用,比如仅仅用这个药治疗胃下垂之类的因为消瘦导致的器官下垂,就损失了这个经典名方的珍贵价值。因为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对这个方的注释是,“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如果能理解这一点,很多难治病都可以用这个老药解决了。

不退的高热被补药治好了

“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这就意味着,“补中益气丸”还能治疗发热、心烦、口渴。大家会觉得,发热、心烦哪是虚的症状,分明是“上火”时才有的呀!

我举个与此相关的病例:有个离休老干部病了,发高烧,体温达到40℃,十几天不退,各种高级的消炎药都吃了,犀角之类昂贵的中药吃了,作用最大的清热退烧药也吃了,效果最好的时候也只退下去一天,第二天肯定又得烧回来。最后只能请各方中西医会诊,其中有个老中医,他就观察病人的举动,发现病人很喜欢喝水,发热喝水很正常呀,但是,他每次喝的水都是直接从暖壶里倒出来,而且马上就喝下去。老中医一开始以为暖壶不保温呢,用手一摸,水是开的、烫手的,病人居然要喝烫手的开水?就这一点,再结合之前各种清热去火药都不能退热的教训,老中医判断,他的高热不是因为体内有热,而是虚火所致,而且已经虚到了极点。他给这个病人开的药把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附子、干姜、肉桂。

这三味药的热性作用远大于补中益气丸,也是在病人元气衰微到已经非常危险的时候才用的药物,它们组成的方剂叫“四逆汤”。所谓“四逆”,是指病人的元气已经弱到了不能运抵手脚末端,导致四肢末端发凉的状态,中医称之为“四肢逆冷”。但就是这么一个热性极大的药物,却真的把一直不退的高热退下去了。至此,会诊的医生才意识到,病人久用清热药物不退的高热,内里其实是寒的,只是所有的医生都只看到了他发热这么一个征象,没有仔细观察。事实上,一个有内热的人,肯定本能上是要喝冰水解渴的,不可能咽下还烫手的开水,这也是中医“胃喜为补”的真实含义。

大家都知道“胃喜为补”的说法,很多人的解释是“馋什么就是体内缺什么”,绝对不是这个意思。问个女孩子,她可能永远想吃冰激凌,难道她的身体永远需要这种寒凉的东西?“胃喜为补”的真实含义是:身体会本能地选择它内里缺少的东西。关键是怎么理解这个“本能”,这个人去喝开水就是一种本能,至于喜欢吃冰激凌,那不是真正的饥饿的本能需求,仅仅是馋而已。喜欢喝开水这个细节已经暴露病人内寒严重的实质,有了这样的实质,才敢用附子、干姜、肉桂,也只有用了附子、干姜、肉桂,才能驱散蓄积已久的大寒,至于病人的高热,就是被这种大寒逼迫出来的虚热。

之所以说到“四逆汤”,是因为补中益气汤在李东垣手中的价值,也绝对不是常规的补脾胃之气,它还可以治疗类似上面那种发热的病症。

我有一个朋友,做网络的,很累、压力很大,人也很瘦弱,基本上符合补中益气丸主治的面黄肌瘦的特点。有一段时间她总是在下午发热,两三点钟就开始了,体温会在38℃上下,心里也觉得很烦,想喝水。一开始,她以为是办公楼的密闭环境引起的燥热,但是还不敢站在窗边,有点凉风就觉得发冷,本能上很怕风吹。很多女性都有这个现象,严重的可以几年内都持续低热,一开始还很紧张,担心是血液病之类的疾病,但到医院检查了各种指标都没发现问题,可是一到下午就开始发热、头痛,人也被烧得很疲惫。

和上面那个高热的离休干部的情况类似,都是因为脾虚、气虚导致了发热。你去问这样的人,如果哪天不忙,休息得好一点,体温可能就低一点,越累越容易发热,这更符合气虚的特点,就是李东垣所说的“身热而烦,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结果,她就是吃了半年的补中益气丸,无名的低热真的就消失了。

为什么想喝水?你细问的话他们想喝的一般也都是热水,因为脾气不能运化,不能把喝进去的水转为身体所用,所以往往是一边喝水,一边还继续渴,这就是脾气虚导致的“津不化气”,因为本质不是热,所以他们是不会想喝凉水的。

为什么发热?也是因为脾气虚,中气不足以达到体表,郁在里面出不去,所以就发热。他们的发热和感冒发热不一样,不是整天的,而是一阵阵的,有“烦劳则张”的特点。“张”就是浮越在外的意思,活动之后、疲劳之后气更虚了,固不住了,热就浮越在外了,发热就加重。李东垣对此的解释是:“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生长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荣卫,不任风寒,乃生寒热,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

为什么头痛?这种头痛有个特点,一个是早上起来就痛,因为早上是阳气刚升的时候,头是“诸阳之会”呀,必须有阳气的供养才能耳聪目明、头脑清新。这种气虚的人,本身就虚的阳气在早上能供给头脑的就更少,所以往往是早上起来就开始头痛,特别是起得猛、起得快的人,会痛、会晕,等活动一会儿就减轻了,因为阳气逐渐强大了,头痛就会好一点。但是到了下午,活动多了,又耗气了,阳气供养再次不足,头痛的问题又出现了。

所以,李东垣创立补中益气汤的时候,是指望它能“甘温除热”的,就是通过补药来退无名的低热。这一点是李东垣,也是这个方子最有价值的一点。

所谓“甘温”药一般是指补药。“去火”药一般都是性质苦寒的,如黄连、黄芩、龙胆草,它们能去的热、能清的火一定是实火,这种实热引起的发热一般是我们常说的急性炎症,比如上呼吸道炎症,一边发热一边想喝冷水降火。如果把这种苦寒药无论是开给前面那个离休干部,还是开给网站的女白领,他们的发热问题都解决不了,甚至会越来越严重,因为苦寒的药会更加折伤本来就虚弱的脾气,他们适合用的就是补中益气丸这样性质甘温的补药。

这种查不出原因的低热之所以在很多人身上迁延多年,即便他们知道是功能问题,也找了中医调理,但也很难治愈,就是因为不是所有的中医都能体会到补中益气汤中深一层的原理,也就更不敢在发热的时候开补药。所以,辨别一个中医的水平,可以靠两张方子,一个是能不能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发热,一个是能不能用“五苓散”治疗口渴,如果可以,就说明这个医生基本掌握了古典名方的真谛。

命中欠“土”的人会罹患重病

很多“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即便饭量和正常人一样,甚至比正常人吃得还多,但还是壮实不起来,或者索性是吃得多拉得也多。因为脾虚,不能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被身体吸收,所以食物只是穿肠过罢了。

脾胃被中医认定是“后天之本”,这是仅次于和我们很难改变的“先天之本”的肾的位置。因为“脾气一虚,百病丛生”,脾气虚引起的问题绝对不局限在消化系统,不仅仅是不长肉的问题,还可以殃及全身,由消化问题累及生命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否则中国人在造字的时候,不会将“土”字用在形容命运不济的“坎”字里,而“土”就是中医里的“脾”。“坎”是六十四卦之一,从“坎”字的结构上就可以看出寓意:“坎”就是“欠土”,是土不足。因为土不足,地下的石头就要显出来,路就会变得不平,才多了被称为“坎坷”的“绊脚石”,人走在这样的路上,稍不留神就要摔跟头。

中医的“脾”和土相对应,所以中医又称“脾土”。身体上的坎坷,其实最大的可能就是脾胃气虚,“后天之本”不足,“绊脚石”因此就要露出来绊脚了,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疾病就会发生。

比如,一场流感传来,同居一室的人,有的人患病,有的人无恙。再比如,几个人得了同样的癌症,治疗方法也大同小异,但有的人复发,有的人就不复发;有的人复发得早,有的人复发得晚,为什么?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自身抵抗力的问题,这个抵抗力就是中医的脾气。

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五脏,分别是有“职称”的,心是“君主之官”,就是全身的统领,而脾,则是“谏议之官”,专门监视异己、外敌,并向统领汇报的,相当于“纪检委”“审计署”。之所以有的人被流感传上了,有的人癌症复发了,就是因为他们的“审计署”失职了,也就是脾气虚了、欠土了,不能识别异己和外敌,所以就遇到了小到流感,大到癌症的“坎坷”。

韩国明星裴勇俊在2009年的时候,为了拍一本摄影集,亲自掌镜、捉刀,走遍韩国,终于推出了一本用他的背影做封面的旅游指南。等摄影集出版,他在发布会上公开露面时,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身高一米八的他体重只有130斤,居然暴瘦了20斤!

很快就传出了他病倒的消息:先是因为败血病昏倒在韩国,又因为低血压、低血糖,连在日本的访问也因病中止。回韩国恢复一个半月后,再次爽约某音乐会,原因是体弱的裴勇俊正是“甲型流感”的侵袭对象,他的主治医生嘱其深居简出。

裴勇俊算是韩国娱乐圈的奇迹了,成名后一帆风顺,唯独这次遇到了“坎”,这个“坎”就和他的暴瘦有关。因为脾主肌肉,肌肉的突然消瘦就是对脾气的打击,脾气会因为异常的消瘦而虚弱。我们听到过很多吃了减肥药之后先暴瘦,后暴亡的例子,年纪轻轻因为吃减肥药得了血液病或者癌症,大家都把责任推给了减肥药。其实,就算药物是假的、伪劣的,但癌症不会在吃药的两个月里突然出现呀,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始终潜伏在体内,被“审计署”监管的癌细胞,终于等到了脾气虚、“审计署”失职的时候,于是马上伺机作乱。癌症也好,感染没有控制好的败血症也好,正好趁虚形成,如果这个时候脾气还没有及时补上,人就真有可能迈不过这个“坎”了。此时,补中益气汤就有了用武之地,把脾气补足相当于我们常说的“从自己做起”。

脾气虚的人有两个特点,一种是从来胃口就不好,饭量也很小,稍微吃多点胃就难受,这是因为气虚,消化功能弱;一种是胃口很好,很能吃,但就是不长肉,这种人的苦恼不亚于减肥减不下的胖子,他们是因为吸收功能弱,不能把食物转化为己用。后面这种情况的治疗比前面的还困难,是一个漫长的改变体质的过程,要养成每天服用补中益气丸的习惯,可能肉没长上去,但你会发现抵抗力上去了,至少没以前那么容易生病了。

体弱的孩子吃“儿童版”补中益气丸

孩子的体形很有特点,特别是婴幼儿,一般都是肚子大,因为肚子那个位置是脾经巡行的地方。脾是主肌肉的,孩子的肚子之所以大,因为脾气还不强健,被脾所主的肌肉无力,不能约束腹腔中的内脏,所以肚子就是膨出的。

如果孩子的肚子出奇地大,周身却很瘦,这时候可能就有“疳积”了。“疳积”是中医的名词,“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多食甘,也就是吃了过于甜腻、不好消化的东西;另一个意思是得了“疳积”之后,孩子变得很干、很瘦。总而言之都是消化不良导致营养不良,和脾气有直接关系。

生活水平低的时候,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那时候的脾胃内亏而生的“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但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出现的“疳积”不是因为缺营养,喂养不足,而是因为缺乏营养知识,喂养失衡,但由它带来的“疳积”并不比以前的轻。

有“疳积”的孩子,肚子会更显得大,和周身的消瘦状态形成反差,这就更说明是脾气虚。除了肚子大,孩子的面色也是发黄的,没有光泽,因为脾的病色是黄的,面黄肌瘦是脾气虚的最典型症状。

有个“儿童版”的补中益气丸,就是“启脾丸”,在治疗小儿疳积上功不可没。我有个同事,他的女儿不到三岁,总是感冒,吃得也少,大便总是稀的,很少有正常的时候。哪天突然胃口好了他们也不敢多喂,一多吃就有食积,大便马上变得很臭。那孩子就是明显的面黄肌瘦,头发也稀疏发黄,好像营养不良似的。我建议她吃启脾丸,结果吃了一个月后,孩子真从小黄脸变成小红脸了,吃得也多了。这个变化他们小区的人发现了,都过来问为什么,知道是吃了启脾丸之后全都去给孩子买,启脾丸成了小区的主打药了。

过去有句话是“有病没病至宝锭”,意思是孩子可以用“至宝锭”来日常保健。其实至宝锭远没有启脾丸安全,而且适合服用至宝锭的时候,往往是小问题已经有了燎原之势。至宝锭里除了有健脾的药,还有朱砂、琥珀、冰片之类清热安神的药,最适合治疗的是乳食停滞、感染风寒引起的发热流涕、咳嗽痰多、恶心呕吐、大便干燥,其中的那几味药不是和平时期能常吃的。

但是启脾丸就没这个问题,因为它重在补脾,对孩子来讲,之所以爱感冒、总生病是因为他们肺气虚。但肺气虚的根还在于脾气虚,所谓“培土生金”是中医的治法之一,说的就是通过补脾气而使肺气强健。

北京儿童医院经常收治频繁感冒的孩子,他们被称为“复感儿”,就是一年之中患三四次气管炎、肺炎的孩子,这种孩子必须通过补脾气来强肺气,减少感染的发生,启脾丸最合适了。这个药除了健脾,还有消食的作用,孩子在喂养的过程中,食积是很难避免的,要及时清除,否则就要化热,食积化热是孩子生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启脾丸是孩子的第一道、也是最常规的防线,起的是保养作用。到了该用至宝锭的时候,就到了疾病阶段,所以那句话应该换成“有病没病启脾丸”。

这个“儿童版”的补中益气丸,始见于宋代的《增补内经拾遗方论》,有着漫长的使用历史。是在最常用的补气药“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了几味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药:山药、山楂、莲子肉、陈皮,所以这个药孩子们一般都喜欢吃,因为味道酸甜,不像其他的大丸药,而且消食健脾是日常的事,要经常服用,所以说,这个启脾丸是可以当零食吃的保健药。

·服用方法·

药店里能买的补中益气丸,现在主要是水丸,一般一次服用6克。如果是为了改善体质作保养用,可以每天早上起来空腹吃一次,晚上临睡时再吃一次,如果需要用它退低热,可以中午再增加一次。

有的人胃不好,吃硬东西不好消化,可以用开水冲泡水丸,等溶化后当汤药喝,可以减轻胃肠负担。如果舌苔很干净,可以在服用的时候加一点蜂蜜,增加滋补效果。

作用类似的中成药

四君子丸

这个药主治的症状和补中益气丸最接近,都是通过补中气来解决问题。但具体到气虚引起的症状,四君子丸主要改善的是有气无力的虚弱,而补中益气丸因为含有很多的甘温之品,所以还能祛除气虚引起的低烧。

一般情况下,气虚发热的还是少数,如果是,往往都是屡治无效的疑难病。相比来说,四君子丸和补中益气丸用在常规气虚上的机会更多,也可以互换,只要你是“手无缚鸡之力”“面黄肌瘦”的体质,容易腹泻,容易消化不良,这个药就可以长期吃,以此培补后天之本。

香砂六君子丸

这个药在四君子丸的基础上增加了木香和砂仁,适应脾胃气虚表现在消化系统上的问题,比如腹泻,吃了东西之后胃里堵闷胀满。和补中益气丸相比,这个药治疗的气虚病人往往间杂了消化不良,所以不是一种单纯的补气药,它的目标还是通过补气助消化,把因为气虚导致的饮食积滞推出去,是气虚人专用的消食药。如果脾气不虚,仅仅因为贪吃而“吃饱了撑着”了,可以直接吃香砂枳术丸或加味保和丸,专门消食导滞。

参苓白术丸

很多脾气虚的人总问我,怎么才能胖起来,他们往往是消化功能很差,吃得不舒服就要泻肚,而且常年地大便不成形,且大便的质地很糟,中医形容是“完谷不化”,就是吃什么拉什么,整吃整拉。这种人想胖起来,想消化好,必须补足脾气,参苓白术丸就是首选。这个药里,除了人参和白术之外,都是可以补脾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莲子、扁豆,所以是一个非常温和的补脾药。很多原来有慢性肠炎,甚至慢性肾炎的人坚持每天吃这个药,养成习惯,结果真的把自己吃胖了,也吃壮了,慢性病也好了,因为脾气补上了。

补肺丸

这个药虽然叫补肺丸,但其中包括了党参、黄芪这两种补脾药,所以也是通过补脾而补肺。其中还有入肺经的桑白皮、紫菀、五味子,一般用在肺的问题比较明显的时候,如气短、咳嗽,而且咳嗽的声音很低弱,属于慢性的,痰少且咽干舌燥。

肺气虚的人除了比其他人更容易疲劳以外,说话时还有个特点,一种是说多了会咳嗽,一种是最后一个字咬不清楚,造成这两个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气虚、功能弱,支撑不到最后,没有气力支撑着他把最后的字说清楚了。

我见过一个病人,是慢性肝病,面色很黄,是那种没有光泽的萎黄,西医说是黄疸造成的,但是就算他的黄疸指标下来时,面色还是黄,为什么?因为他的黄是脾的颜色,是脾气虚的标志,只要脾虚不改变,黄疸都消除了也还是黄。

他有个症状,话说多了就要咳嗽,而且咳嗽的声音都不大,很短促,很多医生当慢性咽炎、气管炎治过,但都无效。后来他发现,只要吃上有黄芪的方子,咳嗽就好点,这就是典型的气虚咳嗽。说话是很耗气的,气虚的人说话之后气会更虚,气虚不能维持正常气息流通,就出现咳嗽了,所以这个病人一直吃的是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的方子,其中的黄芪用到了100克。

玉屏风散

如果你在具备了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症状的同时,还有个特别爱感冒的毛病,可以用一个比补中益气汤更有针对性的方子,叫玉屏风散。它是从补中益气丸精化而来的,就三味补脾的药:黄芪、白术、防风。

“补中益气丸”针对的是脾胃之气,也就是消化系统加免疫系统,而玉屏风散针对的是脾肺之气,也就是呼吸系统加免疫系统。如果在体弱的同时消化不好,适合吃补中益气丸,如果是体弱的同时总在呼吸系统上出问题,总是感冒,还特别爱出汗,就适合吃玉屏风散了,虽然最后的落点有差异,但都是以补脾作为根基的。

人参健脾丸

孩子脾气虚可以用启脾丸长期保养,成人的脾气虚可以长年用人参健脾丸保养。它的成分中,除了人参、白术、当归之外,基本上都是消食导滞的可以上餐桌的食物,比如山药、莲子、白扁豆、豆蔻、陈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实、薏苡仁,所以是种很温和的补脾药。那些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同时长年食欲很差、体弱倦怠的人,适合长期服用,借此改变脾气虚的体质。 GQRr0H7B7BPS2tCGseCa1+QLbWIsFHm61xWNlirZV18B0ypk9+jm3jE4e7ZXzFD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