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案)
(案 1) 无端眩晕仆厥, 移时方醒, 今面 目黄色, 口干溺赤, 脉象左细右滑。 此心肾虚 弱, 外受暑湿之邪, 暑为火, 湿生痰, 故病形 如类中。 法宜与清理, 继以补养, 乃不复发。
半夏赤苓香薷厚朴川连 酒炒 , 四分 茵陈钩钩木通鲜藿香叶 一钱
(案 2) 病后发厥, 神昏口噤, 痰响涎流, 此五之类, 脉细无力, 乃虚也, 补之则愈。
黄芪制於术党参茯神枣仁远志归身炙草桂元大枣
(案 3) 头重如欲晕倒, 冷汗大出, 手足厥 逆, 脉细, 右手尤觉微渺, 舌苔白, 起病不过八九 天, 小便不利, 正值夏月辛苦作劳之时, 作暑厥治。
先服地浆水
。
洋参麦冬北五味半夏
醋炒
丝瓜叶环栗
丹皮
(沈案)
(案 4) 吴, 三九。 厥阴气冲昏厥, 都因阳 明脉虚, 通泄和阳不能却病, 议填胃土以熄 虚风。
生牡蛎生黄芪炒常山甘草南枣
(案 5) 朱, 三七。 俯则气塞, 咽喉呼吸不 通, 晕厥, 面色油亮, 神色昏蒙, 足痿无力。 盖肝 肾下虚, 浊阴下潜, 仿仲景肾气厥用浊药轻投 一法。
地黄饮子
(案 6) 某。 阳虚之体, 频遭病伤, 能食不 充旺, 耳鸣心悸, 内风渐至, 有中厥之虞, 右归补 阳亦可, 但桂辛甘损耗肝血, 当易以温柔固摄, 冀免虚风。
姜制地黄人参当归茯苓肉苁蓉五味枸杞山药淡附子萸肉枣肉和丸。
(案 7) 朱, 三七。 肾虚气厥, 用河间地黄 饮子颇安, 据说过劳病加, 必有肝阳陡升莫制, 咽干舌燥, 少寐。 当复以息风和阳之品。
磁石远志茯苓熟地肉苁蓉柏子仁枸杞五味天冬牛膝
(案 8) 程, 女, 廿九。 前方解经气郁热兼 流行气血, 奈经水数月不至, 厥发两次, 因惊动 气, 喉间血腥失音, 而心口隐痛, 巅胀鼻痛, 总由 厥阳上冒清空所致, 与芦荟丸服二钱。
(案 9) 吴。 幼有厥, 必挟痰火, 愈经数年,年壮而复发,是情动阴泄,阳遂得以上冒。自言左胁中气冲上引,必心胸痞塞。此肝脏厥阳无制,由乎水弱不为木耳。
六味丸去山萸,加磁石、龟板、白芍
(案 10)
某。 诸动属阳, 劳烦则扰于气, 肝司藏血, 拂郁则血菀于脘, 午后气并于血, 升降清浊为厥, 脉来浮数而细涩, 面黄唇白, 热势少轻, 神昏如故, 胸腹隐痛, 必非停滞, 诊有瘀聚所致; 目荒
、 舌缩为肾水竭绝之征; 瘛疭不止, 乃肝虚风动之象, 病名暴厥。 养 葵
所谓薄厥、 煎厥之类。 开心包不应, 勉蒲 黄散去瘀舒郁, 续进滋养天一之水, 以冀风 糜
火熄, 此属不得已之想, 未识以为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