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女科时症门 二百四方

(案1) 女,产后弥月,形凛身热,津津汗出,脉细濡数,来去靡定,舌红渴饮。此因营阴内亏,冬令过暖,温邪袭匿于痰中,相交为患。治法和阳化温,清降痰气。

炒桑叶 青竹茹 制半夏 南花粉 炒丹皮 云茯苓 炙橘红 川石斛

女,寒热互作,有汗不止,渴饮舌绛,脉濡空软,痰吐不爽。产后阴分本亏,冬温挟痰内伏,营气不与卫气和谐,若再缠绵不已,恐致阴伤风动。拟和阳益阴化温除痰,阳旦、温胆、交加三 方出入之所。

桂枝 白芍药 竹茹 半夏 淡芩 炙甘草 枳壳 橘红 姜汁炒生地

女,寒热之势已缓,而仍漐漐 有汗,体痛偏左,咳嗽,痰不易出,脉弦滑数。冬温兼挟痰气,阻痹肺之络。当理络化痰,宣通气机。

枇杷叶 细生地 钩钩 橘红 白杏仁青竹茹 半夏 茯苓 大豆黄卷

女,寒热了而不了,营气犹不和谐,左胁痛引背,股络中气血不通。再议和养气血,佐以宣络。

荆芥炭 楂炭 谷芽 陈皮 炙甘草 茯神( 此方与脉案不合疑有错误

(案2) 女,经居四月,脉象虚弱,内热食少,腰酸腹痛膨胀。营虚气滞。防其暴下虚波,拟和养肝脾气血。

炒松生地 四制香附 川杜仲 金毛狗脊炒黑归身 白芍药 川续断 粉丹皮

(案3) 女,心悸,头鸣,咳呛,食少作胀,脉形细数。素体亏弱,气火上升。恐增寒热,且先清肺和胃。

竹茹 甘草 川贝 六曲 云苓 蛤壳杏仁 钩钩 枳壳 陈皮 料豆 谷芽

(案4) 两脉濡数无力,脾阳久虚,聚湿生痰,胃气失和,足浮,痰多,纳少,无寐。疟后营卫失谐,元气益虚。拟和养脾胃,安神化痰。

潞党参 甘草 竹茹 枣仁 制於术 半夏 枳壳 姜皮 白茯苓 陈皮 秫米 红枣

(案5) 女,经居五十余日,奔走劳力,动络下血,一日颇多腰酸腹支急,饮食减少,脉形濡数。冲任营络损伤,防其腹痛暴下。拟和养 健脾。

甜於术 缩砂仁 厚杜仲 川石斛 怀山药 炒香谷芽 苏苏梗 广陈皮 川续断

(案6) 女,失音半载,咽干口燥,经阻两 月,脉形细数。阴伤肺热,恐入损途。

丹参 杏仁 竹茹 牛蒡子 沙参 枳壳 橘白 抱茯神 川贝 桔梗 甘草

(案7) 咳嗽头胀皆减,耳鸣惊愓,中指发麻,痰多食少,脉虚细弦。血虚肝阳化风,静养慎调。

西洋参 东白芍 石决明 茯苓 制首乌川贝 钩钩 金斛 料豆衣 橘红 归身

(案8) 女,血虚脾弱,经阻半载,腹痛便溏,耳鸣食少,脉形细涩。病颇深,损怯 可虞也,理之不易。

大生地 赤芍药 山楂炭 炒谷芽 全当归 怀山药 橘皮白 甘草 粉丹皮 紫丹参茺蔚子 云茯苓

(案9) 肝气挟痰上扰,头痛心悸,痰咳呕恶,腹痛食减,脉细弦数,舌黄口干。病久体虚,恐有痉象。

首乌 枣仁 石决明 甘草 料豆 茯神净钩钩 谷芽 半夏 竹茹 甘菊花 陈皮枳壳 川石斛

(案10) 湿热伤脾,便血泄泻,腹膨食减,舌白脉濡。恐增腹满之虚,拟清脾和湿。

洋参 秫米 六曲 茯苓 冬术 木香陈皮 大腹皮 地榆 砂仁 猪苓 泽泻

(案11) 女,产后四十余日,下血如崩,营伤脾弱,遍体浮肿,舌白便溏,脉形濡细无力,气急鼻衄。阴阳两伤,防喘塞泄浊虚变。

冬术 泽泻 赤苓皮 陈皮 归身 五加皮 大腹皮 姜炭 薏米仁 大红枣

女,产后月余,下血如崩,营伤脾弱,肢体肿胀,气急便溏,咳呛舌白,脉形濡细。脾肺肾三焦皆病,防喘塞虚波,病机险重之症。

怀山药 广陈皮 川贝母 姜皮 大腹绒 加皮 紫石英 红枣 茯苓 米仁 沉 香屑 归身炭

女,产后去血过多,营伤脾弱,肢体浮肿,咳 嗽气喘,食少便溏,舌白脉细。三焦皆病,喘塞可虞,不可忽视。

甘枸杞 炙甘草 紫石英 茯苓 生姜皮加皮 陈皮 红枣 归身炭 川贝母 怀山药大腹皮 沉香屑

(案12) 女,肝阳上扰,头晕呕恶,白带颇多。阴虚胃弱,防其淹缠增重。

制首乌 广陈皮 茯神 竹茹 左牡蛎料豆衣 钩钩 白芍 半夏 石决明 金斛

(案13) 女,七月妊躯,腿足肿胀,面浮溲少,脉形细濡,咳嗽头胀,舌白食少。脾虚湿胜,防骤产虚波。

土炒白术 福泽泻 甜杏仁 红枣 云茯苓 大腹皮 川贝母 甘草 广陈皮 生姜皮

(案14) 女,寒热较减,面目黄色稍退,脘痛彻背,经阻两月,头胀食少。肝郁湿热,气血失于流畅也。

制香附 白茯苓 广陈皮 乌药汁 制茅术 六神曲 净当归 沉香汁 木猪苓 川芎 绵茵陈 福泽泻 赤芍药 黑山栀

(案15) 女,产未满月,瘀尽,白带颇多,少腹痛而腰酸,咳嗽食少,舌白脉细。营虚寒凝气阻,防其增重。

全当归 炮干姜 川贝母 香谷芽 赤芍药 山楂炭 广陈皮 江枳壳 厚杜仲 枸杞子 白茯苓 炙甘草

(案16) 女,经后营虚,肺热音闪 ,胃弱食少,脘胀。此时尚难进补。

竹茹 谷芽 橘白白 桔梗 金斛 川贝六曲 枳壳 杏仁 茯神

(案17) 女,自乳 体虚,伏邪留恋,寒热间两日一发,左胁背部作痛,咳嗽食少,脉息小弦,最淹缠也。

柴胡 生草 青皮 橘络 当归身 旋覆花 枳壳 茯苓 赤芍药 新绛屑 川贝葱管

(案18) 女,天癸不调,来则腰酸,且腹与浑身骨痛,近日彻夜无寐,大便泄泻,头胀,牙 开合不利。心脾营虚气滞,兼有伏风,防其增重,毋忽!

归身炭 橘络 六曲 湖藕 中生地 煨木香 丹皮 枣仁 白芍药 桑叶 山药钩钩

(案19) 心阴内亏,卫阳外薄 ,神倦少寐,自汗不止。

大生地 枣仁 归身 於术 清阿胶 白芍 黄芪 陈皮

(案20) 先形寒肢冷,昏昏嗜卧,而后增热,体痛胸脘痞闷。此积劳阳伤,风温与湿相搏。舌绛苔白,将恐化而为热,且从表分达泄。

淡豆豉 枇杷叶 江枳壳 连翘壳 葱头白 甜杏仁 桔梗 麦芽

(案21) 身热肢冷,去来无定,得微汗或止或不止,脉数左弦,舌苔白,神倦呓语,头疼体痛。邪兼太少两阳,若明日一候不解,恐其内陷。

阳旦汤 即桂枝汤加黄芩

平旦更衣之后,寒热势缓,而脉未静,舌绛苔白,温邪挟湿,蒸中不化,病情尚未定着,且与和解化痰,以消息之。

温胆汤加枇杷叶、白杏仁

夜来先形寒,逾时而热,后热后得汗而解,脉弦数,邪伏少阳阳明,竟有疟状。柴胡温胆,未知可否。

柴胡温胆汤

屡屡得汗,热已退解,但脉沉细数,舌绛,苔微黄,咳嗽,痰不易出,胸胁隐痛。且与理肺和胃化痰,以视明日动静。

温胆汤去半夏,加枇杷叶、白杏仁、川贝、谷芽。

漐漐汗出,脉渐和平,此时只宜和胃养阴,使其神安加谷,宜《内经》法。

半夏 竹茹 茯苓 秫米 橘红 炙草 长流水煎

多梦纷纭,神倦谵语,舌尖红,苔薄白,脉数空弦。谷食不加,此乃汗解之后,心阴内耗,肺胃热邪又留未尽。再拟养心安神,清痰热,和胃经法。

洋参 淮麦 竹茹 川贝 麦冬 南枣茯神 半夏

寝食皆安,脉亦和平。扶正安神,一定成则。

人参 茯神 淮麦 麦冬 橘白 川斛

(案22) 痰喘口渴,便溏肛坠。手足太阴皆虚,宜补土生金。

五味异功散 加麦冬、川贝、海石

(案23) 素体极弱,心力俱劳,二气 交虚矣。风温乘袭,背寒身热,心中嘈杂如饥。此属内伤而兼外感者,病之轻重未定,姑从温胆汤和之。

温胆汤加玉竹条

(案24) 素体阴亏,烦劳阳伤,冬温乘袭,身热九日,咳呛气喘,自利烦渴,彻夜无寐,口不仁面垢,唇焦齿干,舌浊脉数濡。深恐正亏邪陷,当从肺胃清泄。

枇杷叶 葛根 桔梗 白杏仁 赤芍 生甘草 犀角 淡芩 芦根

汗出不彻,热退不净,咳呛胸痞,唇焦渴饮,肺胃热邪未清,仍宜宣泄上焦。

桑叶 川贝 黄芩 枇杷叶 豆豉 连翘壳 杏仁 生草 芦根

(案25) 妊娠八月,陡然昏厥,甚至上窍血溢,扬手掷足,发热神昏,咬牙脉乱。冬温挟痰,陷入厥阴,肝阳挟胎气上迫,势极危急,无从着手,不得已勉与暴厥应下之法,参入熄风化痰,以冀万一。

白纹银 钩藤钩 枳实汁 青葶结 石决明 礞石滚痰丸 三钱 羚羊角 黑山栀

女,又,损胎既下,仍然昏痉晕厥,手臂强直,脉弦滑数。此邪痰恶血,蒙闭心胞,正在险津也,谨防陡变。

羚羊角 姜汁 泽兰 石菖蒲 橘红 楂炭 竹沥 丹皮 化服回生丹 一粒。

(案26) 未老先衰,劳倦感温,身热八日,热退,面青肢冷,额汗津津,神倦呃忒 ,痰喘如锯,脉滑细如丝,舌浊而干。邪热匿于痰中,中气交脱之象。其势不得不补,然须得补耐补乃幸。

人参 茯苓 竹沥 熟地 半夏 姜汁麦冬 橘红 紫石英

得补虽安,虚态不减。病前远行,振动阳络,咳痰带血,最恐多溢,此时又以和络止血为急。然纳补之药,仍未敢撤也。

人参 麦冬 竹茹 熟地 川贝 藕汁阿胶 茯神 墨汁

(案27) 温邪九日,身热不扬,瞀闷不扬,躁扰,舌绛苔白,气喘耳聋,痰咳不爽,斑发紫黯,隐约不出肉,脉细,濡数而伏。此属邪陷膻中,有昏厥立危之势。急急清营透表,邪达乃幸。

犀角 二钱 郁金 五分 牛蒡 三钱 枇杷叶 一两 赤芍 一钱半 荆芥 五钱 青蒿 三钱 川贝 钱半 连翘 三钱 芦根 三钱

身微热,四肢不温,神蒙耳聋,舌红渴饮,瞀闷呓语,斑发不掀,脉浮不出。温邪痰热,内扰蒙闭,渐入心营之势,恐陡然昏痉厥闭。今拟清营解表,辛香开泄,以冀转机。

犀角 连翘 杏仁 枇杷叶 牛蒡 川贝菖蒲 桔梗 芍药 郁金 柴胡

身热不扬,昏狂叫喊,呓语喃喃,脉数不出,烦渴引饮。阳明邪火极炽,仍虑昏痉厥闭。再拟清营辛开,甘寒化热,扶过两候方可。

竹叶 三钱 石膏 五钱 生草 五分 麦冬 二钱半 犀角 二钱 生地 七钱 川贝 三钱 菖蒲 五钱半 枇杷露 三钱

又,夜来得汗之后,昏狂烦热似定,舌色亦少淡薄,但大便连行,而脉甚细软,神志倦怠。最恐邪去未净,而正气先虚,今宜清解和胃安神养阴方。

生地 粳米 茯神 石斛 川贝 石决明甘草 麦冬 竹叶

又方:大生地 沙参 川贝 粉丹皮 大麦冬 茯神 川斛 石决明

(案28) 温邪蒸热旬余,斑疹发不出肤,舌红苔白,大便溏泄,邪伏阳明,深恐里陷变喘,不可忽视。

葛根 桔梗 赤芍 赤苓 芩连 甘草连翘 荷叶

病情如昨,泄泻数减,脉来细数,而寸不出。乃太阳邪热入太阳阳明,舌红苔黑,深恐昏厥。

犀角 赤芍 豆卷 黄连 炙草 连翘青芩 赤苓 荷叶

热势退缓,舌红苔浊,脉数口干,阳明之邪未净,小溲短赤,是湿热癃闭州都所致。

犀角 连翘 滑石 竹叶 丹皮 草稍赤苓 川柏

(案29) 滋阴清热。

香犀尖 丹皮 麦冬 川石斛 细生地连翘 茯神

(案30) 温病八日,身热不扬,脉左空弦,右模糊,膺闷呃忒,面赤如醉,舌红苔白,邪热苔白。痰湿混阻,其势颇危。

旋覆花 郁金 杏仁 竹沥 枇杷叶 川贝 豆卷 姜汁

大战一昼夜,邪热势猛,几危屡次,幸而肤黄斑透得解,转致咽喉微痛,颊车失开,舌绛口干,面油目昏,脉数左弦。乃阳明之经犹热,少阳之气内亏,湿反化燥之时,犹恐泛而复聚。今当清营滋化,理咽除痰,不致再生更张乃吉。

犀角地黄汤加连翘、川贝、竹茹、桔梗、人中黄

颊车失张,咽嗌哽痛。少阴自虚,阳明尚未清肃,滋养少阴之中,少佐清泄。

元参 甘草 金斛 葛花 生地 桔梗川贝 鸡距子

(案31) 身热不扬,气逆咳嗽,痰中映红,脉数,左细软,右浮滑。冬令过暖,温邪蕴伏肺中,呛伤营络,恐增喘急。阴分本亏,只宜轻济清泄,慎勿辛温发散。

苇茎汤加藕肉、川贝、蜜炙枇杷叶

(案32) 身微热,畏风恶寒,瞀闷气喘,体痛右甚,脉浮滑数。劳倦感邪,气痹不宣,恐其厥逆。

苏子 豆豉 前胡 桑皮 枳壳 杏仁桔梗 川朴 葱白

(案33) 肝气挟痰塞逆,心脘掣痛,陡然寒颤,壮热痉厥,洊 至汗出如雨,肤冷如石,脉细如发,语言不出。是痰邪内伏,肝风鸱张,正气欲脱,危如朝露,无可奈何。勉拟扶正涤痰,回阳救逆,以冀万一。

人参 龙骨 半夏 竹沥 附子 牡蛎橘红 姜汁

(案34) 冬温九日,身热不扬,神烦瞀闷,脉数不畅,舌红苔黄,手腕搐搦,痰邪内伏,肝风欲动,恐其复厥。

豆豉 半夏 连翘 桔梗 葱白 橘红杏仁

(案35) 冬温内伏,阳虚胸痹。其病不轻。

瓜蒌皮 桂枝 枳壳 茯苓 薤白 半夏川朴 黄芩

(案36) 冬温咳呛,挟食壮热,咳呛。其势极险。

苏子 杏仁 象贝 莱菔汁 前胡 桔梗 连翘 桑叶 枳壳 芦根

(案37) 形寒身热,面赤戴阳,呕恶舌浊,脉沉细,少腹拘急,终宵不寐,气上冲心。高年湿热内盛,冬温深入厥少。其势危笃,勉与仲圣 厥阴治法。

川连 桂木 细辛 川柏 干姜 党参 附子 归身 乌梅

(案38) 病后热留营中,更兼丧明之痛。

犀角地黄汤加川贝、萱花

(案39) 脉浮,头项强而恶寒,此太阳病也。病后阴虚,宜兼滋养。

桂枝汤(即阳旦汤)加黄芩,再加生地(即阳旦汤加生地)

(案40) 外受风寒,内伤酒醴,湿热。

苏子 枇杷叶 橘红 茯苓 杏仁 米仁桔梗 桑皮

(案41) 烦劳耗阴,冬温伏邪。

沙参 麦冬 海石 川贝 玉竹 蛤壳米仁 梨皮

(案42) 湿热肝气内郁,风寒外遏,心中懊憹不食,目黄,舌绛唇干,脉不通畅。治当疏达。

柴胡 黑栀 神曲 青皮 麦芽 茵陈香附 连翘 豆豉

(案43) 冬温搐肺,金实则哑。

苏子 桑皮 川贝 活水芦根 杏仁 前胡 桔梗 生瓜子壳

(案44) 冬温伏胃,蒸热肤黄,呕吐拒纳。

藿香梗 茵陈 茯苓 连翘 宋半夏 陈皮 黄芩 神曲

(案45) 此大头天行毒 也,若毒邪内攻则昏乱,何小视之耶?

普济消毒饮

(案46) 阴虚感温,肝阳上逆。

温胆汤加金石斛、石决明

(案47) 失血损体,劳烦感温,防其新邪 旧病,因时病并发。

苇茎汤加南沙参、象贝、湖藕

(案48) 风寒壅遏,食滞停积,肝气上逆,寒热昏躁,胸闷脉伏,势将昏痉厥闭。若此重症,如何来此就医?勉拟方速载归,而勿再来也。

黑山栀 枳实 连翘 桔梗 淡豆豉 麦芽 杏仁 郁金

(案49) 冬温夹食,来势不轻。

豆豉 茵陈 苏梗 杏仁 山栀 连翘川朴 枳壳

(案50) 肢冷身热,烦躁呻吟,脉沉数。冬温,食滞阻中,暴寒外遏。其势棘手。

葛根 淡芩 连翘 麦芽 柴胡 石膏甘草 枳实

(案51) 肝气内郁,风寒外遏。

豆豉 枳壳 半夏 莱菔子 黑栀 杏仁生姜 葱白 橘红

(案52) 女,产后营虚,温邪乘袭,寒热匝月,咳呛气短,腹膨,脉细,神倦。恐其邪正两脱,至险至险,勉拟一方。

桑叶 楂炭 丹皮 茯苓 玉竹 陈皮归身 谷芽

(案53) 冬温身热旬余,势将阴伤风动。

青蒿 连翘 枳壳 桑叶 黄芩 竹叶麦芽 芦根

(案54) 冬温九日,形凛身热,脉细数,舌绛苔白。阴亏不能运泄,将恐邪陷昏愦。

豆豉 枳壳 麦芽 桑叶 山栀 杏仁连翘 芦根

身热夜重,自利渴饮,舌绛苔黄,脉细,呕恶不食。阴亏之体,冬温内伏,防其昏陷。

葛根芩连汤加神曲、柴胡、赤苓、谷芽

(案55) 冬温伤肺,咳呛痰血,喘不得卧,其险极。

桑叶 南沙参 石膏 生甘草 杏仁 枇杷叶 麦冬

高年积劳阳伤,冬温入伏,咳呛气短,正不克邪之象。

豆豉 苏子 橘红 葱白 杏仁 半夏

冬温之病,辛燥频进,肺胃受伤,木火上逆,咳呛痰浊,呕吐拒纳,理之极难。

竹茹 甜杏仁 米仁 瓜子 橘白 川贝母 茯苓 稻须

下虚之体,冬温重感,身热痰嗽,喘不能卧,反复淹缠,极难用药。

苇茎汤加枇杷叶、桑皮、蛤壳、川贝

(案56) 身热旬余,微汗不解,脉细数不出,舌绛苔黄,渴饮便闭。温邪夹食也,恐其内陷转重。

小陷胸汤加山栀、豆豉、连翘、生谷芽

(案57) 冬温八日,瞀闷脉伏,邪食并重,恐其内陷。

葱白 川朴 枳壳 秦艽 豆豉 杏仁桔梗 麦芽

(案58) 积劳阳伤,营卫不和,或寒或热。

桂枝汤加当归、陈皮、茯苓

热退不净,咳呛呕吐,脉弦而数,寐则呓语,肝胆之阳挟温邪而上升也。

温胆汤去甘草,加青蒿、黄芩、生姜冬温伏邪,营卫不和。

阳旦汤加杏仁

(案59) 湿热痰食混中焦,正不敌邪则内结外脱。

川连 橘红 羚羊角 黄芩 生草 连翘钩钩 葛根 麦芽

热退未净,防其复盛。

前方去羚羊角、麦芽,加神曲

(案60) 身热不扬,遍体浮肿,脉紧,舌黄 口干,咽哽胸闷。冬温内伏,严寒外遏,肺不清达,最恐喘急,不是小病。

麻杏石甘汤

(案61) 身热去来靡定,得汗解而旋复燥渴引饮,舌白中浊,脉濡数,不食不寐。此暑风湿热混蒸阳明太阳,居素交虚,惟恐里走,或得转而为疟乃幸。

藿香 半夏 神曲 石决明 川朴 陈皮茯苓 鲜荷叶

夜来热退不净,神烦无寐,脉数软,舌干微黄。暑热蕴伏,惟恐复热,拟从肺胃达泄。

枇杷叶 半夏 茯苓 荷叶 白杏仁 橘红 竹茹

果然复热,昏谵鼻衄,烦渴引饮,脉数不畅,舌红苔白,小溲短赤,烦躁无寐。暑伤心,寒伤气,肺胃邪火鸱张,惟恐阴伤风动,已届一候,病情未定。今拟清解达泄,冀其转疟如何。

山栀 连翘 羚羊角 杏仁 豆豉 竹叶枇杷叶 芦根

热缓不退,脉细数不出,舌红苔黄,鼻衄盈盏,烦渴引饮,彻夜无寐。暑热深伏阳明营分,将恐热迫阴伤,当清营滋泄,得转瘅疟 乃幸,仍不可泛视也。

犀角 连翘 知母 地黄 竹叶 贝母淡豆豉 芦茅根 西瓜翠衣

夜来热甚神昏,平旦醒而热退不净,似乎疟象而未准者,但症阳脉阴,深恐正不胜邪,转虚迅速,颇难立法,拟清气热和胃阴法。

洋参 花粉 半夏 粳米 麦冬 甘草竹叶

头额常热,身肢却有退时,瘅疟之象,今日之来,冀其轻缓,不致昏愦谵语,庶无内陷之虞。仍拟清热和阴。

洋参 半夏 竹叶 麦冬 粳米 花粉生草 青蒿 芦根

昨午表热不壮,而自觉心中甚热,阳亢阴亏所致。脉象模糊,神烦无寐,额热不退,舌心剥落,口苦吞酸,阳明湿热不化,心肝气火内盛,必须耐性以调之,如躁急心热更张或多失。仍拟 扶正养阴、和胃安神以消息之。

洋参 半夏 茯神 麦冬 竹茹 青蒿 生草 橘白 稻叶

暑湿痰热混蒸三焦,似转疟而去来靡定,朦胧将睡时呓语喃喃,肢搐身瞤,神愦,耳聋不聪。此属脏阴内亏,痰火蒙闭,风阳窃动,尚虑变幻多端。急当扶正安神,熄风化痰,不致虚波陡起乃幸。

洋参 石决明 羚羊角 竹茹 大生地麦冬 连翘 茯神 钩钩 橘红

身凉额亦不热,脉象稍出,左弦右空,舌苔腻白。暑湿若有未楚者,然尚虑散而复聚。烦渴渐减,正亦渐弱,宜未雨绸缪,勿使虚态毕集。

党参 麦冬 石决 鲜莲子 生地 茯神橘红 生谷芽

昨身热至晓退解,脉左弦右数,舌红苔白。究是暑湿伏于阳明而为瘅疟,扶正安神,化痰清热,一定成则。

党参 陈皮 茯神 麦冬 竹叶 石决半夏 谷芽 鲜莲子

昨疟之象虽不重,而热退汗出津津,口苦咽干,心恍体倦,二气 渐露虚象。必当扶正养阴,以化余邪。

参须 中生地 金斛 半夏 麦冬 肥知母 茯神 橘红

昨发疟得汗而解,兹诊其脉,仍依旧弦数,得毋欲变日至乎?仍与扶正养阴,化痰和胃。

洋参 金斛 橘红 麦冬 茯苓 石决明知母 莲子 稻叶

热甚而长退时,汗少口干,舌红脉数空弦。肺胃之邪尚蕴,心肾之阴已耗。急宜壮水以制阳光,咸苦入阴法。

生地 贝母 橘白 莲子 天冬 花粉茯苓 知母 连翘 沙参 ( 此方与案不合

小补之后,余焰复烈,瘅疟发热三日,不分界限,不易外达也。滋清之中复兼利湿消暑。

青蒿 骨皮 连翘 鳖甲 大生地 荷叶知母 六一散 鲜佛手

忽凉忽热,汗出不彻,舌转浊白,脉数不畅,究是热蒸湿蕴。清滋养阴之中,兼渗三焦分利。

青蒿 地骨皮 荷叶 鳖甲 斛藿 鲜佛手 知母 六一散 神曲

暑湿交蒸,热不退解,汗出不彻。已届秋令,性天先生主以喻氏,颇合病机,增损为治。 性天即薛公望

冬桑叶 杏仁 阿胶 知母 枇杷叶 石膏 麦冬 川贝

附薛性天案:

热自里发,值于暑湿交蒸之时,且夺精于病前,今为期三候,寒热不定,多于申酉之间。脉静脉大则身和,脉大则身热,最易液涸风动。

昨热尽退,兹诊脉,仍数,额微热,口苦耳聋,悉属少阳阳明见症,暑湿未能尽化,而阴气孤绝,阳气独发也。与仲景方,清气热养胃阴。

竹叶石膏汤加沙参、桑叶、丹皮

(案62) 暑为阳邪,心为离火 ,暑先入心,汗乃心液,暑病三候之外,君主焉有不亏之理?拟加生白芍钱半,与性天先生同议。

参叶 茯神 半夏 秫米 麦冬 甘草橘红 鲜莲

(案63) 大清大凉之后,脾胃焉有不亏之理?和脾胃专务参术,恐其太早,若再清凉,更苦脾溏,曷若微清微凉,则两得其平矣。

人参叶 橘红 麦冬 鲜莲子 丝瓜叶茯苓 谷芽 半夏 甘草 生白芍

(案64) 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兼兹以里邪兼发,又被暑湿交蒸叠进,清解暑湿退热,邪之流弊未楚,是以咽痛嗌干,脉不数而少纳,四肢清凉也。拟少阴立法。

百合 鸡子清 蛤壳 元参 女贞子 麦冬 清阿胶 旱莲草 贝母

咽红肿痛,蒂舌下坠,口咽皆干,舌红苔糙,中心剥落。暑湿大病之后,心肾真阴耗散,孤阳上僭。法当救阴潜阳,壮水制火。同性天先生议。

大生地 白芍 知母 淡天冬 龟板 淡元参 真阿胶 淡秋石 鸡子黄

(案65) 七夕表热已解,而转增咽哽阻咽,咳呛痰稠,脉数右大。少阴本亏,真阳上燔。咸苦滋救,仲景成法也。公议方。

鸡子黄连阿胶汤 猪肤汤

复诊:昨方加知母。

咽痛未定,身凉复热,不但阴亏火炎,犹有暑湿余气,时散时聚。今议养阴利湿,使从小便而出。

猪苓汤、三豆汤代茶

咽痛渐平,大便频泄,少腹急痛,舌苔灰白,暑湿余邪挟食滞困中。恐其由疟变痢,宜从阳明开提泄热,仍佐兼顾少阴。

葛根芩连汤、洋参、阿胶、白芍、佛手

热不复来,利亦减缓,惟舌本绛而苔花,搭脉右甚数。肺胃余热未清,心肾之阴颇亏,此时尚须清肺和胃,滋养心肾,为善后之计。

麦冬 阿胶 黄芩 佛手 川斛 白芍炙草 莲子

诸恙渐平,惟谷味寡纳,寤言不寐,左寸关不静。今当静心安神,和胃养阴,务祈怡神静养,不致再生更张乃吉。

洋参 茯神 炙草 麦冬 石决明 谷芽枣仁 宋半夏 阿胶

倦怠不嗜食,寤寐纷纭,脉细软数。皆属邪去正虚,心阴内亏之故。拟安神补心,和胃养阴,然后再商峻补。

党参 阿胶 秫米 生地 半夏 木瓜麦冬 牡蛎 茯神

形神色脉,悉属转虚,必须扶正养阴。

参须 牡蛎 茯神 阿胶 半夏 秫米大生地 麦冬 木瓜 ( 此方与前方同

邪去正亏,当以滋补。慎寒暖,节饮食,勿使功亏一篑。

人参 苁蓉 茯神 怀山药 熟地 萸肉麦冬 新会皮

(案66) 夜来小便,寤寐不安,口干舌燥,背脊轰热,脉数右大。皆系心肾内亏,阳亢阴虚。权宜摄阴潜阳。

人参 龟板 山药 海参 熟地 牡蛎白芍 天冬 茯神 陈皮

此案诸方,悉属有本而来,惟当用清燥救肺之际,补剂略早一步,是以其热反复,淹留不退也。历观前案自明。

(案67) 深秋凉风触动暑湿伏邪,初起间日瘅疟,已属阳明见症,尔来热无定时,脉空数,两关独大尺短,舌绛边碎,口糜气秽,咽哽塞。胃中邪热内蒸,阴液日渐告涸。不但虑其病久 正脱,抑恐毒气内陷,则胃败不食。姑拟彻热救阴、清胃解毒之法,以消息病机。

黄连 生地 人中黄 川贝 黄芩 阿胶川石斛 银花

平旦潮热又发,燥而渴饮,胸痞气粗,口糜气秽,鼻痒舌干,脉数。悉属肺胃蕴热,阴液内涸之象。喻西昌 为的对之方,但其热势猖狂,深恐鞭长莫及。

清燥救肺汤用参须、人中黄,去麻仁

连进苦泄滋阴,甘寒化热,津液不回,神识模糊,脉数无力。邪热匿于痰中,蒙闭心营,正气不得振托,明日三候陡然昏厥,将何料理?不忍束手,竭蹶 拟方,以冀弋获

犀角 麦冬 知母 生地 石膏 石决明人参 川贝 竹沥

夜来得微汗,神醒而倦怠懒言,脉右弦数,唇仍干,身热暂解。目前之急,痰邪终未能出,虑其明日复然,治法不外清营化痰,公议方损益。

犀角 麦冬 石决明 竹沥 生地 石膏川贝母 芦根 人参 知母 霍斛

晚诊:更衣不畅,渴饮脉数,邪火之势未衰也,胃中津液大亏。若明晨忽然风动,将何以御之?此时滋清熄风之外,无他道也。

羚羊角 麦冬 川贝 灯心 石决明 芦根 南沙参 生地 霍斛 竹叶

病情如昨,脉象稍逊,寤言不寐,邪热逗留不去,正气日渐消除磨,假使今晚复热,岂不大费踌躇也乎?公议清阴中之热,和胆胃之热。

生地 麦冬 川贝 竹茹 鳖甲 石决明橘白 花粉 川斛 丹皮

晚诊:热不复发,固属转机,然脉软少神,更衣怯力,口干舌蹇,阴液颇亏,伏热不清,怕其骤虚,口疳糜烂。责在专司滋阴和胃,以熄余焰。

生地 川斛 丹皮 橘白 麦冬 川贝 茯神 稻须

脉形虽软,病情未减,即古云难成而易亏 者,阴气也。口糜不除,胃中自觉热气上升,乃余焰未熄。宗前法滋阴清化,和胃生津。

生地 茯神 稻须 甘蔗汁 丹皮 川斛麦冬 石决明

晚诊:诸症仍若,毋庸多赘,惟似寐非寐,醒则喉间咳呛,足见肺胃阴液不能上供。本拟再用滋剂,因未及一昼夜药已两进,恐药力过病,拟用色白味甘性润者扶助胃气,清泄肺胃而已。

沙参 冬瓜子 通草 麦冬 川斛 芦根川贝 茯苓

又,诊得右关独大,喉间作痛,嗌干,二便时难,知饥少纳,此皆阴液少于涵养,水火有亢炎之势。急请专司调治,以免蔓延。宗前法复入咸降之品。

生地 麦冬 料豆衣 天冬 桔梗 绿豆衣 川斛 生草 淡秋石

交今日来大便三次,便后气粗神倦,寐则眼睛露白,渐次有诸虚之象。拟用三才加味,一以摄纳正气,一以静摄肝阳,频频灌溉,庶几免太过不及之象。

人参 天冬 川斛 淮麦 生地 石决明茯神 南枣

夜来又作潮热,热时神蒙,幸喜为刻无多,脉形仍数,翻覆不已,究属余邪留恋。拟清骨散以搜剔之,佐以清胃

生地 骨皮 知母 川斛 鳖甲 丹皮麦冬 草梢

(案68) 间日疟停久,倐又往来潮热,病情变幻多端,究是此热不泄,津液不复。口出热气秽浊。前议胃中有热,间可畏也。仍与滋阴润燥,宣上彻下,使从小便而出。

沙参 天冬 丹皮 桔梗 生地 茯苓泽泻 生草

(案69) 脉数,左关弦,右关大,蒸蒸潮热,莫往莫来,邪诚在阳明,若云不涉少阳者,恐未必然也。然病久阴液已涸,岂仅和解可溉?自应清滋化热,少佐宣达,亦迎其机而导之之法也。

生地 丹皮 青蒿子 茯苓 鳖甲 骨皮 川石斛 泽泻

潮热两度退而不尽,渴饮舌干,脉弦数。暂 停滋腻,独取阳明。

芦根 川贝 青蒿子 花粉 骨皮 白粳米

(案70) 漐漐汗出,且发白疹,莫非伏邪外达,然神倦,脉软,口秽舌干。邪热未去,正气已虚,最恐陡然转虚,成败未卜也。用和胃养阴、扶正化邪法。

沙参 麦冬 茯神 谷芽 生地 玉竹石决明

白疹未畅,旋即退收,邪终未泄,继而复热,气粗鼻掀,肺虚火盛,不克宣降恐其热势复烈。拟用钱仲阳法,复入清通之品。

补肺阿胶汤加芦根、佛手

热退脉小缓,热来则数大,此邪之聚散也,舌苔稍润,渴饮溺赤,斑发未艾 。清滋解泄,一定成则,昨宵法合当,继之。

照昨方。

陆续得汗,可知邪未复聚,所以潮热不来,舌虽润红而有裂纹。肺胃之阴殊难恢复,专以清之化之。

沙参 玉竹 麦冬 茯苓 生地 川斛橘白 谷芽

身凉脉静,不比昨日,其邪若有未净者。然养阴和胃为主,清泄少阳为佐。

生地 玉竹 茯苓 桑叶 麦冬 川斛橘白 丹皮

(案71) 舌红裂纹,渴饮,上犹燥也,而腹鸣溺赤,口疳复生,湿热蓄于中下。今当滋上分下。

川斛 阿胶 丹皮 泽泻 麦冬 沙参茯苓 淡竹叶

(案72) 舌不干而口干,胃中津液亏也。仍旧滋阴和胃以化之。

沙参 阿胶 麦冬 人中白 生地 石斛丹皮 谷芽

(案73) 病已逾月,舌红苔黄,脉数关大,渴饮溲赤,痰浊口腻,不更衣者六日。虽未可云腑实,而阳明之热究属未清。须得便通之后,舌 淡脉静,方可填纳。然乎?否乎?方未录。

湿温病后,饮食不节,复热十余日,战汗不解,遍体红紫,蓝斑密布,齿衄成流,脉芤涩。湿温热毒,深伤阳明,营分血得热而沸腾也,势极危笃。

犀角汁 石膏汤磨 板蓝汁 金汁 羚羊角汁 石膏汤磨 方诸水 茅根汁 鲜生地汁 藕汁银花露

复诊:照前方去羚羊角,加生军汁。

大便连行,热甚不解。若不进谷,胃气内惫,终难成功也。

犀角 丹皮 生石膏 生地 洋参 明玳瑁 茅根 人中黄 板蓝根

复诊:前方去玳瑁、石膏,加藿香、鲜莲子。

谷食渐进,身热渐缓,皆是邪毒化解之机,然其斑如玳瑁者,未能转色,尚在险途。拟清营解毒。

茅根三豆汤代茗

犀角地黄汤加西洋参、人中黄、板蓝根

(案74) 暑风湿热夹痰食交蒸,十六日不得汗解,神志昏蒙,唇肿舌强,脉沉滑数。邪结膜膈 ,渐入心营,大势棘手。勉拟清营泄热,开窍豁痰,以冀万一。

犀角 薄荷 豆豉 竹沥 山栀 连翘鲜地 菖蒲汁 竹叶 淡芩

另用紫雪丹五分,竹叶汤送下先服。

(案75) 咳呛不爽,至圊 不便,邪食阻踞膜膈,有昏闭危厥之势。勉拟背城借一 。( 凉膈散拆写

竹叶 薄荷叶 黄芩 元明粉 连翘 生草 生军 桑皮 枇杷叶 黑栀

(案76) 湿温疫邪九日,神呆,脉伏,斑点模糊,内陷之象,其势棘手。

犀角 连翘 槟榔 菖蒲汁 牛蒡 草果郁金 知母 半夏 赤芍

必得斑随汗化,方有希冀。

犀角 竹叶 杏仁 赤芍 郁金 桔梗连翘 川贝 豆卷

痰食内闭,尚未坦途。

犀角 郁金 连翘 黑膏 菖蒲 山栀赤芍 川连 天竺黄

(案77) 暑湿疫邪互蒸,病初起有汗,表气外泄则秽气入走营分,发见斑疹,气弱不克振托,所以隐跃不出肉清营热,开手经一定之理,否则内陷昏闭。

犀角 连翘 竹心 枇杷叶 牛蒡 郁金桔梗 芦根 豆卷 川贝

病情如昨,而斑疹仍不掀发,以致风动,大便瘕泄 。又不可滋腻,颇难着手。今拟清营解肌,佐以开提气分,必期化汗而解方幸。

犀角 赤芍 豆卷 稻叶 牛蒡 郁金橘红 连翘 桔梗 荷叶

退而复热,脉芤舌绛。阴阳邪复伏,若至两候不解,势必内陷风动。

青蒿 犀角 杏仁 荷叶 黄芩 连翘佛手 西瓜翠衣 豆卷

外用七叶汤揩洗,易去衣单。

(案78) 壮热气喘,头汗如蒸笼水,脉数不畅。暑湿热三气蒸蕴阳明太阳,恐其昏厥。

小陷胸合苍术白虎汤

(案79) 女,身热十九日,乍重乍轻,既汗既下,热仍不退,神志恍惚,手肢搐搦,脉数模糊。此属暑湿热三气交蒸,产后营虚不克,振拓以致热甚生风,液亏成痉,颇难立法,勉拟一方。

羚羊角 丹皮 钩钩 中生地 石决明茯神 桑叶 花粉 莲子

(案80) 身热不扬,忽轻忽重,濈然 汗 出,舌红苔黄,目赤面垢,脉右软左弦,渴不多饮,呕恶吞酸,初起胸满引背,继发疹点。少阳而兼阳明也。神倦声少,两候之内,不致虚波陡 起,乃幸。

黄连温胆汤加枇杷叶、黄芩、青蒿、稻根

(案81) 胸痞呃忒,面赤戴阳,肢冷自汗,脉软尺空。暑湿内闭,阴浊上干,阳气外脱,生脉八味极当。僭拟白通继进。

人参 干姜 猪胆汁 白童便 附子葱白

服白通汤后脉得微续,可否继进?

暑湿内燔,阳气外脱,其势危急,甘露饮深合病机,以此背城借一。

桂枝 人参 於术 寒水石 石膏 茯苓泽泻 麦冬

(案82) 疟来呃忒烦冤,瞀闷躁扰,退则汗出,肤冷神惫,脉微。此正不敌邪,若今夕再来,恐其虚脱,姑与摄纳,亦既竭吾才,欲罢不能也。

生脉散加熟地、牡蛎、茯神、乌梅肉

复诊:前方加炙草、附子。

(案83) 脾虚肝郁,腹胀膨满,非指日可愈。而又寒热如疟,乃感近日之风温,邪与湿交蒸也,恰在阴阳交替之时。深恐更张或多,勉与《内经》木郁达之之法。

逍遥散加黄芩、山栀、丹皮

(案84) 温湿交蒸,身热有汗不解,腹膨满胁,腹泄,全不思谷,脉细而数。肝肾内伤,大势棘手。若曰播逃 ,则我不敢。勉拟培中泄热。

於术 白芍 神曲 川连 炙草 泽泻

(案85) 暑湿伤气,体倦脉软。

煨葛根 归身 泽泻 真茅术 川柏 陈皮 麦冬 神曲 甘草

(案86) 阳微之体,阴暑内侵,不可清凉,不可发表。

消暑丸 每日四钱,鲜莲子汤送下。

(案87) 暑湿热三气伤中,身热体楚,喘咳自汗,其势极重。

葛根芩连汤加茯苓、荷梗

(案88) 女,产后腹痛偏右,虚中有瘀,身热咳呛,音哑脉数,兼夹客感,防其内陷昏愦。( 此亦女科套方

桑叶 泽兰 细生地 丹参 荆芥 楂炭益母草 全归身

(案89) 暑湿热三气交蒸,身热脉数,烦渴溲赤,匝月不已,恐其转重。

甘露饮 去寒水石,加橘皮、半夏

(案90) 暑热伏胃,阳气不通。

桂枝白虎汤加蔻仁

(案91) 暑湿食滞,混阻中焦。( 此则通套病 通套方

藿梗 川连 枳实 神曲 香薷 川朴麦芽 连翘

(案92) 暑湿热食混阻膜原,形浮色黄,腹胀起块,其势极重,深恐变迁。

茅术 草果 茯苓 神曲 川朴 淡芩陈皮 茵陈 槟榔

(案93) 阴分本亏,暑湿伏邪触动深秋凉风,而发寒热,不能成疟,舌红苔黄脉濡,烦渴咳呛,恶心鼻衄。邪火甚炽,恐其内陷风动,不可泛视。拟喻西昌法。

清燥救肺汤去阿胶

(案94) 阳微湿胜之体,夏病缠绵未复,将交寒露,寒热复作,二便失司,脘痞呃忒,自汗鼻冷,神疲脉微。中下无阳,阴霾痰浊混阻上干,形神色脉,无一不脱,兼不进谷食,将何恃而不恐?拟扶正通阳,涤痰泄浊,以冀弋获。

人参 一钱 丁香 三只 干姜 七分 橘红 七分 附子 钱半 柿蒂 三个 肉桂 五分 半夏 钱半

(案95) 暑湿热食困中。

草果 黄芩 赤苓 槟榔 神曲 泽泻川朴 麦芽 茵陈

(案96) 因食而复,恐其转重,宗仲圣法。枳实栀豉汤

(案97) 前已回谢,云何又来?

竹叶 枳壳 半夏 石膏 桔梗 蔻仁

(案98) 邪陷阴涸,恐其昏脱。

竹叶石膏汤用党参

(案99) 暑湿阻痹气机,强迫其汗无益。

青蒿 枳壳 半夏 蔻仁 黄芩 桔梗茯苓

(案100) 热缓汗多,额胀面垢,舌黄。湿热蒸中,上干为热。

山栀 青蒿 茯苓 连翘 豆豉 淡芩滑石 茵陈蒿

(案101) 久病之体,暑湿浸淫,理之极难。

半夏 醋炒 金斛 谷芽 黄芩 蔻末佩兰

(案102) 阴虚湿热浸渍,极为棘手。黄连阿胶汤加猪苓

(案103) 伏暑秋燥,缠有二十四日,身热烦渴,咳喘呕秽。阴液已涸,最恐风动,急与喻西昌法。

清燥救肺汤

秋燥伤及肺络,咳嗽失血,近则恐惊,远则恐痨。

清燥救肺汤用砂仁,去阿胶、麻仁

(案104) 伏邪晚发,寒热如疟,最怕昏陷。

柴胡 川连 半夏 滑石 黄芩 川朴蔻仁 赤苓

(案105) 失血损体,伏邪晚发,热解肢冷,汗出呃忒,脉微细。虚波不测,最防其脱。

救逆汤加党参、熟地

伏邪晚发,似疟似痢,舌绛苔干,脉细数。日中少安,夜多烦躁。阴伤已极,正气不支,最恐虚脱。扶正救阴泄热,一定成则,舍此之外,无他道也。

人参 阿胶 黄连 生草 生地 麦冬白芍 鸡子黄

(案106) 暑湿伏邪,发在秋冬之交,寒热呕吐,其势方张。当用苦辛开达,不可升散。

温胆汤去甘草,加川连、生姜

若不进谷,终恐其脱。前诊回绝,云何频来?

竹叶石膏汤

(案107) 体倦,肤黄,足软,舌白,脉迟而空。中下阳微,暑湿内困,当与扶阳理湿。

六君子汤去人参,加干姜、附子、米仁

(案108) 女,小产之后,下血过多,暑湿热邪内蕴,遍体浮肿,微热咳呛,头胀脉数,口干,舌苔白腻。虚中有热,恐成蓐痨

桑叶 杏仁 生地 通草 丹皮 米仁归身 紫菀 桔梗 橘红

(案109) 伏邪初秋即发,类乎瘅疟,序将入冬,热不了了,口淡食少,干咳气短,脉空数,舌绛苔白。正气受伐,而虚热仍伏肺胃。只宜轻剂化解,若恣意疏散,药过病所矣。仿孙真人法。

苇茎汤加桑叶、枇杷叶、麦冬、川斛、梨肉

伏邪不清,痰湿困中。

二陈汤去甘草,加草果、槟榔、川朴、知母、神曲

(案110) 伏邪恰发霜降,表热不壮,心中烦灼如焚,舌绛渴饮,脉空数。阴液被劫,势将风动昏厥。此非人力所能为也。拟兼顾。

沙参 霍斛 连翘 生草 生地 花粉竹叶 麦冬

(案111) 伏邪发在秋初,身热屡汗不解,闷烦自汗,脉象濡数,舌绛苔白。其邪蕴于少阳阳明,正气欲虚,恐其变痢。

二陈汤加葛根、淡芩、神曲

、连翘

(案112) 积劳阳伤之体,痢后元未恢复,邪藏隐僻之处,寒热去来靡定,深非所宜也。

三甲饮

(案113) 伏邪发在初秋,夜多烦热,寤言不寐,早用清营分之热,焉用达泄?

豆卷 薄荷 山栀 竹叶 青蒿 淡芩枳壳 连翘

(案114) 表热不壮,痞胀不食,少腹隐隐攻痛,舌苔黄浊,脉不流畅。此必阳邪陷入阴经,肺气不通所致,颇为费手。仿仲景法,兼佐以浊泄浊。

四逆散加薤白头

(案115) 伏邪发于秋杪 ,淹缠半月,形凛身热,日晡则甚,平旦则减,脉弦细数,舌黄无苔。烦劳素虚之体,不但阳伤,阴气亦伤,自难送邪外达,复脉法如何?

复脉散去人参、麻仁,加丹皮

(案116) 伏邪至两月,胸腹灼热始终未退,而复发寒热,热后大便瘕泄,痰嗽气逆,嘈杂如饥,寤言不寐,舌绛干,苔黄腻,脉空数。酒客平素湿热蕴蓄中焦,扶外邪必逆满,病久正虚邪痹,最恐阴阳风动,议用泻心法。

川连 干姜 党参 茯苓 淡芩 半夏炙草

(案117) 胸胀闷热,咳嗽痰塞,大便频泄,邪踞中下二焦,但脉数空软,舌伸发抖,下真自空。陡然虚波,不敢不虑。

二陈汤加黄芩、黄连、洋参、竹茹、枇杷叶

邪匿痰中,风阳渐动,正气欲撒,若不涤痰,邪无出路。

性天方中加竹沥、姜汁

伏邪廿四日,肤黄不解,邪蒙语杂,脉空大滑数。咳喘痰血,舌苔浊干,大便仍泄。病久五 脏之阴皆伤,痰热蒙蔽心营,肺胃势必内闭外脱,危如朝露。不得已勉拟清营滋泄合喻西昌法,以冀弋获。

枇杷叶 麦冬 犀角汁 藕汁 石膏 清阿胶 郁金汁 川贝 生地 人参汁 竹沥

热亦短,气亦短,正又虚也。恐其昏陷,急急补之清之。

竹叶石膏汤

热势猛烈,阴亏风动,尚未坦途。玉女白虎合剂。

生地 石膏 洋参 粳米 麦冬 知母甘草

(案118) 伏邪晚发,湿热内蒸,腹痛胁胀,肤黄,舌黑,右脉如丝。恐其邪结正脱,至险至险。

茵陈五苓用白术、川朴、川连、神曲、陈皮,去猪苓

(案119) 伏暑发在秋杪,是以辛温伤阴,以致形削色痿,今虽渐回,尚未恢复。诊得脉左弦数,右软细。是肝升太过,肺虚降令不及,使之然耳。

沙参 蛤壳 杏仁 冬瓜子 麦冬 川贝米仁 梨肉

(案120) 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喻云则用凉以撤热,辛苦以泄其满。

葛根 姜渣 橘红 连翘 淡芩 黄连半夏 茯苓 T14rMq7wWQnYUBt11XpNBdYcO7OIKZqDsVLdQUs+jE+1oW0Hr1ikuRJoBvtCJ68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