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 包,右。伏邪深郁,疟不准期,寒热或增或减,汗泄如澍,饮食倍常,易饥嘈杂,产后固属阴虚,未便遽用补法。其咳嗽气逆,是邪逆气分所致。诊脉搏数而洪。拟用白虎加桂枝,兼玉屏风法。
南沙参 熟石膏 知母 白芍 淡芩 黄芪皮 赤苓皮 防风 甘草 白术 牡蛎 地骨皮 粳糯米
(案2) 朱,右。产后三载,天癸未转,乳汁素所未行,近复两胫倏冷倏热,脉弦数而涩。此阴虚生热,八脉因之有损也。宜加意慎调,多进药饵,犹可向安。
细生地 归身 丹参 元参 麦冬 青蒿秦艽 鳖甲 茯苓 炙草 生熟谷芽 二泉胶延胡 香附 鸡子黄 白元米
又诊:前方去谷芽、香附、延胡,加乌贼骨、茜草
(案3) 汪,右。据述春季产后着恼,伤及肝脾,寒热时止时作,绵延至今,渐增畏寒怯冷,胸痞纳少,手指酸麻,足跗浮肿,种种皆是产虚不复所致。刻诊脉弦数。急急调摄,否则犹恐恙深难效耳。
细生地 归身 白芍 地骨皮 青蒿 丹参 桃仁 香附 柴胡 女贞子 炙草 茺蔚子
(案4) 陈,右。据述产后感寒受湿,暑热交蒸,郁久化毒,发为口糜现象,齿浮龈肿,舌碎颐腐,妨于饮食,脉象搏数。从景岳法治。
鲜生地 细生地 熟石膏 冰糖拌 知母川连 牛膝 银柴胡 芦荟 生甘草 银花青黛 薄荷 川萆薢 贝母
(案5) 吴,右。前五载产后未复,肝邪乘隙肆威,延及奇经,以致经期落后,重阳时曾见吐红,咳嗽痰黏,不时口干少津,肺胃之阴亦渐被伤。刻诊脉象两尺如无,余部细数。急宜慎真调理,方许怀麟之喜耳。
细生地 归身 白芍 麦冬 知母 元参真阿胶 丹参 黑草 茯苓 延胡 五加皮枳壳炭 月季花
(案6) 金,右。产后风寒袭于经络,郁而为热,以致寒热久延,半载不愈。防成损怯重恙。
青蒿 柴胡 丹皮 丹参 白术 炙草茯苓 骨皮
归身 陈皮 生地 半夏
(案7) 顾,右。据述病情由产虚未复,后复郁怒伤及脾家,以致早春阳气发越之时,头晕欲仆,恶心作呕,知饥不能进食,大便久秘,虽通而不爽。刻诊脉象左细数,右搏数,舌白苔燥。此系体虚液亏,而积湿未化也。拟从养液熄风,兼清湿浊,缓缓调之。
洋参 麦冬 半夏 秫米 橘红 苡仁佩兰 女贞子 玄参 杏仁 谷芽 藿香 荷叶边 莲子
(案8) 杜,右。因邪致产,产后经旬余,寒热往来,不能分清,曾经布白,汗透而热犹不肯解。刻下营阴内亏,伏邪逗留纠缠之候也。
归身 丹皮 赤芍 青蒿 白薇 稆豆衣郁金 杏仁 连翘
(案9) 许,右。病由胎前曾患咳嗽寒热,分娩后寒热犹然间作。近复发咳嗽,加以气逆喘促,甚则不能安卧,寤不肯寐。现下两胫作肿,日进食饮不多。此脾肺肾三经皆病。当兹产虚血脱之候,气机不克收摄,已属重恙,若再迁延,致成肿满,理之恐难奏效。
洋参 姜汁炒 白术 炙草 茯苓 归身百药煎 半夏曲 姜汁炒 枣仁 炒 , 研 远志 郁李仁 猪胆汁炒 红枣 煨香 茺蔚子
又:服前剂胫肿稍退,体略健旺,似属应手,所嫌气机仍然促急,脉象较前略和。仍用养阴增液,以安其神。
中生地 姜汁炒 归身炭 山萸肉 淮山药五味子 茯苓 丹皮 炙草 川贝 蛤壳 白芍 杏仁 阿胶 麦冬 月胡粉
(案10) 周,右。病由产虚袭寒,腹痛便泄。顷诊脉细涩无力,舌滑无苔。中都虚寒之象显著。拟用理中合桃花法,补以举之,温以涩之,俾得后天生气来复,再议丸剂,可望向安。
川朴 冬术 茯苓 甘草 肉豆蔻 官桂小茴香 胡芦巴 干姜 赤石脂 牡蛎 防风益智仁 砂仁 巴戟天 骨碎补 煨姜
(案11) 陆,右。产后未复,外感风寒袭于经络之间,积久化热,致有寒热之变,其少腹结块,瘀气交阻使然也。脉来细涩带数,舌干少津。拟以和营顺气,以通固结。
生地 归身 桃仁 泽兰 乌药 旋覆花 新绛五分同包 柴延胡 荆芥 炙草 山楂肉小茴香 青皮 香附 煨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