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六、泻痢

(案1) 张,左。刻诊脉象左细数,右弦弱,滞下经治得减,少腹疼痛亦平。仍宗前意加减为法。

香附 归身 白芍 青皮 木香 延胡乌药 沉香 枳壳 川芎 茯苓 炙草

(案2) 张,左。寒热微作,痢下赤冻,澼澼不爽,小水赤涩,少腹膨。此暑伏湿郁,热蒸三气,积于肠胃之间而然。幸脉象弦数,望其转疟,方许痊愈。

厚朴 香连丸 青麟丸 赤芍 海南子延胡 香附 建泽泻 淡芩 青皮 枳壳 赤苓 车前子 六一散

(案3) 包,左。顷诊脉细数带弦,寒热有汗未解,转成疟象。此病由于暑邪内蕴,疫邪触受,以致先患吐泻,今虽病减十之六七,而虚象未复。法当清化其邪,再以香芳通灵之品,荡涤余邪。

鲜石斛 鲜首乌 鲜沙参 白扁豆子 茯苓 贝母 广郁金 通草 益元散 玳瑁 珍珠 银花露 青蒿 檀香 芦根 佩兰叶

又:顷接来札,已悉一是所云,入梦如云游,是肺肝虚气乘邪也。不思饮食,是脾家湿邪逗留不化也。论理当进香燥,然津液不足,不便遽进。法当清泄淡渗,略佐芳香解秽理之。

(方缺)

(案4) 包,幼。据述先由便澼不爽,迁延匝月,肠胃之湿热未尽,郁蒸不已,延入血分,古人所谓远血出于脾,以致便后下血,症已非轻,近复两目相继发肿,羞明怕日,若不早治,必成重恙。一切鲜肥生冷及起居寒暖,宜加以慎之。

荆芥炭 归身炭 赤芍 防风 川芎 甘菊 生草 地榆炭 山栀 夏枯草 条芩 炒炭 丹皮炭 青葙子

(案5) 刘,右。平昔体虚脾弱,阳气不振,于前数年前曾患痢疾,经治得愈,相安无事有年。近因暑邪内郁,湿热乘脾气之虚下注肠胃,以致旧疾复作,里急后重,腹痛,澼澼不爽,防成休息重候。脉象细涩而弱,舌白苔腻。先从清暑疏气,兼清积滞。

厚朴 半夏 香附 枳壳 延胡 木香陈皮 川芎 六一散 泽泻 通草 槟榔 赤猪苓 车前子 佛手

(案6) 李。寒热气滞,积于肠胃,以致便澼不爽,赤白冻下,少腹疼痛,脉来弦细带数。症势非轻,急宜调治。

党参 柴胡 归身 槟榔 枳壳 香附桃仁 延胡 青皮 炙草 赤白芍 萝卜子玫瑰花 白残花

(案7) 褚,左。下痢冻秽,赤多白少,数至圊而不爽,便后隐隐腹痛,病延半载,由阴伤及阳分。小水混浊不清,是湿热久蕴,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正合《内经》之旨也。用驻车合补中法,以冀渐效。

川连 地榆 白芍 木香 延胡 柴胡归身 阿胶 萆薢 甘草 猪苓 用黄蜡五分拌炒 白术 车前子 荆芥 侧柏叶 荷蒂

(案8) 郑,左。脾胃气弱,饮食不甘,阑门失固,大便不时溏薄,寒热微作,脉形数弱带弦,舌苔薄白。拟用补中益气,犹可冀安。

党参 绵芪 白术 炙草 白茯苓 白芍柴胡 升麻 陈皮 肉果 益智仁 车前子砂仁 红枣 煨姜

(案9) 何,左。新患澼,出红冻,解时并不腹痛,乃湿热阻滞于气分,非关停积也。拟疏气和腑法。

制香附 木香 川连 淡芩 赤芍 枳壳老苏梗 茯苓 炙草 猪苓 泽泻 川芎 白蔻仁 橘红 荷蒂

(案10) 徐,右。久痢五色,阴气将已告匮,肝火乘虚上扰,胸痹作痛,胃纳不多,脉来搏数带弦,舌干少津。症势极重,勉拟一方,以候明眼酌定。

中生地 姜汁炒 小毛连 酒炒 阿胶 蒲黄末炒 白头翁 酒炒 秦皮 淡芩 赤白芍 煨木香玉金 制香附 炙草 延胡 姜皮炭 竹二青 姜汁炒

(案11) 苏,左。滞下经月,冻尚未净,当脐作痛,痛攻满腹,肛门下重,乃肝脾气血两亏,湿热犹未清化也。

归身 白芍 肉桂四分煎汁拌炒 炙草 炮姜炭木香 桔梗 紫菀 小川连 升麻 红曲炭菟丝饼 荷蒂

(案12) 郑,左。左胁结痞,腹膨,痛泄,脱肛。此由湿积阻结,肝脾不化所致。虽病久正虚,而舌苔中厚,仍有浊积。拟方先与和中疏滞,以畅邪机。

川厚朴 大腹绒 茯苓皮 焦六曲 小青皮 莱菔子炭 青蒿 炙鸡内金 楂肉炭 通草 煨姜 干荷叶蒂 二稻叶 h1bvtlUrKv4A1H71TO+O1oufxC79sro/i047lGcuzj7lfDz5ej2AhJPhwyQVzLk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