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 刘,右。肝脾不和,积久化风,上扰则为头晕呕逆,下陷则为腹满膨痛。兹当春回阳动之时,病势有增无减,春分前后有意外之变,急宜慎调为嘱。
香附 半夏 陈皮 茯苓 白术 首乌甘菊 青皮 决明 延胡 炙草 砂仁 姜竹茹
(案2) 张,右。脉象浮数而濡,舌白带腻,不时沉沉头晕,胸痞胁膨。此肝邪乘春令之威,倏动倏静,无有宁止。据述近复经停二月。法当先理肝邪,俟其小愈,再议调经。
香附 首乌 白术 茯苓 延胡 青皮瓜蒌 池菊 陈皮 乌药 木香 钩藤 砂仁生熟苡仁
(案3) 朱,右。脉象左弦数,右弦紧,舌白罩蓝少液,不时头晕如蒙,漾漾欲呕,胸痞失畅,食谷不多,而易饱难化,此肝阳乘春令之威,犯肺则频咳,犯胃则欲呕,胸膺填塞,气不流行,火风肆扰使然也。兼之酒客中伤,易成痰饮。若不急治,交长夏湿土司令,恐有诸病丛生之累。拟进仲景法。
旋覆花 瓜蒌皮 法半夏 苏子 沙参茯苓 枳实 炙草 橘红 延胡 丹皮 双钩甘菊 竹二青
(案4) 江,右。平昔肝胃气逆,胸脘不时作痛,时发时止有年矣。近复感冒风寒,兼夹温邪,咳嗽痰黏,胸痞少纳,翕翕发热,淅淅恶寒,其邪蟠踞不彻所致。法当先理标恙,再图本病。
旋覆花 杏仁 苏子 赤苓 山栀 橘红连翘 半夏 采芸曲 六一散 白蔻 桑叶
(案5) 宋,右。脉濡细,舌微白,胸痞气逆,腹膨胫肿,此肝火化风,扰及太阴脾脏,上冒则为头晕呕恶,呕甚痰中带血,踞中则为䐜胀,侵下则腿足诸病见矣。症非轻浅,急宜怡情安养,方可冀痊,若徒恃药饵恐无益耳。
旋覆花 蒺藜
半夏 陈皮 蔻仁 瓜蒌 茯苓 延胡 青皮 木香 钩钩 炙草竹二青
(案6) 王,右。五旬以外,经水按月仍至,且致趱前,是血虚生热,逼其妄行也,脉弦数,舌白,不时头晕欲呕,亦肝阳乘春气上升,掀旋鼓荡使然。若再失治,交长夏湿热交蒸,恐有肿胀之累。
中生地 白芍 川芎 归身 绵芪 条芩甘菊 石决明 牡蛎 炙草 延胡 乌贼骨木香 蔻仁 蒺藜 元眼肉 枣
又:服前剂略见效验,因误食海鲜,以致肝阳振动,上扰则为头晕,下陷则为便溏淋带。以仲景法先理其中。
党参 白术 香附 半夏 延胡 木香双钩 川断 杜仲 枳壳 炙草 茯苓 莲子
(案7) 刘,右。脉形濡涩,舌胖而干,先由郁损肝脾,呕吐酸水,继由肝阳上逆,头晕眩冒,四旬以外,经水愆期,腰肾脊膂不时酸楚,是脏病延及八脉也。据症合脉,殊为深固,须防渐成蛊疾耳。
瓜蒌仁 薤白头 旋覆花 牡蛎 白术老苏梗 半夏 代赭石 枳实 茯苓 生熟苡仁
(案8) 刘,左。古稀之年,五液不足,前患血症,虽不复发,而病株实根于此,近患食入不多,入则反出,膈噫之象已见,脉弦数,非易效也。
(方缺)
(案9) 张,左。脾虚肝旺,痰气水液交侵,去秋至今正气未肯来复,饮食如常,而入则不舒,近见脐腹跃跃跳动如梭,脉形搏数带弦,舌胖而白。用《金匮》法缓调之。
旋覆花 猩绛 瓜蒌 半夏 白芍 甘草白芥子 牡蛎 白术 枳实 陈皮 茯苓 稆豆衣 青葱管 竹二青
又:前进《金匮》法,脐腹跳跃得止,脉亦略能和缓,寝食如常,是得效之征。再以补中,兼佐化痰,可冀全功。
太子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新会皮 制半夏 茅术 牡蛎 石决明 归身 瓜蒌皮白芍 白芥子 稆豆衣 枣子 青果
又:太少二阴素虚,渐延厥阴,以致肢懒乏力,心中懊憹,惊惕肉瞤,脉形滑数无神,舌白微黄,此湿痰乘虚入络,渐有痉厥眩冒之变。拟进养阴化痰,以清络道,酸苦镇摄,以安神气,加以慎调,犹可冀痊。
南沙参 白芍 桂枝二分炒 茯苓 菖蒲 玄参 龙骨 丹参 猪心血拌炒 牡蛎 天竹黄 南星 半夏 甘草 柏子仁 归身 木香 橘红姜汁 竹沥
(案10) 张,右。病由春季木旺伤脾,脾络气阻,而成单单腹胀,自春及夏有加无已,刻复食入不舒,呕吐漾漾。六旬以外患此,难许霍然。
半夏 白术 蒌皮 茯苓 青皮 高良姜砂仁 川朴 川连 橘络 采芸曲 乌药 枳实 香附 佩兰叶 佛手
(案11) 翁,左。寒湿郁久化热,眼目肌肤痿黄,肢酸腿软,行动乏力,耳内不时鸣响,头眩欲仆,指节麻木。此血虚气弱,邪气乘之也。急宜慎真调理。
川芎 一钱 茅术 一钱半 半夏 一钱半 青陈皮 各一钱 牛膝 盐水炒 , 一钱半 木瓜 炒 , 一钱 秦艽 半 生半炒 , 二钱 天麻 煨 , 一钱 首乌 三钱 羌独活 各一 钱半 川芎 炒 , 八分 归身 一钱半 五加皮 炒 , 二钱 蔓荆子 炒 , 打 , 二钱 防风己 各一钱半 干桑叶 一钱 乌芝麻 三钱 , 二味同炒
(案12) 赵,左。厥阴肝木体不足而用有余,遂致太阴脾土受制,阳明阳土失其升降之司,刻当新凉外束,引动长夏所伏之邪,是以胸痞饱闷,饥不欲食,频频作嗳,脉来细数带弦。法当疏肝顺气,以调脾胃。
厚朴 半夏 瓜蒌皮 白蔻仁 苏梗 橘红 香附 赤茯苓 佩兰叶 莱菔子 炙草枳壳 青皮 沉香曲 鲜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