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慎五堂治验录卷二

太仓镇洋县钱艺(兰陔)甫著
男雅乐(韵之)、敏捷(勤民)、质和(淡人)甫同纂辑
孙男威吉、伯威校字

(案42)姚左,庚辰,网船。素喜饮酒,新春患感,连投清解,未见效验。忽然目色如金,肤黄若橘,寒热时形,喘咳胁痛,二便涩少,脉来软数,舌苔黄厚。斯乃新感风邪,经久化热,引动酒湿,湿热相蒸,而成阳黄证。急予仲景栀子柏皮汤以涤湿化热。

茵陈 三钱 海金砂 三钱 杏仁 三钱 射干 一钱 炒山栀 一钱半 飞滑石 三钱 苇根 五钱 黄柏 一钱半 大豆卷 三钱 大黄汁染灯心 三尺

(案43)陆木匠,蓬莱镇。始受风邪,新浴着寒,即患恶寒、怕风、发热,咳嗽胁痛,脉细苔白。治以温散。

苏叶 旋覆花 牛蒡子 薄荷 前胡 象贝母 淡豆豉 杏仁

(案44)孙福山嫂,杀猪浜。年愈七旬。伏邪春发,寒热无汗,腹痛下痢,痢且无度,呕吐不食,舌绛苔黑。正虚津涸,治非易易。

鲜石斛 七钱 白头翁 三钱 赤芍 一钱 竹茹 二钱 鲜沙参 五钱 甘草梢 一钱半 桑叶 三钱 牛 蒡子 四钱 秦皮 三钱 薄荷 七分

一剂知,二剂已。

(案45)潘寿芳,庚辰,张泾。寒热得汗似淡,静则郑声不休,呃忒连续而来,微微咳嗽,脉细微,苔微白。胃虚气逆,中无砥柱,颇为棘手,勉拟仲景镇逆理虚法应之。

旋覆花代赭汤加茯苓、陈皮、竹茹、粳米、石斛,甘草用二钱。四帖愈。

(案46)八字庙王和观,庚辰岁底患感,已数日矣,邀余诊之。望其颧色如朱,舌赤苔黄。闻喘促如吼,咳嗽不休。问其胁痛如刺,灼热无汗,鼻血,痰中牵红。切其脉数,息中有止。余曰:“奇哉!曾服热药否?”曰:“然。”索方视之,乃桂枝汤也。良由温热相煽,火势鼓荡,脉络之间为之断续也。且桂枝汤为温病无汗之忌药,服之不即死,乃幸耳。立案云:“此症本风温内炽,不用凉解之法,反用温热之品,以火济火,有是理耶?二温相合,其势猛烈。温即热也,热即火也,金石尚不堪其流烁,况人非金石之质乎。”遂书方以羚、贝、薄、元、菊、蒡、银、茹、枇、甘、石、斛等为剂,汗出热淡,脉亦不断。至正月初二日复诊,热势夜甚,自汗喘促,子刻各恙加增,戴阳谵语,左尺脉大,舌苔薄黄。乃阴不恋阳,阳但上冒,邪凑入阴,阴愈伤矣。即予元、知、鳖、蛎、青蒿、地骨、沙参、贝母、糯稻根须、冬瓜子仁等味,三剂而愈。改用前方去知母,加人参、首乌,调补兼旬,始克起榻坐立。

(案47)蓬溪天和酒坊陆永山。庚辰小除夕患周身微寒,少顷壮热。杨医剂以温散,遂卧榻不起,苔即化黑,头胁皆痛,脘痞痰多,速余诊之。脉来左芤右细,鼻息鼾喘,是外风引动伏气,津液被温燥劫尽,所谓“一逆尚引日”也。疏方以桑、牛、羚、贝、旋、通、蒿、薄、枇杷叶、丝瓜络之辈,汗出热解,诸痛皆缓。灰苔即化,津液渐回,去青蒿,加杏、前,除夕即可起榻收账。至新正初二日,恰值回伙,过劳动怒,渐见痰多声响,胁鸣则痰愈多,投以清降不应。脉呈溢滑,在于两关,脘痛拒按,神疲不支,寐语喃喃,舌淡苔糙,其厚如甲,干燥异常,大便虽通不爽,身上按之不热。脉症相凭,殆是气机郁结,痰阻胸脘,更兼阳明悍气不降之使然焉。急投攻下 开痰,庶免痰迷昏厥。用大剂蒌、硝、枳、菀、射、杏、贝、旋、蜇、茹、金斛等,三帖。大下痰沫,苔 化其半,上中之候蠲矣。改用醒胃疏脾,纳加安寐而康。

(案48)蓬莱镇王子安,业卜,庚辰。其令爱患湿温一月,曹医旦夕诊视,渐致危笃。复荐某医会诊,初用温燥,继进抱龙丸、龙胆汤,谓若不效,急办后事可也。所亲罗云斋邀余到彼一诊,意欲挽救。然王姓已经做衣制木。入门视之,颧红如赭,目直露卧,声嘶气促。诊其脉左弦洪,右浮数,舌黑尖红,唇鼻肿碎流血,下利稀水,渴饮喜温,肢痉殴人,口疮耳聋。是邪入络隧之中,非死症也。书方以羚羊角、生天虫、桑枝、桑叶、丝瓜络、元参、薄荷之类,疏风化湿,活络清热。至晨,罗使王三会来请,即同往。将到其门,子安出迎,笑曰:“痉已愈矣。惟耳仍不聪,口疮未敛,且加咳嗽,谅是佳兆也,再赐一方,必能痊愈。”即用轻泻太阴,果汗出 布而安。其加咳者,乃火郁之邪,还从表出,盖肺合皮毛也。

(案49)秦全年,二十二岁,庚辰。去冬痎疟,至正月下旬未止。复感新邪,即灼热无汗,喘咳痰红,下利稀水,脘痞不纳,胁痛如刺,口渴,脉数,苔白。剂以辛凉表散,服后得汗热淡,下利亦止,惟咳嗽益频,舌质色红,前方去散药,加元参、连翘。汗大出,热反炽,脉更数,喘咳甚,鼻血扇,腹笥满,便复溏,颧如朱,舌边红,苔白中心带青。急用千金苇茎汤,以杏易桃,加芍、甘、二母、茹、枇、山茶,各恙皆好,惟舌根似灰,加石斛、谷芽,其病若失。

(案50)嘉定郑修甫,寓居蓬莱镇。深秋患疟,杨医日投温凉消补二十余方,技穷,荐某医同诊。方亦仿佛,病家惶惶无主,邀其衿亲世医童介舟诊视。杨医尚在其旁。诊毕阅方,谓:“无汗而投白虎,深为大谬。”杨医无辞回答,唯唯服罪而已。遂用理中、四逆、葱、豉、姜、朴峻温之剂,病益革。再诊,见其下齿龈断,血溢于唇,唇焦舌黑,肢冷且痉,以为必无生理,劝其速速还家,莫作他乡之客。所亲居友三不忍令病中搬动,惟待其自然而已。待至二日,乃求罗少 耕一一、殷敬之邀余往视。诊罢索方,阅之,曰:“此乃湿热化风,夹痰阻络。初治失于清透。薛征君本有此条,是误药之变局,非湿热证之本 局也。脉色相参,未为死候,治之得法,可许转安。”并非张大要功一,录此以备后人临症之助云耳。案方呈左。

脉左洪弦,右稍濡数,因湿热久羁,化风生痰,窜于经络脉隧之中,痰则阻滞枢机,证类疟而不准,经一月而未愈。进杨方而痉厥;服童药而撮空,默默无言,咬牙断齿,大便秘结,小溲赤少,三日不吸鸦片,外状并无生理。治宜祛风胜湿,泄热涤痰,活其经络,利其枢机,间有得生者,未可谓其必死也。

生僵蚕 五钱 鲜竹沥 一杯 威灵仙 一钱半 羚羊角 三钱 竹二青 三钱 枇杷叶 五钱 陈海蜇 一两 天竺黄 一钱半 旋覆花 三钱 海风藤 一钱半 丝瓜络 五钱 桑枝 五钱 桑叶 四钱

神清语朗,肢痉已平,韧痰能吐,米饮略进,灰苔渐化,身热似清。右脉滑大,痰热未静,清热涤痰,可达佳境。

桑枝 瓜蒌皮 枇杷叶 灯心 桑叶 冬瓜子 川贝母 竹沥 薄荷 旋覆花 竹二青

身热凉清,知邪退净,胃呆不寐,宿饮犹存。养胃蠲饮,用《内经》半夏汤增味。

宋半夏 金石斛 竹茹 冬瓜子 北秫米 生谷芽 杏仁 枇杷叶 茯神 夜交藤 兰叶

用《外台》茯苓饮善后。

(案51)陈永昌,庚辰。伏暑季秋而发,兼之食阻中脘,医进达原、小柴、二陈、黑膏。延至仲冬,但热不寒,始终无汗,脘硬如石,左胁宿块渐大,面色红亮,形瘦如柴,咳嗽痰声如锯,便泄黄水黏沫,溲赤而少,鼻煤张大,舌赤苔黄,左脉如葱,呼吸八至,右尺沉牢,自关至寸,状若彗星。逆用咸降辛开,冀其一获。

元明粉 枳壳地 栗汁 旋覆花 宋半夏 苇根汁 淡海蜇 枇杷叶 连翘壳 瓜蒌皮 薄荷 冬瓜子

痰少胸柔,汗出未畅,坚矢下行,身热早轻暮 重,舌苔薄糙欠泽,脉稍小,溲仍赤。邪机向外,当因其势而利导之。

青蒿 南花粉 海蜇 蔷薇花露 桑叶 瓜蒌皮 蝉衣 枇杷叶 白薇 旋覆花 竹茹 碧玉散

(案52)戴幼,陈家坟。脐腹攻痛,吐泻交作,四肢逆冷,晕厥频仍,脉大舌黄,乃奔豚证也。勉拟加桂汤,希图百一。

安桂 四分 冲入 赤芍 二钱 茯苓 三钱 淡吴 二分 制半夏 一钱半 炙甘草 四分 川楝子 二钱 台乌药 一钱 紫石英 四钱 谷芽 五钱

各恙减半,照方加沉香三分、李根白皮五钱。

(案53)许,左,网船。情志违和,厥阳郁遏。时见上越,肢冷撮空,筋惕肉 ,默默不语,脉来弦劲如刀,证名解。秋见此脉,殊非佳兆。治以申氏法佐镇逆品,怡情放怀,庶免癫之累。

朱茯神 四钱 生香附 四钱 黄丹 五分 沉香 七分 金箔 半张 石决明 五钱 远志 一钱 竹沥半夏 二钱 龙齿 三钱 石菖蒲 三分 合欢花 三钱

神迷默默,如醉如痴,病名解,由五志偏胜,心空窒塞,兼之秽邪内踞,久则入于营中。前方似合机宜,依方兼佐搜邪之品,怡情为要。

云茯神 三钱 枇杷叶 四钱 穿山甲片 一钱半 生香附 四钱 金萱花 三钱 醉地鳖虫 一钱半 合欢花 三钱 石菖蒲 五分 盐水炒柴胡 三分 旋覆花 二钱 新绛屑 五分 酒浸郁李仁 一钱半

神清语朗, 惕皆止,药合病机,依原加减。前方去柴、枇、旋、绛,加生枣仁、山茶花、远志。

(案54)薛鉴泉媳,庚辰,元花塘。怀孕四月,身颤作恶,脉滑腰酸,前数次五月半产,今以法安之。

桑叶枝 橘红 苏叶 菊花 竹茹 黄连 谷芽 杜仲 丝瓜络

恶止,仍身颤腰酸,用晓澜 先生法安之。

杜仲 桑枝 白芍 丝瓜络 石斛 茯神 竹茹

以丝绵裹丝毛鸡卵二十枚,煮三炷香时,取去绵,每日淡食二枚。

(案55)钱大文室,庚辰,利泾。面肿及手,唇舌、爪甲、皮肤皆白,头痛晕厥,心忡脉数。血虚风湿相搏,治法先祛标恙,然症经久累,难期就效者也。

桂枝 四分 苡仁 五钱 威灵仙 一钱半 大豆卷 三钱 防己 一钱半 桑枝 一两 五加皮 一钱半 杏仁 三钱 天麻 一钱半 晚蚕砂 三钱

浮肿既退,晕厥亦平,血色不华,形神不振,病久荣亏,宜参调补。

前方去蚕、卷、杏,加枸杞子 一钱半 、当归身 钱半 、潞党参 二钱

头晕耳鸣,昏厥复发。复发者,必有所因。自述烦劳动怒,怒固伤肝,木必克土,又值初气,土虚木旺之时,则土益虚而不能保障灵府,晕厥所由至也。治此者,必补火以生土,土旺则木不摇而风自熄矣。

茯神 三钱 党参 一钱半 香附 二钱 旋覆花 灶土 一两五钱 归身 一钱半 半夏 三钱 沉香 三分 杞子 一钱半 天麻 一钱半 谷芽 一两

(案56)李保和内,庚辰,彭泾。热势早轻暮重,脘闷拒按,脉形软数,口渴舌赤,乃营卫伏邪互阻,食滞也。清透化滞为治。

青蒿 三钱 宋半夏 一钱半 枳壳 四分 羚羊角 一钱半 蝉衣 七分 瓜蒌皮 五钱 杏仁 三钱 桑叶 三钱 元明粉 四分 翘壳 一钱半

(案57)徐云祥子,庚辰,唐家河。身热暮重早轻,白疹随汗出入,脘痞纳微,耳聋口苦,舌苔薄黄,脉形弦数,咳嗽痰稠,便溏溲热,由来一月,伏邪胶葛三焦,拟用鞠通先生搜剔伏邪法。

青蒿 三钱 枇杷叶 七钱 桑叶 三钱 蔷薇露 二两 鳖甲 三钱 碧玉散 一钱半 杏仁 三钱 藿香露 一两 知母 一钱半 大豆卷 三钱 川贝 三钱 生谷芽 七钱

病愈后脉数,治宗仲景复脉汤意。

炙甘草 一钱半 麦冬 一钱半 宋半夏 一钱半 西洋参 一钱半 金斛 一钱半 生谷芽 四钱 细生地 三钱 桑叶 四钱

(案58)汤兰亭正,南码头。产后四朝,肢麻筋缩,耳鸣眩晕,乃阴亏阳亢,血不荣筋。治以生白先生法。

桑叶 三钱 桑枝 五钱 石决明 三钱 炙草 七分 淮牛膝 一钱半 杞子 一钱半 黑豆衣 三钱 阿胶 钱半 菊花 四钱 当归身 一钱半 柏子仁 三钱 治

(案59)薛子才内,庚辰,元花塘。身颤数刻,自难支持,甚至昏厥,得嚏乃苏。肺气降则肝风自静之明证也。宣肺气为主,熄肝风辅之。

杏仁 紫菀 枇杷叶 旋覆花 桑枝叶羚羊角 菊花 甘杞子 甘草

(案60)屠传,黄秧潭。头疼寒热,脘痞拒按,不饥不食,夜间神识时昏。伏邪晚发,牛肉阻中,且予散表化滞。

紫苏叶 七分 江枳壳 一钱半 生楂肉 三钱 淡豆豉 四钱 瓜蒌皮 五钱 元明粉 一钱半 广藿香 二钱 宋半夏 二钱 糯稻秆 一握 鲜佛手 三钱 光杏仁 三钱

(案61)张小轩,庚辰。脉右寸如无,左尺沉弦,白浊之先,小溲色黄,是肺气不足,湿热下注也。补其不足,泄其湿热,是其治法。

南沙参 五钱 金石斛 一钱半 茯神 三钱 萆薢 一钱半 生黄芪 三钱 湘莲子 十二粒 黄柏 一钱 生甘草 一钱半 白螺蛳壳 五钱

(案62) 蒋诵录。善梦多忘,诵读劳心所致。拟枕中丹参有情之品。

朱衣孔圣枕中丹 五钱 惜字炉中灰一两,煎汤去渣送丸。

(案63)顾月成室,东黄姑塘。疟后胃脘作痛,医投平胃,痛极难支,神疲似脱。诊之脉代,舌干光若镜。曰:“此乃胃津欲涸之征,养葵所谓胃不敦阜。而用平胃,则平地反为坎陷矣。急急甘凉濡润,以养胃津,尚恐无及,盖阳明阳土,宜济以柔也。”爰以西洋参、麦冬、玉竹、鲜石斛、梅、芍、甘草、大麦仁、白米、蔗汁、梨浆等味,服之即愈。

(案64)曾,左,庚辰,孟子泾。春月,风温上受,首犯肺经,故灼热头痛,胁痛咳嗽,舌赤苔黄,脉数,静则神迷,将欲入营也。先用辛凉轻剂法。

桑叶 三钱 牛蒡子 四钱 旋覆花 三钱 杏仁 三钱 薄荷 六分 羚羊角 一钱半 川贝母 三钱 蝉衣 七分 连翘 一钱半 枇杷叶 七钱 生甘草 五分 治 前胡 二钱 验

(案65)姚,右,庚辰,安亭。胃土本弱而受肝之克,克则土愈弱而木愈强,是以脉来右弦,纳食时少,小腹攻痛,上窜脘间,泛泛作恶,时时眩晕,耳内蝉鸣,大便溏泻相因而至矣。当以法和之,然病经数载,非一朝一夕可图之。

旋覆花 三钱 肉桂 二分 白茯神 三钱 金铃子 三钱 白芍 二钱 金石斛 三钱 新绛 七分 香附 三钱 生谷芽 一两 左金丸 三分 葱管 一尺 金柑皮 二枚

(案66) 朱大官,辛巳正月晦,北庄泾潭。吸受风温,久则化火,喘咳胁痛,头痛口渴,神糊妄语,身热无汗,脉形弦数,舌红苔糙,有逆入心包之势矣。且拟辛凉轻剂,再观其变易法。

桑叶 四钱 川贝 二钱 连翘 一钱半 羚羊角 银花 一钱半 菊花 五钱 薄荷 一钱 牛蒡子 元参 四钱 枇杷叶 三钱

二月初三:温邪内陷,阳明热结,汗多热盛,神狂语笑,脘痛拒按,气喘咳嗽,痰升如吼,脉弦苔黄。勉予芳香开泄,咸苦下结,庶有转机。

至宝丹 一粒 鲜生地 一两 元明粉 三钱 犀角尖 四分 天花粉 四钱 瓜蒌皮 五钱 鲜菖蒲 七分 大元参 七钱 生草梢 一钱 连翘壳 一钱半 银花 三钱

初四日:喘咳痰潮,汗出热不缓,胁痛神笑,谵语弄阳,口歪目闭,面赤如脂,脉大弦数,舌干苔黄。邪入厥阴,阴涸则阳浮最多一,并为厥。勉拟潜阳育阴,以图天眷耳。

生牡蛎 一两 生甘草 二钱 胆草 一钱半 生鳖甲 七钱 京元参 一两 蒌皮 七钱 青龙齿 三钱 细生地 一两 元明粉 二钱 万氏牛黄清心丸 一粒

初五:昨进大剂填阴潜阳,神清笑止,谵语亦定,痰降喘缓,目开睛赤,能食稀糜,脉形浮洪,有转关之象。再拟填阴为主,佐以潜阳,使阴足涵阳,则痉厥可免。

生甘草 二钱 生牡蛎 二两 元参 一两 竹沥 一杯 细生地 一两半 生鳖甲 五钱 胆草 一钱 盐水 白芍药 二钱 盐水炒 炙龟甲 五钱 莲薏 五分

初六:各恙皆平,再拟甘寒濡润,清养 阳明。

竹沥 一杯 鲜沙参 一两 元参 一两 夏枯花 五钱 青蔗 二两 细生地 一两 草梢 一钱半 梨皮 一两 生牡蛎 二两 莲薏 五分 验

(案67)陈奎,庚辰,徐河湾。湿邪久羁三焦,凛寒一月,发热一月,汗多不解,头疼纳减,脉弦苔白,治当苦辛以渗湿,症累半载,高年恐难支持。

杏仁 四钱 白蔻仁 四分 制半夏 一钱半 姜皮 三分 滑石 三钱 茵陈蒿 二钱 枇杷叶 五钱 桑叶 三钱 淡青蒿 三钱 野白蔷薇花露 一两五钱

(案68)冯国子,二月廿八日,春温劫津,身热无汗,舌尖干绛,神昏谵言,有由卫及营之象。急拟气血两清,佐以救津为治。

鲜石斛 五钱 羚羊角 一钱半 桑叶 三钱 京元参 四钱 大力子 四钱 菊花 三钱 薄荷叶 七分 金银花 一钱半 生草 七分

津未充足,余热未楚,灼热喘促咳嗽,齿槁唇焦。专益胃津,以凉里热。

甘草 七分 苇根 七钱 元参 四钱 川贝母 二钱 梨皮 三钱 谷芽 七钱 川斛 四钱 地骨皮 一钱半 桑叶 三钱 桑白皮 一钱半 莲子心 五分

复病湿动于中,大汗便泻,白 略布,不饥不食不溲,渴不多饮。拟用仲景复病例治法。

豆豉炭 三钱 杏仁霜 一钱半 苡仁 四钱 荷叶 一方 黑山栀 五分 白蔻仁 三分 川贝 二钱 陈枳壳 三分 金石斛 一钱半 谷芽 五钱 六一散 一钱 枇杷叶 三钱

病后泄泻,屡药不效,正虚少阴不摄,拟和中固气治。

生苡仁 三钱 於术 一钱 杜仲 三钱 蚕砂 五钱 金石斛 一钱半 谷芽 一两 桑枝 五钱 川石斛 三钱 莲子 三钱 冬虫夏草 一钱半

病愈,加潞南党参。

(案69)周比官,庚辰正月,漳泾潭。风温症,脉浮,咳逆,胁痛面赤,汗出如浴,有劫津之象。治以甘寒凉泄之。重症之尤,不得渺视。

川斛 三钱 羚羊角 一钱半 菊花 三钱 杏仁 川贝 三钱 枇杷叶 三钱 桑叶 三钱 甘草 五分 梨皮 四钱 天花粉 一钱半 苇根 五钱

改方用当归六黄汤,即愈。

(案70)唐福,睦族溇。食后入水中,遂起腹中攻痛难当,呕吐粪水,大便秘结。前用温 脾、备急不应,危急之秋,当用仓公火剂汤,望可便通痛缓,是背城一战之法也。

倭硫磺 二钱 火硝 一钱 巴豆仁 三粒 去净油

用长流水煎二沸,去渣冷服。一剂即愈。

(案71)潘,左,庚辰,船上。初病吐泻神昏,腹痛如刺。现在吐止而神疲脉乱,痛泻益盛,脘痞苔黄。系暑湿夹秽气、食滞而互扰于中也。恐其变端不测,勉拟清泻化滞为治。卒急之病,成败难于逆料。

广藿香 三钱 降香 二钱 半夏 一钱半 神曲 广郁金 三钱 佛手 一钱半 茯神 三钱 山楂 蚕矢 三钱 荷梗 二尺 六一散 三钱

照前方去降、半、楂、曲、矢、一,加金石斛、豆豉、苡仁、金铃子

剿抚互施,各恙平定,惟左脉仍有歇止。再拟复脉意为之。刻下天令之寒燠不时,调摄一切小心至嘱。

水炙草 五分 茯苓 三钱 谷芽 一两 丝瓜络 三钱 南沙参 三钱 扁斛 一钱半 佛手 一钱半 旋覆花 一钱半 生香附 一钱半 竹二青 一钱半

(案72)吕子卿室,庚辰,蓬莱镇。疡后复起乳痈,面部小疮,又兼悲衰抑郁,杂症丛生。杨医进逍遥散,随即肝阳上冒,犯阳明,纵太阴,陡然负厥,耳鸣呕吐,气喘微咳,脉左弦数,苔色黄腻。且拟和肝降逆为治。

紫苏叶 四分 旋覆花 三钱 竹茹 二钱 兰叶 五钱 左金丸 四分 枇杷叶 五钱 枳壳 五分 茯苓 三钱 制半夏 二钱 金石斛 二钱 白螺蛳壳 五钱

肝和胃降,各恙皆平,宗原守服。加天麻五分、桑叶三钱、菊花三钱。

(案73)范大,范家宅。身热汗多,夜重早轻,脘痞拒按,不肌不纳,不渴不便,屡服苦辛开降、清热和中,毫无寸效。脉舌如常。是湿邪踞结三焦,拟苦温之品以分消之。

白杏仁 四钱 瓜蒌皮 二钱 豆豉 三钱 茵陈 三钱 川朴皮 一钱 制半夏 二钱 苡仁 三钱 飞滑石 四钱 江枳壳 一钱 枇杷叶 一钱 十帖愈。

(案74)何时芳子,庚辰,读书港。吸受 豆腥之气,随发遍身红点,近日天冷瘄隐,灼热 无汗,气促咳嗽,且加鼻煽喉痛,颧红胸闷,上呕下泄,左寸脉微,舌红苔黄。治以化毒透散法,能瘄再布则安。

牛蒡子 蝉衣 川贝 桑叶 大豆卷 菊花 马勃 枇杷叶 甘中黄 薄荷 射干

再,西河柳、元荽汤熏蒸二时许,汗出瘄即透,二帖愈。

(案75)邢二官子,辛巳,漕泾。二进屠氏法,身热时甚时淡,晡暮最盛。频咳腹鸣,白疹层布。总由湿热留恋三焦,治法仍宗原意出入。黏腻阴邪,最难速已。

鸡苏散 三钱 杏仁 三钱 知母 一钱半 夏枯草 一钱半 枇杷叶 五钱 川贝 一钱半 姜衣 四分 藿香露 一两 金石斛 二钱 豆卷 四钱 桑叶 五钱

(案76)朱,右,辛巳,夏家桥。进仲圣辛开苦降甘缓之法,脐腹有形攻痛虽减,气喘呕泻如前,神疲不寐,渐难支持,脉舌如昨,总由肾气夹肝木之威,上冲肺胃,即仲景所云奔豚重症,有直入宫城之险,依原进步,希图百一。

李根皮 七钱 制半夏 二钱 甘草 六分 上瑶桂 三分 冲入 左金丸 五分 茯苓 三钱 赤芍 二钱 白芍 一钱 旋覆花 三钱 楝实 二钱 伏龙肝 五钱 白螺蛳壳 五钱

(案77)钱,右,五月初二,徐河湾。跌仆后负运,身热肢冷呕恶,乃肝风犯胃,平肝为主,和胃佐之。

天麻 一钱半 旋覆花 三钱 金石斛 三钱 橘皮 四分 菊花 三钱 代赭石 三钱 螺蛳壳 七钱 竹茹 一钱半 黄土 四钱 制半夏 二钱 生谷芽 六钱

照方加朱磁丸 三钱 、茯神 三钱

(案78)王元,辛巳,茜泾。素有风疾,刻下复感温邪,凛寒后灼热不解,喘咳胁痛,痰声锯响,大便日泻十余次,夜有谵语。症属棘手,勉拟清泄,汗出热解则安。

牛蒡子 五钱 桑叶 三钱 甘草 一钱半 薄荷 竹茹 一钱半 羚羊角 二钱 菊花 三钱 紫荆皮 三钱 川贝 三钱 前胡 一钱半

汗出,各恙减半,泻仍不止,拟仲景法。

豆豉 白头翁 川贝 红茯神 山栀 羚羊角 桑叶 甘草 秦皮 菊花

(案79)张金母,西泥泾。吐泻后而起奔 豚,乃肾寒上泛之故,治非桂枝法不可。

桂枝 三分 茯苓 三钱 广郁金 一钱半 木通 赤芍 一钱半 楝实 一钱半 制半夏 一钱半 甘草 四分 苏梗 一钱半 旋覆花 一钱半

(案80)甲女,疫痧大发,灼热无汗,咽痛下利,脘痞脉数,喘咳鼻扇,齿焦唇燥。风温毒邪内袭肺胃,当用辛凉之品清泄之。

牛蒡子 四钱 射干 一钱半 蝉衣 一钱半 生草 七分 枇杷叶 一两 桑叶 三钱 薄荷 六分 苇根 金银花 一钱半 前胡 一钱半 浮萍 一钱 川贝 三钱

(案81)薛鉴泉媳,初产恶露少降,小腹滞痛,寐则神荡。极虚之体,通瘀不伤其本为是。

丹参身 二两 生香附 三钱 牛膝 一钱半 全当归 三钱

服方瘀降痛止,忽伊父附身,能知亲戚人事,逾时乃醒,醒则起居如常,一日数作。是产体血气交虚,魂魄失守而鬼附也。昔顾晓澜治常方伯三媳尚氏,与此适符,谨宗其法。

全丹参 茯神 杞子 炭柏子仁 香附 当归身

又,加潞党参。

(案82)吕少堂,久官湖北,喜服热剂,乃方宜之异也。壬午岁底旋里,癸未二月中旬,忽起腹痛泄泻,色赤无度,身热有汗不凉,舌苔糙腻。谱伯王若怀投以清化,反加口渴神疲,腹痛似厥,脉之紧数不堪,知是山水沉寒,痼积腹中。近回吴地天多阴雨,湿寒相合,脾肾之阳几乎寂灭矣。正医和所谓“雨淫腹疾”也。遂以真武

汤加苡仁、木香,一剂知,二剂已。

(案83)王纳卿令正,辛巳七月初三日,蓬莱镇。始由泛泛作恶,继乃脘痛拒按,医作食滞,或云内痈,消导急下治之,病增,二便皆秘,面赤目红直视,肢冷狂言不止,脉右关弦劲,舌红苔黄。此时邪遏伏,肝横犯胃,先拟两和甘缓,暂救目前之急。

金铃子 三钱 桂枝 二分 茯神 三钱 旋覆花 三钱 左金丸 三分 赤芍 一钱半 蒌皮 五钱 广藿香 一钱半 宋半夏 一钱半 甘草 水炙一一治 竹茹 钱半 螺蛳壳 一两 验

接读来札,知腹痛已释,二便咸通,神清语正,固肝胃不和也。其疹块头痛是肝逆未清,而时邪有外达之机,当兼顾治之,然难速已者也。

霜桑叶 三钱 金石斛 鲜煮 五钱 楝实 一钱半 芦根 一两 甘菊花 三钱 旋覆花 二钱 茯神 一钱半 稻叶 一两 宋半夏 一钱半 左金丸 二分 鸡苏散 钱半

又,化疟加黄芩一钱半、青蒿三钱、西瓜翠衣五钱,去旋、左、茯、楝。

(案84)姚在明,癸未十一月下浣,突起腹痛,二便皆秘,上支胸膈,呕吐涎沫,肢冷头汗,米饮不受,脉无舌白。作奔豚治,用仲景桂枝加桂汤,加蜣螂末,同安桂末冲服,一剂知,二剂已。数日复病,其势益厉,自问无生理矣,乃用前方加咸苁蓉、旋、半,一剂痛缓,再剂痛处移下,三剂便通痛止,安寐能食。数日后,可起榻出外行走矣。

(案85)彭郎镇罗静轩者,云斋子也。素有痔血,癸未十月上旬起,寒热甚微,牙关开合欠利,两颐微肿。投以清泄,汗出热淡未净,肿消开合得利。渐渐热盛,延至中旬,舌苔旋灰,饮食旋绝,连投清化,热淡知饥,苔亦渐化,似有愈征,而脉仍左弦,即用前方加养胃品,且加鳖甲、蝉衣,以搜陷入之邪。服后寒热复盛,再用由内透外清展气机,连服三剂,白疹始出,咳嗽耳聋,用清宣肃肺法,白疹层布,至一候余而热方退净,脉方和缓,真匪夷所思焉?同时有丁诚意室,初起五更嘈杂,甚至呕水,渐加寒热。余以和解中用猪胆汁炒黄连和栀、豉而呕止。遂苦气闷、口渴,竟夕不寐,寒热间作,便秘不食,舌光如镜,脉细如丝,再予肃肺降胃,兼和肝木,如鲜金斛、竹茹、枇、枳、苑、兰、贝、旋、蒌壳等,一剂胸舒得寐,二剂不效,改以交合阴阳,如夜交、夜合、夜败花、金萱、兰叶、枇杷叶、鳖甲、杏、贝亦一,剂知,再剂如前,而脉愈细,知饥思食,用四物汤加枣仁,数剂而愈。

(案86)草庵港程姓,癸未。产后二朝寒热大作,原是三疟不以为意,至三朝而瘀停,腹 痛,庞然浮肿,刻甚一刻,诊脉细弦,气促神迷,即予逐瘀药一剂,诘朝复诊,肿减瘀通,舌黑如墨,热势益炽,即用前方加蒿、丹,望其热随瘀 下,果二剂而愈。 ywVkF2LzqiJmHb620c3Wahf0HshJLGx5UIikU3HVM/hyRS+SoYXUFHm0MeEm8oG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