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 肝风痰火扰乱神明。
羚羊角 石决明 橘红 姜汁 钩藤勾川贝母 竹沥
(案2) 脾虚生痰,木火扰胃。
丸方:於术 半夏 川朴 茯苓 陈皮 川连 竹沥为丸。
(案3) 内风痰中冲扰。
羚羊角 石决明 胆星 姜汁 钩藤勾天麻 竹沥
前诊付药十剂,才越三日,又来问治,如此性急,因何病缠半载,今且服完前药四剂,接近指迷茯苓丸一月再诊。痰之为病,莫作怪治。
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去甘草,加天竺黄、杏仁
(案4) 痰之为病,变怪不测,心绪不宁,痰热扰乱。
指迷茯苓丸
(案5) 中虚积饮。
六君子汤加干姜、附子
诸气愤郁,皆属于肺。浊气在上,则生胀,必有痰气阻痹,上焦不得宣化。前所服药姑缓。
枇杷叶 橘红 米仁 川贝母 杏仁 苏子 通草
(案6) 中下阳微,痰气上泛,神惫脉缓。六君子汤加干姜、附子
(案7)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置痰之器。脾肺同病,治当兼顾。
二陈汤去甘草,加於术、沙参、藿斛、枇杷叶、海石
(案8) 午后呛甚痰稠,脉弦滑数,是肺火上浮。以轻剂清苦降之。
川贝 知母
申刻复诊,咽痒则呛甚,觉有冷气上冲,肺虽有火,痰性本寒也。前方加苏子,使其降气涤痰。
夜来痰咳小缓,寐亦少安,仍从昨法稍为损益。
桑叶 甜杏仁 元参 茯苓 枇杷叶 阿胶 瓜蒌霜 米仁 沙参 川贝母 苏子
(案9) 饮食之后,舌蹇,言语不清,脉弦数,是水谷之气挟痰火上升。法宜养胃并治,再 仿温胆之意。
竹沥 霞天曲 茯苓 瓜蒌仁 枳壳 陈 皮 苏子 枇杷叶
(案10) 肝家风火挟痰扰乱,若心神不定,恐成癫。
黄连温胆汤
(案11) 肝升肺不降,脾胃痰上泛。
化肝煎加苏子、旋覆花
(案12) 中下阳微,阴浊寒痰上升,呕吐涎沫,心中嘈杂,脉濡细舌白。序届冬至,阴阳交潜之时,恐其不相维系。世兄方甚合,僭加附子一钱。
人参 茯苓 橘红 紫石英 熟地 白芍牡蛎 沉香汁
脉如蛇行,遍体漉漉有声,胸膺瞀闷,咳呛不爽。此必痰饮水湿,凝结经络,补之固属无益,而峻攻又恐伐元,极难取效者。
六君子汤去人参,加钩钩、米仁,用姜汁、竹沥泛丸,先服控涎丹一钱五分,匀三日,姜汤下。
(案13) 高年不惮勤动,从高坠下,趺痛,左肋艰于转侧,脉有歇止,气喘咳嗽,呃忒频频,寝食皆少,是阴亏内热,肝升肺不降也,最恐呃而致痰塞气厥。
陈皮 白芍 石决明 姜汁 半夏 白薇旋覆花 竹沥
(案14) 病后神魂失藏,心中有瘀血恶痰。
白金丸 钱半
(案15) 中气虚,寒痰凝阻,肝气升逆。
旋覆代赭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